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我的四年级教学札记:“乘法分配律”的教与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点击蓝字关注我

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减法的联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也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运算律”。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就糊里糊涂,始终弄不明白乘法分配律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式上的变化;有些学生虽然在初学时会机械地模仿,但很快就遗忘了,更谈不上自觉、灵活地运用……笔者分析,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引导学生对规律的“外形”进行研究,忽视了对规律“内在”的本质进行探究;只是借助不完全归纳法“发现”它“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却悬而未决。导致学生对规律的实质体验得不够,领悟得不深。乘法分配律的实质是“c组(a+b)分成c个a加c个b”和“c个a加c个b配成c组(a+b)”,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和深入理解,必须始终抓住内在不变的“理”来理解外在变化的“形”。
教学片断一:出示: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9 + 3×9(2)14×6 + 6×6    (3)78×14 + 22×14学生计算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先乘后加”的算法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按照“几个几加几个几一共几个几”的意义理解进行计算。思考:以计算情境引入,学生的思维与已有的乘法意义学习经验被激活且都指向运算方法。“又对又快”的挑战让学生主动观察算式结构的特征并调取运算意义知识,尝试对算式进行处理而达到这一要求,也就产生了7×9+3×9=10×9这样的新形态算式,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它是学生在主动求“变”中发现的,等式两部分的关联是紧密的。同时,求变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乘法意义来破解计算顺序问题,所以对分配律的“变形”结构有积极的经验储备。 教学片断二: 讨论:怎样算得又对又快?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比较:先乘后加   7×9 + 3×9                                                 = 63+27                                                 = 90     先加后乘   7×9 + 3×9                                                =(7+3)×9                                                 = 90   质疑:我们能改变运算顺序吗?“先加后乘”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一:7个9加3个9一共是10个9。   方法二:
让学生按照第(1)题的方法,独立完成第(2)(3)题。(2)14×6 + 6×6   =(14+6)×6   =20×6   =120(3)78×14 + 22×14  =(78+22)×14  =100×14  =1400    思考:学生在基于原算法变换出新顺序后,自然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可以这样变化?”,课堂顺利进入基于乘法意义去解读算法的思考中。同时,及时触发学生原有经验,如面积模型等方法,让学生凭借经验中的算法和几何直观来验证这种变换的合理性。这样的运算律教学有运算意义和直观表象作支撑,更充分地基于算法,让运算律与运算更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触发学生运用运算律的意识,提高对运算律的意义感知。 教学片断三: 讨论: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结构特征: 乘 加 乘 a×b + c×b      数字特征:有一个相同因数b             两个数可以“凑整”  当满足这两个特征时,就可以先加后乘。(这样就把运算律的前提条件明确了)(a + b)×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  讨论:乘法分配律与其他运算律有什么区别?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 b + c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b × c )。乘法分配律:(a + b)×c = a × c + b × c 。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生1:前面几个运算律,等号左边是几个数,右边也会是几个数,不多也不少。乘法分配律的等号左边是三个数——a、b、c,右边却是四个数——a、c、b、c。师:想一想,为什么右边会多出一个数呢?生2:因为c先乘了a,又乘了b,用了两次,所以会多出一个数。师:说得好!从左往右看这个等式,c个(a+b)分成了c个a加c个b;从右往左看,c个a加c个b配成了c个(a+b)。这就是乘法分配律中“分配”两个字的由来。还有别的发现吗?生3:我发现前面学过的运算律里面只有一个符号,而乘法分配律里有两个符号。师(追问):只有一个符号是什么意思?生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里面只有加号,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里面只有乘号。师:那么,乘法分配律里有哪些运算呢?生: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乘法分配律把乘法和加法联系起来了,所以又叫作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教学片断四:   讨论:以前接触过乘法分配律吗?    师:其实说起乘法分配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比如,14×12是怎么算的?把12分成10和2,10个14和2个14合在一起就是12个14,用等式表示出来就是14×2+14×10=14×(2+10)   再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把2个长和2个宽相加,或者先把1个长和1个宽相加,再乘2,意义是一样的。用等式表示出来就是5×2+3×2=(5+3)×2,这也是乘法分配律。   师:看来,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认真真学好每一个知识。

我在小学教数学
新浪博客:牛献礼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