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 “春风十里扬州路” 究竟是说哪条路? )

春风十里扬州路

扬州是个顶好的地方。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早在千年前就被认证过的。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李白讲“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有一种魔力,能让去过的人魂牵梦绕,没去过的人蠢蠢欲动。

如太白所言,三月,最适合跑去扬州耍玩一番。现在出发的话,兴许还能抓住三月的尾巴。被工作绑住也没关系,大不了咱们“纸”上游一游(就是别人实地吃喝玩乐,你就隔着屏幕看看)。

嘬一口蟹黄汤包

夹一筷烫干丝

尝一碗四味汤圆

再品一曲扬州评弹

这番江南景象全都浓缩在了扬州的一条老街上。

春风十里扬州路 说的就是这条路

这条老街名为“东关街”,杜牧诗里“春风十里扬州路”说的就是这条街。

此街贯穿整个扬州城,京杭大运河从街东头经过。那时的运河就意味着交通,交通意味着繁华。商船一到这儿就停船,上街采买、整顿休憩。

于是,这里逐渐有了供休息的客栈、供消遣的酒店、供小憩的茶馆、供采买的店铺……关东街日渐繁华。

文化之城

商业的繁荣保证了经济基础,只是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并不足以充实东关街人们的精神需求。于是大家开始在文化设施建设上搞事情,富足的盐商成为其中主力。

他们先是在自家宅院里建了藏书阁,不过藏书阁里空荡荡总不像话,于是书籍的流通在这里发展得像模像样。同样,好书人手都想拥有一本,雕版印刷由此得到极大繁荣。

整完了自家的藏书阁还不够,整条街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我们助力。盐商们又出资修建了安定书院、梅花书院,为扬州文脉的传承打下深厚基础。

忠义之城

都知道扬州是一座诗城,温婉柔美是这座城的标签。如果我用刚烈血性形容这条“扬州路”,你可能会感到诧异,但这却不是空口白话。

国学大师钱穆说:“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盛衰,可以觇国运”。享受多少繁华就要承担多少风波。和平时期的扬州城和东关街,受交通之便而极尽繁华;而每逢改朝换代,此地又因其便利而成风口浪尖之地,频遭战火洗礼。

血性将军

南宋开庆年间,元兵入侵,直抵扬州。大将李庭芝、副将姜才临危受命,奋力抵抗。元军久攻不下,就开始搞小动作,许给李将军各种诱惑,高官啊、厚禄啊,只要你开城门,什么都好说~可我家将军血性男儿,怎会为这点蝇头小利出卖家国情义。

元军见不奏效,便使出了下作手段,你不肯投降是吧?你老婆在我们手上,看你降不降!可这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尽了,也未曾撼动李、姜两位将军守城的决心。

怂包皇帝

无可奈何的元军,只能绕过扬州,直接攻陷临安,俘虏了皇帝。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被俘的皇帝给扬州传了一道圣旨,说什么你看皇帝我都投降了,你还守个什么劲儿,赶紧撤。

李将军看后,那叫一个火大!人家皇帝下旨都是勒令誓死守城,还没见过哪家皇帝巴巴送消息让人投降的!我不听!在死守孤城十七个月后,李、姜二将慷慨殉节。

二人去后,扬州人民把两位将军埋葬在了东关街旁,也把忠义的精神留在了老街,并建“双忠祠”以纪念。

这个无比温婉的江南城市,在面对敌人侵略时,展现出了最刚烈的一面。李张二将军的故事让这座城有了血性。

文人雅士 铮铮铁骨

近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也是在扬州长大。尽管不是出生在扬州,但因少时移居东关街,朱先生常称自己为“扬州人”。

我们读过他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我们看过他的《背影》里,尽是与父亲离别的小忧伤;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发出:“献尔好身手,举长矢射天狼,还我河山。好头颅一掷何妨?”的铿锵之言。

朱先生其人,不只有温柔细腻,还有铮铮铁骨。

朱自清患胃不好,吃不了粗粮,且他的薪水要供养家中12口人。20世纪40年代末,市面上最便宜的就是美国面粉。但那时的美国一方面扶持蒋介石打内战,一方面扶助日本侵华。

国难之际,朱自清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表示“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施舍。”

坐落在运河古道边的东关街,既有温润雅致的文化风貌,又有刚烈血性的忠义之魂。这份内柔外刚的气质使得老街历经风雨,依然璀璨。

编辑 | 王琳艳

▼  精 彩 回 顾

你对扬州什么印象?

春风十里扬州路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