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东校区
对面树林中的白塔(白色尖顶)给我幼小的心灵灌注了无穷的神秘。
吉林市的江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片神秘的区域,在长辈口中得知,那里有各式各样的山鸟,有酸甜适口的大李子,有水质清冽的圣泉水。由于童年时没有机会亲自去探看,就只能站在朝中下坎儿遍植柳树的土质江堤上,向对岸遥望。这种遥望并不能看到嘟噜儿的苏雀,更看不到李子和泉水,却能看到对面江岸树木阴翳中神秘的疗养院白塔,以及往来于江面不大的铁皮渡船。
吉林市守着蜿蜒的松花江,是松花江上重要的水运码头。在吉敦铁路跨松花江大铁桥修建之前,无论驿使往来、商旅往复,但凡涉江一直采用渡船的方式。自清代开始,在今天主城区江段上先后设有三道码头、改集街、炮手口子、口钦、东团山子、口前、尼什哈站、哈达湾等多处渡口(《吉林旧影》)。这些渡口亘古而来,至今,或随时光化为灰烟,或升级为桥梁,大多无存。而我童年熟悉的炮手口子渡口,虽地名尚存,可码头、船只业已难觅踪迹。
注入松花江的永安河口,对岸是劳动大厦
炮手口子渡口位于今天吉林市江湾大桥北侧,江左岸码头大致在劳动大厦门前江边,江右岸码头在北华大学东校区永安河口,渡口得名源于永安河口一带的炮手口子屯。《吉林市地名志》记载:“三百多年前的吉林境内,沿江两岸众水交错,柳密草丰、兽多禽肥,鱼鲜蚌大。”时有炮手(猎手)往返松花江两岸行围打猎,在炮手们渡江的地方,逐渐成屯。又因屯子所在江岸漫岗被小河下切成河口,遂取名炮手口子屯。
在期待多年之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我终于迎来了乘渡船去江东的机会。那次是陪来吉林的亲属游玩,有亲属想去看看江东的白塔,而乘船过江距离最近。穿城而过的松花江在炮手口子处,江流由自西向东转为自南向北,拐角几近90°,加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助力,故而越靠近江东,水流越湍急。当时是夏季水丰时节,江面呈现出幽幽的墨绿色,低头看那小船激起的浪花飞溅,与在北山公园湖面划船的情形完全不同。乘坐带有马达的小铁船在江面飞驰,便非常刺激。
解放前吉林松花江上的渡船,取自《吉林旧影》
解放前的渡船是靠人力行驶的狭长木船,数百米江面要行进好一阵。于是渡口的艄公时常会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可我第一次乘船的那天,艄公竟一言不发,只凝神在船尾掌舵。想必是带马达的铁船速度快,渡江时间缩短,艄公来不及讲故事吧。
其实关于炮手口子流传的故事我早就听过,其中有一则“炮手张大胆打狐狸”印象最深。话说某年炮手张大胆渡江到江东打围(狩猎),远远看见有一只狐狸坐在树下。这狐狸一身火红的毛皮、黑嘴黑爪儿、白肚皮儿,煞是好看。可他的姿势可有点邪门,只见这狐狸翘着二郎腿坐在树下的石头上,抱着膀儿,嘴里叼着一根翠绿的眼袋。
张炮手也是吃惊不小——死在自己手里的狐狸有不少,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狐狸。再说这个季节狐狸都是毛色杂乱的麻狐狸,怎么出了这只冬天才可见的火狐狸?莫非是遇到狐仙了?心里这么想,可眼睛却一直盯着那漂亮的狐狸皮。前思后想没忍住,抬手就是一枪。只见那狐狸一抖擞毛,没打到。响过这一枪,狐狸没有被惊走,却还在原地坐着,盯着炮手不动。张大胆不服气,又一枪!只听轰的一声,这汉阳造竟然后膛开花,活生生嘣瞎了张大胆的一只眼睛!打那以后,大胆就变成了小胆,再也不敢冒犯狐仙了,也不敢打围了。
2019年6月20日清晨的炮手口子,景致与记忆中存在不小的差异
在炮手口子屯上岸后,我有些小失望。在我期待已久的江东,没有看到鸟语花香的山景,也没有看到硕果累累的李子园。炮手口子所在的永安,只是一个有些宁静的近郊街市,除临街零星平房略显城市风貌外,大多是农田瓦舍的乡间景致,也难怪在对面江岸望过来,建筑物只能看到疗养院的白塔。同时,炮手口子一带街道起伏坡度很大,在去疗养院参观圣母洞时,颇似翻山越岭,这也加剧了此间的山野感觉。
圣母洞天主教堂近影
1940年圣母洞旧影,取自《吉林旧影》
今天的圣母洞和教堂在当时被吉林省职工疗养院使用,教堂所在的院落大门紧锁,圣母洞正在重建施工,现场十分杂乱。此前听闻的雪花石膏神像也不见踪迹,大名鼎鼎的泉眼也已干涸。于是那次江东之行又多了一层失望。而此后多年,再未去过江东,至于圣母洞塑像、白塔、泉眼真正的美,都是新世纪时才认真领略到的。
吉林机器局遗址南门近影,取自百度
由炮手口子返回时,由于视角变化,突然发现对面十里江堤竟然是那么美丽。由绿色构成的沿江玉带逐渐向城市渐变,最终被东局子一带的红砖居民楼定格为城市风貌。东局子就是东北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吉林机器局。晚清时候,洋务运动的热潮波及塞外边城吉林,1881年6月26日,经钦差大臣吴大瀓督办,在吉林城东莱门外八华里松花江左岸选址建设吉林机器局。并在松花江右岸的僻静地带,选定吉林机器局火药局局址。
当时两岸没有架设桥梁,渡船是运送建材、机器的重要手段。作为机器局去往江东直线距离最短的路线的渡口航线,炮手口子渡口就被历史赋以更大的作用。《吉林旧影》记载:“是能够摆渡车、马、行人的大渡口……江南、江东附近农村车辆进城多由此渡口过江,经过江湾路由东莱门入城。”直到后来吉林大桥的修建,过江有了更便捷高效的方式,炮手口子渡口才慢慢沉寂下来。
北华大学东校区即是当年的炮手口子屯
时光荏苒,进入新世纪后,随着2004年江湾大桥竣工,建华、永安、裕民地区不再需要经过吉林大桥进入主市区,炮手口子渡口彻底退出历史。而后,随着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师范学院等高校合并组成北华大学,并在吉林市江南建华、永安之间建设了北华东校区,荒僻良久的炮手口子一带因天时、地利的巧合,竟迎来巨变更生的契机。过去狭窄的道路被拓宽,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楼代替了平房瓦舍,朗朗书声柔和着山鸟的鸣叫,回荡在江东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炮手口子这个古老的地字终于藏身在新地名“永安”的身后……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