关注即可查询1000款宝宝辅食&家常好菜!
一、讨好型行为其实很常见“这件事情做好,主要是我的原因······”
“我总是不会拒绝别人,所以总是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很担心别人说我不好,总是总是尽力让大家满意····”
看看下面这些口头禅——
你喜欢就好,随便吧······
别管我了······
忍一忍就过去了·····
别伤和气·····
那好吧······
可以,没问题,再晚我也会做完·····
习惯就好······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口头禅,如果频率很高,那么你很有可能也存在讨好型人格的问题。二、星星也曾是个“讨好型”的孩子
其实星星以前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有一次我和星星爸因为做晚饭的事情,争吵了几句。过阵子就看见星星跑进房间里睡觉。
我以为他生病了,就赶紧进去看。掀开被子发现他眼睛红红地蜷缩在那里,当时真的心里一下子就软了。结果小星星还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哭了,说是自己眼睛痛。后来趴在我肩膀上突然“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一直说不要爸爸妈妈吵架。
我都要心疼死了。虽然我一直都知道星星是一个心思比较细腻的孩子,但是第一次看一个那么小的孩子那么克制地表达自己的委屈和害怕,只想要爸妈不要争吵,让我真的很痛心。
其实“讨好型”的这性格特点是有双面性的。这个类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容易察觉别人的内心想法,对人事的细节非常上心。一般体现为善解人意,很会照顾别人。
但是“讨好型”的孩子也表现为,敏感脆弱。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总是把他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需求,委曲求全。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写过一本书,叫《讨好是一种病》(The Disease to Please),她在书中提到:
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养成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当讨好变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人们的心理就会自动自觉地给自己的病态寻找合理答案。
比如,当同事给你不属于你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你做不到拒绝,只能乐呵呵地接受然后安慰自己,帮助别人是好事,多做一些也就多学一些。
再比如,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火急火燎地做晚饭的时候,老公还要不停的抱怨你“怎么这么晚还没有饭吃”,你只能默不做声地加快做饭速度,做完还要笑脸相迎。殊不知,你已经累瘫了。然后还要安抚自己,做饭是妻子的本分,老公工作也很累,发发牢骚很正常。
当讨好成瘾,讨好的都很多行为被合理化的时候,成年人的“讨好行为”也在悄然改变着孩子。所以改变自己的讨好型思维方式,不要再影响我们的孩子了。
如果家庭环境是父母常常大吵大闹,冷言冷语甚至大打出手的话,那么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几率会很高。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养成不安全的感受,在他的认知范围内可能为认为是由于自己“不听话”或者“不懂事”让爸妈生气。所以他们会强化自己察言观色的能力,同时对于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小心翼翼。认为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自己引起的。这样的孩子非常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别那么不懂事,让叔叔阿姨看笑话!”
“咱们家条件差,别老跟着别的孩子出去玩。”
“写的字真丑,你看隔壁妞妞写的字才叫好看啊····”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妈的肯定,长时间在否定的教育下,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同时容易形成讨好的性格,从而希望以此而得到爸妈的肯定。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变得听话、懂事、得到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但实际上,孩子是胆怯懦弱,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四、怎样改掉“讨好”的习惯呢?
很多人会错误的认为这是一种“善良”,这更是一种吃亏是福的好品质。其实事实正好相反。“讨好型人格”的危害在于,孩子以后会习惯性地用这种思维去处理其他社交关系,长时间的“讨好”会大大地降低幸福感。
同样是帮助同事,是什么让帮助产生了“乐于助人”和“讨好型人格”之间的巨大差别呢?
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如果和他人交往没有界限,只有一味的妥协和退让,那么这毫无疑问就是讨好了。
一定要划清界限,严格守住自己的界限。才能让内心的自己和外界良性交流,逐渐改变自己讨好的习惯。
一个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讨好型人格的人很经常把别人的期待放在自己的第一位,而对自己的需求视而不见。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评价你,本质上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是不是一个“好人”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点击下图查看热门食谱
回复“a1”查看超全辅食疑问解答+22款辅食做法汇总!
回复“a2”查看盘点辅食添加16项禁忌事宜
回复“a3”查看崔玉涛:辅食添加知识汇总
回复“a7”查看会损害宝宝智力的8类食品
* 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食谱:
感冒|腹泻|便秘|积食|贫血|便秘|上火|咳嗽
南瓜|土豆|山药|番薯|米粉|冬瓜|鸡肉|牛肉
▼点阅读原文,获取『星妈厨房自助查询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