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商城系统(京东“入驻”工商局:一间职能暧昧的办公室)

免费商城系统

裁判跟运动员关系融洽,是挺正常的事儿,可如果二者在台下你侬我侬,甚至“穿一条裤子”,则难免让人元芳附体,来一句“大人,此中定有蹊跷”。日前电商京东就因此深陷舆论漩涡,而拉开其舆情危机序幕的,是“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在微博上的实名举报。

王海爆料称,“京东商城职员冒充工商局公务员在工商局办公处理消费者举报投诉”。更有甚者,王海还举报有相关领导在京东商城免费购物约7万元。

工商局为何会允许京东工作人员“入驻”?消费者的投诉是否直接交到了“被告”手中?公务员在京东免费购物,究竟是怎么回事?谜题仍待破解。

一间职能暧昧的“办公室”,让京东与工商之间的“不伦之恋”,如绯闻般传遍大街小巷。

有关“联合办公”的传闻,关门打烊即可止歇纷争。不过,在沸沸扬扬的民怨与质疑之外,“京东卡”与“免费购物”的VIP特权,可能比小小办公室更值得深挖一尺。

说好的购物卡实名制呢?说好的官商之间清白如水呢?

姑且相信这样的解释是比白云还白、比纯净水还纯的,不过,为什么京东来了、更大的阿里没来?为什么连办公室都免费“独独”提供给了京东?这些问题,恐怕拿“创新”二字糊弄不过去。

都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可京东“派员入驻”工商部门,却多少有些不避嫌:依照公众想象,工商部门主责监管,电商平台则属于被监管对象,两者之间本该有着明晰界限,而不可在应有角色交叉外产生“不能说”的勾连。

这几天,舆论质疑的焦点在于“截诉”之争。因为仲裁纠纷也好,查处违法行为也罢,行政执法总要遵循基本的回避机制。遗憾的是,记者最新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实质上工商网络或是12315收到的投诉单会转交给开发局分局,之后分局就会交给京东处理,也就是消费者的告状信交到了‘被告’手中。”这样的工作流程,契合程序正义吗?

就这点,京东官方和涉事工商局给出的解释默契十足:承认有“一起办公”,但表示这是为了让联络员配合分局解决消费投诉,而非直接参与处理过程。听上去,这不乏道理:如今针对电商服务的投诉,并非每起案子都要进行行政处罚,很多还是以调解为主。在此语境下,虑及投诉调解需要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参与,减少对接环节,缩短调解周期,似乎确实有助于建立快速处理投诉的机制。

问题是,实现紧密衔接式协作,就需要同处一堂吗?

要知道,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其实已解决了“远程沟通成本”问题,许多事务对接也突破了空间限制。在此语境中,两者处在同个屋檐下,势必惹来“过从甚密”的猜疑。毕竟,物理空间层面的隔离,也是规避“密室操作”想象的起码前提。挨得太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情因素,也免不了会影响工商部门作为“裁判”居中决断的中立性,甚至出现“人情执法”。

眼下很多人就担心,相关工商局与电商员工“合署办公”,会让利益勾兑尽得地缘上的便利。比如,举报投诉信息会否遭非法泄密,“秦香莲举报信落到陈世美手中”;比如,某些不利于京东的投诉,会不会遭遇不公处理……这些尚待查究,若它属实,那对消费者维权的信心无疑是不小的挫伤。

电商与工商,究竟该“两两相望”还是“相亲相爱”?

今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一份调查报告称淘宝网正品率低,引发了著名的“淘宝公开叫阵工商总局”大战,并导致阿里巴巴股价持续走低。工商认为阿里巴巴该加强监管,而阿里则认为自己也是假货受害者。不管具体纠葛怎样,这场战争从范式上看,应为商家与行政之间的常态。电商要“像个爷们”一样在行政监管中挺直腰杆,需要的不仅是底气与胆识,更要公平正义的制度托底。若非如此,只能逼着电商私下运作潜规则,彼此举案齐眉,最终斯文扫地。
“京东无间道”事件,不让真相沉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也许还是构建电商与工商之间正常而健康的“相处模式”。

文章来源:光明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

免费商城系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