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务(不可能的任务)

不可能的任务

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落地还没几天,拜登政府总额达2.25万亿美元的大基建正式面世,虽然该项计划的投资总量比市场之前预测的3万亿美元有所收敛,但公共财政的斥资规模依然仅弱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投资力度,拜登也由此成为仅次于罗斯福的在基建领域最为雄心勃勃的总统。
 
上一轮的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在参议院投票时,没有任何一个共和党参议员投出赞成票,拜登政府利用“预算和解程序”强行通过。所谓“预算和解程序”,就是以简单多数通过特定法案(哪怕只多一票),从而避免参议院冗长议事的阻挠。但是根据美国预算法规定,动用“预算和解程序”有次数限制,拜登政府今年仅剩一次再次动用该程序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民主党非常迫切的需要留给联邦政府2022年财政预算使用。所以这一次,拜登政府有很大的可能没有机会使用该程序,最终如何取舍,取决于民主党内部的协商,也取决于中美斗法的动态演进。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回到拜登搞大基建的初心上来。
 
拜登搞大基建的原因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根子还是在货币上。
自疫情爆发至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接近8万亿美元,这些货币支撑着美国的经济不崩溃,也支撑在美国的股市在疫情重创之下不断的创下新高。
 
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背后必须有人付出代价。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滥发货币,都会在国内形成恶性通货膨胀,从而最终威胁政府的执政稳定性。但是只有美国是个例外,因为它拥有唯一的“全球货币”:美元。
 
美元世界货币地位,最初源于其跟黄金的固定兑换能力。二战之后,以救世者身份领导全球的美国政府,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机制:每35美元可以固定兑换一盎司黄金。正因为如此,美元得以替代黄金,赢得了全球货币的地位,很多人直到今天依然把美元称之为“美金”。
 
196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陷阱,财政赤字巨大,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终止美元对黄金的兑换义务。这个决定一度给美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许多拿着美元买遍全球的美国人发现他们在欧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鄙视,巴黎的出租车上悬挂着“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都在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面对岌岌可危的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尼克松的国务卿基辛格拯救了它的命运。
 
1975年,在基辛格的运筹帷幄之下,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与美国签署了合作协议,规定所有欧佩克的石油贸易,只能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由此,美元不再仅仅是货币,它成为了一种“特殊商品“。全球所有的国家,为了购买石油,都需要向美国输送自己最好的产品,从而购买美元这种“特殊商品“。以此为基础,美国建设了SWIFT美元结算体系,将全球贸易都控制在美元的体系之内。
 
你想买石油吗?请支付美元。
你想买飞机吗?请支付美元。
你想买芯片吗?请支付美元。
你想买香奈儿和古驰吗?请支付美元
 
之所以说基辛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正是因为他所发明的这一天才设计。石油美元为基础的美元全球货币地位的确立,让美国政府拥有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都不曾拥有过的能力:1)向全球征收铸币税;2)利用美元周期制造金融危机收割别国的财富;3)通过滥发美元和货币贬值稀释美国的债务。这三个能力,形成了全世界打工者共同供养美国的局面,也使得美国以其无限的印钞能力,助力了其高科技和强大军事力量的建立。
 
现如今,美元、美军、美国高科技,三位一体,形成了美国几乎金刚不坏的霸权体系。
这里面,美元尤其是核心!

任何企图攻击或者衰弱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行为,都是绝不可被容忍的。萨达姆和伊拉克,卡扎菲和利比亚,以及历经数十年依然在苦难中挣扎的阿萨德和叙利亚,中东所有对美元有威胁的枭雄,以及他们背后无数普通家庭和普通人的的生命,都成为美元霸权路上轻若鸿毛的注脚。
 
直到这一次!
从2016年开始,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与伊朗25年4000千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一旦全部采用人民币结算,将是美元历史上最严峻的危险,没有之一。
 
这是触动了美国的逆鳞的。
 
二战至今,对美国来说,历来都是能动手的时候绝不吵吵,但是这一次,除了拜登出来无关痛痒的说了几句,美国出乎意料的安静。
安静不代表没事了。
 
面对中国的釜底抽薪,美国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外求:解决制造问题的人。第二个方案是内求:修复美元自身的缺陷。这两个方案,美国会综合使用,而大基建计划,是方案二的重要构成。
一个货币,包括了发行、流通和结算三个环节。对美元来说,发行由美联储说了算,结算由SWIFT说了算,流通环节是其唯一的弱点,也是目前被攻击的点。美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将中国剔除SWIFT体系之外,但是以中国目前的进出口总量来说,这么做意味着全球贸易的崩溃,也意味着美国可能逼迫众多国家走向与中国的人民币结算。要想在SWIFT领域对中国动手,必须先做一件事情:重组全球供应链。
 
在芯片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美国早就图穷匕见,且愈演愈烈。
新疆的棉花,是从基础工业领域动手的第一次尝试。
庞大的美国基建计划,是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另外一个重要抓手。
 
所以,当美国大基建启动的时候,我们一方面会看到美国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逼迫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回归国内(增加税收),另一方面也必然会看到针对中国产品和服务参与美国基建计划的各种限制(重组供应链)。
 
当上述局面发生的时候,中美两国实质上就已经从科技展和贸易战,开始走向了金融战。
在热战发生之外,这已经是现代国家关系之中,最激烈的碰撞。
 
欧洲和东南亚,是中国可以在中美激烈对抗时进行转圜和构建海外循环的空间所在。这种空间有多大以及是否可持续,取决于四年后特朗普主义者重掌政权的局面是否会发生。
特朗普或者特朗普主义者(比如彭培奥)重回白宫,这会发生吗?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内心的答案。

3月31日至4月2日,应外长王毅邀请,新加坡外长维文、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菲律宾外长洛钦对中国进行访问。马来西亚外长希沙慕丁在记者招待会上,对王毅用中文说:你永远是我的大哥,我们都是一家人。
 

4月3日,韩国外长郑义溶访问中国。这是郑义溶自2月9日就任以来首次出访,也是自2017年11月以来,韩国外交部长首次访华。韩国外长就任后首先访华而不是访美,这在韩国外交史上极为罕见。郑义溶的前任康京和与之前的尹炳世都曾在上任后1个月内访美。
 
地上有两张一百块钱,你要哪一张?正确的答案是:两张都要。
这就是韩国和东南亚四国对待中美之争的态度。
 
这种态度,意味着2020年中国三大成就之一RECP的稳定。在此之后,第二大成就中欧投资协定将成为另外一个焦点。在默克尔退任之前,中美双方最重要的外交努力,必然向此而行。
 
对于中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场考验。
 
下面进入A股部分。

上一周,我们认为短线反弹有望延续,反弹时间不超过一周,反弹高度来说,上证指数不超过3500点,深圳成指不超过14200点,创业板指不超过2900点。

这一周,大盘如期反弹,截至周五收盘,上证指数3484点,深圳成指14122点,创业板指2852点。随着反弹的开展,市场之中乐观情绪开始逐步升温。

下一周,我们坚持之前的观点,这轮反弹只能被看成是一季报行情,其性质依然是战术层面的,战略上仍需以防御为主。基于此,我们认为指数阶段性反弹的空间即将到位。建议读者参考上证指数3500点,深圳成指14200点,创业板指2900点果断减仓。春节之后大幅下跌的白酒等核心资产,其估值依然需要进行消化,未来调整时大概率再次出现急跌。

此外,继续提醒全球疫情反弹风险,如下图,在全球大面积种植疫苗的背景下,这一轮疫情的反弹让我心里非常的不安。

================
我们努力地向上,不仅是让世界看到我们,更是为了让自己看到世界。
================
 
我听说,点“在看“会变美,而”转发“会变富!

不可能的任务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