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
给阅读教学增添一点情趣
——《假如没有灰尘》说课稿及点评
说课:陈德兵
点评:严考全
《假如没有灰尘》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和精炼的语言告诉我们,灰尘对我们人类而言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真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而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一、说教材解读
本文给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一种颠覆,读完全文,我们会突然醒悟:原来,我们对灰尘抱有多么偏执的成见!这或多或少还会影响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看法,也许,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也许,很多事情的本质并不为我们所知晓;也许,我们再对任何事情下结论的时候,应该更审慎一点……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当然,对孩子们来说,能明白灰尘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就算达到科普的目的了。如果孩子们还能悟到背后的哲理,应该属于意外之喜了。我们在教学中不必强求。
全文的重头戏在后面三个自然段,讲到了假如没有灰尘的六个严重后果:强烈的阳光使人无法睁开眼睛、整个天空始终是蓝色的、地面上的万物都是湿漉漉的、缺少雨雪调节气候、大气相对湿度上升影响生物生存、大自然少了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而无比单调。
但是,作者并不是把这些结论直接呈现给我们,而是从灰尘的性能着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最终一一得出上面的结论。幸运的是,这六个可怕的后果并没有真正出现,那就是因为我们地球上有灰尘!因为灰尘有吸收阳光、散射阳光的作用和吸湿性能!作者的论证是从正面、反面两个方面进行的。先说由于灰尘这样的功能,所以,我们的生活呈现怎样的状态;再假设没有灰尘,我们的生活状态会怎样。这样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灰尘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清晰、简练、明确的科学语言,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课文第三自然段着重介绍灰尘的特点和来源。灰尘的特点就是:“小”!也正因为它小,才会具备后面提到的本领、性能。也就是说,灰尘的这些性能与它的“小”是密不可分的。这一段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十分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灰尘这么重要,却并不是越多越好!近几年频频爆发的“灰霾”天气,就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出行。这也是要值得警醒的!环境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点评:教材解读所站的高度,往往决定了教材解读的深度。陈老师解读教材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那是因为他站在了解读学的高度,能够做到跳出课文看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里的课文导读里对教学做出了指导:弄清楚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弄明白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前者涉及到“写了什么”的问题,后者涉及“怎么写”的问题。前者易,后者难。就本课而言,我仍坚持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怎么写,在本课里很难概括出一二三点,就算概括出来了,那也是僵化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能力培养作用并不大。所以,我想还是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点评:陈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指向一贯十分明确,那就是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简明,产生的是行动的坚定。尤为可贵的是陈老师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参,总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说教学理念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阅读的“渔”,就是阅
读的能力、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策略。而这些能力、方法、策略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因此,我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读懂文章、吸收知识,在表达中迁移运用、外化所得。我还坚持认为,语文是最有趣的课程,为什么有趣的文章会被肢解得那么无趣呢?所以,阅读课还是多从整体着手,多注重整体感悟,少进行所谓的知识点分析。
【点评:注重能力培养,注重语文实践,注重激发兴趣,是陈老师的一贯主张,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这一理念下的教学行为。】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较为有趣的教学活动。时间为一课时。
(一)一次说话,唤起生活经验
基于孩子们对灰尘的一般认识,我在课前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说话练习:
假如没有灰尘, 。
灰尘给孩子们的负面印象均被唤醒,灰尘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烦恼,被尽情控诉。比如:
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就不用每天打扫卫生了。
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城市将变得多么干净。
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可以减少多少疾病。
假如没有灰尘,我们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
最后,我来了一个小结:大家的意思我听出来了,总而言之,假如没有灰尘,那该——多好啊!
【点评: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个环节,唤起的是孩子们对灰尘的厌恶之情。而这正是课文想要唤起的读者的情感。只有唤起这种情感,才能与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才能达到作者想要的效果。诚所谓先抑后扬之道也。】
(二)二次说话,加入文本理解
对于孩子们课前的说话,我表示认可,并强调灰尘的确是“罪恶累累”“罄竹难书”。那么,课文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将会写些什么呢?作者是否和我们的看法一致呢?
接下来,学生默读全文。
我设问:课文所写,大家想到过吗?
接着,我又安排了一次说话练习: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 。
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不难说出: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会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蓝色的;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连云雾雨雪都没法形成了,那植物生长该怎么办啊?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会不断上升,给生物的生存带来这样严重的影响;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再也看不到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了;
我没想到,假如没有灰尘,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这么单调,这么不方便;
……
总而言之,我没想到,微不足道的灰尘作用竟然这么巨大!
我没想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竟然离不开平时人人讨厌的灰尘!
我没想到,灰尘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
【点评:读罢全文,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因为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让他们十分感到惊奇的现象。为此,陈老师顺势而为,给了孩子们一个宣泄情感的出口。孩子们在叙述中对灰尘的认识产生了巨大的逆转。】
(三)三次说话,给出科学解释
灰尘为什么这么重要呢?看来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灰尘的功能。那么,请你对灰尘的重要性做出科学解释。
灰尘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 。
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仔细琢磨文中给出的科学解释,然后转换为自己的理由。
【点评: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激发感性认识,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获得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收获。】
(四)趣味写话,深化理性认识
在全课结束前几分钟,我设计了这样两道趣味写话,学生可以任选其一。
写话一:人类有一位朱博士,打算研究出一项最终能够彻底消灭灰尘的技术,请你以灰尘国国王的身份,给朱博士写一封信,劝阻这位朱博士,放弃自己的研究。
写话二:风儿姑娘对灰尘小伙子存在偏见,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风儿姑娘很讨厌灰尘小伙子,现在,读了《假如没有灰尘》这篇文章后,明白了自己对灰尘小伙子不公平,心中十分自责,打算写一封信给灰尘小伙子,向他表达自己的歉疚。请你帮助风儿姑娘完成这封信。
【点评:这样的写话活动,一定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的设置充满了趣味。孩子们一定不会觉得有被强迫的感觉,一定会有很多话要倾吐。与其说是在替别人写信,倒不如说是孩子们自己在表达对灰尘的认识。这样来一次整体的梳理,对孩子们语言素养的形成,功莫大焉。】
总评:一篇有趣的课文,在陈老师为孩子们设计的有趣活动中学完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活动形式非常简洁:说话、写话。但是却非常不简单。
说话,分三次进行,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误解到正解,真可谓是步步深入,水到渠成。看似简单的背后,是陈老师对课堂大刀阔斧的改进。改掉了师生的碎问碎答,改掉了很多的虚假学习,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
写话,独具匠心。一为第一人称,一为第三人称,信里面必定都是对灰尘特点的重新认识,是对灰尘功劳的大力肯定,是对课文严谨逻辑的再现,是对课文科学语言的内化。如此有效的教学手段,老师们为何不多多运用呢?
由陈老师的这节课,我还想到,教学的创新是无止境的。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钻研的人,精彩的一幕幕就会呈现在你的课堂上。
(作者单位:东莞市黄江镇宣教文体局/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此文刊于《新课程名师说课 》201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