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
要求:
1.研究对象:难溶性强电解质。
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难溶性强电解质概念
2.溶度积和溶解度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的生成 沉淀的溶解 沉淀分离法 沉淀的转化
思考:氯离子的检验
氯离子通常用银离子检验, 就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有氯离子;因为氯化银是白色沉淀。
化学反应: (aq) + (aq) AgCl(s)K = 1*1010
K与Ksp关系?
基础知识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分类:
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性的强弱,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如:硫酸、盐酸、碳酸钙、硫酸铜等。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部分盐,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醋酸铅、氯化汞。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思考:
1. 有些离子化合物,如BaSO4、CaF2等,尽管它们溶于水时全部电离,但它们的溶解度很小,使它们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但它们在熔融状态时导电能力很强,因此仍属强电解质。
2.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够导电,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如所有的金属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化合物,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3.本章讨论的对象是难溶性强电解质。难溶性物质一般是指在 100 克水中溶解的量少于 0.01 克的物质。但是有些物质并不符合这个标准,
例如:
PbCl2CaSO4Hg2SO4
g/100gH2O0.675 0.1760.055
由于这些物质的式量很大,所以其饱和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相当小,故这些化合物仍作为难溶性化合物讨论。
溶解:
广义上说,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溶解过程分析
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蔗糖等。
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或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常用符号S表示。溶解度的单位用g/100gH2O表示。
溶解度也可以用饱和溶液的浓度表示。例如,氯化钾在20℃的溶解度是4.627mol/1000gH2O(此浓度为质量摩尔浓度),即表示20℃在1000g水中最多可溶解4.627mol的氯化钾。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表示。例如在25℃,氢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5μmol/L,即表示1L氢氧化铁饱和溶液里含0.45μmol氢氧化铁。
4.5.1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P88
难溶物质的沉淀溶解:
AgCl(s),难溶物,投入水中,晶体表面上的和受水分子的作用,有部分离开晶体表面而进入水中,这一过程称为溶解;与此同时,在水中不断运动着的和有些碰撞到晶体表面,受到晶体表面正负离子吸引,重新返回晶体表面,这一过程成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解和沉淀速率相同时,溶液成为了AgCl饱和溶液,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
AgCl 在 H2O 中有如下平衡 ,AgCl(s) =Ag+(aq) + Cl-(aq)
K⊙=Ksp⊙= [Ag+][Cl-]
式中的 K 是标准平衡常数,各浓度是相对浓度。由于左侧是固体物质,不写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故 K 的表达式是乘积形式。
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 K 称为溶度积常数,写作 Ksp。关于平衡常数的规定和平衡常数的性质, Ksp 均适用。
溶度积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据:
ΔG=-RTln K⊙+RTlnQ ,K⊙为化学平衡常数,Q为反应熵。
对于化学反应A(g)+B(g)=C(g)+D(g),
反应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决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Q< K 时,平衡右移,
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Q=K,体系处于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比较 Ksp和 Q 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gCl(s) =Ag+(aq) + Cl-(aq)
某时刻有 Qi= [Ag+][Cl-], 这里的反应商也是乘积形式,故称 Qi为离子积。
i > Ksp 时,平衡左移,生成沉淀;
Qi < Ksp 时,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Qi = Ksp 时,平衡。
上述结论有时称之为溶度积规则(原理)。
4.5.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1. 沉淀的生成
根据溶度积原理,当 Qi > Ksp 时,将有生成沉淀。
2.沉淀的溶解
根据溶度积原理,当 Qi < Ksp 时,已有的沉淀将发生溶解,或达到 Qi= Ksp ,建立平衡;或直到已有的沉淀完全溶解,仍未达到平衡,或者说溶液尚未饱和。有如下几种途径,可以破坏已有的沉淀溶解平衡,使 Qi< Ksp ,从而使已有的沉淀发生溶解。
相关离子生成弱电解质
要使 FeS 溶解,可以加 HCl , 这是我们熟知的。 H+和 FeS 中溶解下来的 相结合形成弱电解质 HS-和 H2S,于是 FeS 继续溶解。所以只要 HCl 的量能满足需要, FeS 就能溶解。
相关离子被氧化
使相关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方法,即用盐酸作为溶剂的方法,不能使 CuS 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过小。实验事实表明, CuS 在 HNO3中可以溶解。
反应的方程式为
3 + 6H+ = 3 Cu2++ 2 NO + 3 S + 4 H2O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
相关离子被络合
沉淀可以溶于氨水,原因是 Ag+ 被 NH3络合生成 Ag(NH3)2+, 使平衡 AgCl = Ag+ +Cl- 右移,AgCl 溶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3 = Ag(NH3)2+ + Cl-
【思考】
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 Qi> Ksp ,却没有观察到沉淀底物生成。
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1)盐效应的影响:AgCl(s) =Ag+(aq) + Cl-(aq),当 [Ag+][Cl-]略大于 Ksp,即 Qi 略大于 Ksp时,其活度积, [Ag+][Cl-]可能还小于 Ksp,故不能生成沉淀,当然观察不到。这是由于离子氛的存在造成的,可以认为是盐效应使溶解度增大。
2)过饱和现象:使 [Ag+][Cl-]再增大,使得 [Ag+][Cl-]略大于 Ksp。此时,若体系内无结晶中心,即晶核的存在,沉淀亦不能生成,而将形成过饱和溶液,故观察不到沉淀物。若向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非常微小的晶体,甚至于灰尘微粒),或用玻璃棒磨擦容器壁,立刻析晶,甚至引起暴沸现象。
3)沉淀的量:前两种情况中,并没有生成沉淀。实际上即使有沉淀生成,若其量过小,也可能观察不到。正常的视力,当沉淀的量达到 [Ag+][Cl-]时,可以看出溶液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