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未深的意思(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天赋意味着什么?)

涉世未深的意思

沈庄之沐
「你是小神童吗?」
画面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被虚拟的话筒指着。
在被反复提示「是」或「不是」之后,深感为难的小女孩终于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镜头,仿佛是要向人求助。

这是昨天刚在B站上线的系列纪录片《小小少年》第一集的第一个镜头,作为以一群天赋异禀少年为主题的纪录片,它的出现似乎略有些突兀。
但这是一个看完全片才会明白的高光时刻,它将天才的光环与普通人的茫然浓缩到短短的一秒钟之内。不过在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被小女孩欲言又止的眼神抓住了。
看完这第一集,我觉得必须第一时间来和大家推荐这部纪录片。它符合我推荐纪录片的两个原则,要么让我发现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要么让我改变对世界原先的固定看法。事实上,它两点都做到了。
这部纪录片正如同它的片名所示,讲一群「小小的」少年,按照出生年代算,他们都是「00后」甚至「10后」。一共六集,每集大约一小时篇幅,聚焦六位在不同领域具有超凡天赋的少年,展示他们在科学、艺术、体育、电竞等领域超越同辈的才能。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从小就羡慕那些有各式天赋的同龄人,但说实话,可能是因为只有很少的遥遥远观的机会,我其实从来也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他们比我更快乐吗?长大后更有前途吗?成长之路背负着更多压力吗?
不知道,那是群陌生的异类。
《小小少年》带我从头认识了这些「异类」的生活,他们对待自己喜爱之事的忘我热情,他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提醒观众,他们的人生并未定型,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

说说第一集,最让我感受到「美」的那个瞬间,莫过于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在有节奏的剁肉声中,在一间猪肉铺里,在排骨、腰子、猪蹄的环伺下,一个瘦小的女孩正在翩翩起舞。而观赏这场芭蕾的人,既不严肃,也没有西装华服,而是卖蔬菜的邻居,路过的大叔,懵懂的小女孩……

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云南那夺村,彝族小姑娘云儿的生活。在肉铺里跳舞的她,如弹幕所说,像一个「烟火里小仙女」。她模仿网上视频,无师自通学会了一系列非常专业的舞蹈动作,父母希望她继续往专业方向发展,但当地已经没有人够格教她。

假如云儿是一个大城市的小孩,有条件的父母想必会将她送去舞蹈训练班开拓兴趣,顺其自然地让孩子自由发展。云儿的家庭条件确实制约了她往专业的道路继续进步。难道一个才华横溢的孩子就要这样荒废在猪肉铺里吗?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云儿母亲的驾校校长看了云儿的训练视频后,将她推荐给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教师关於、张萍夫妇发起的「彩云计划」。

关於发现,即便在千里挑一的北京舞蹈学院,都很难找到这么好的苗子,能无师自通找到每一个动作的关窍,于是云儿加入了「彩云计划」接受专业训练。
到这一步,接下来的故事随时有可能被往伯乐发现千里马的老套方向塑造,但《小小少年》决无此意,因为真实的世界远比那复杂得多。在我们能看到的、由摄影机记录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它已经伏下多条宏观命题的线索,如何将艺术人才的选材扩大到广阔的乡镇农村,如何让专业艺术训练摆脱贫困的制约,以及艺术的呈现该怎么回到山水田间的自然环境中?
关於夫妇或将穷尽一生的努力,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而对云儿来说,父母的推动、睦邻的期待、名师的规划,各方力量正渐次交织成一张庞大繁复的命运网络,将她罩在其中,她的天赋会把她带向何方,目前也存在着很多可能性。
这一集的前半部分,卓有成效地建立起了一个「超常儿童的神话」,云儿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了别人苦练多日才能掌握的动作,因此得到了北京名师的极高评价,仿佛只要有机会走出家乡,她就可以一夜成名。
但进入故事的后半部分后,为「天才」祛魅的意味愈加明显。真正的专业训练让云儿吃尽苦头,她一度萌生退意。老师用激将语气质疑她,原来你的身体没有视频里那么柔呀?你真的不是唯一的,在你休息的时候,另一个小孩已经超过你了!

在与同伴一起到北京参加央视表演的过程中,更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彩排时表现不佳,「出丑了」。而临场表演前,张萍老师突然生病失声,孩子们只能独自上场。

纪录片如实反映了这一切,将这些才华横溢的少年还原为一个真实或者说平凡的社会角色,传达出的这份清醒心态与客观度量,在我看来是这一集真正令人动情的原因。

我们会敬佩「天才」的才华,但那毕竟是上天对人与生俱来的恩赐,更不应忘记的是伯乐的伟大和家庭的牺牲,因为那是一个人主动的选择。
片中,为女儿成长不惜放弃事业的父亲、为云儿四处奔走的驾校校长、把毕生积蓄、毕生所学奉献给舞蹈苗子的关张夫妇……这组细腻鲜活的人物群像,才让云儿的故事变得加倍动人。

在《小小少年》后几集中,并不是每个天赋异禀的少年都如云儿一样是来自偏远的山区,需要社会的慈善扶助,但本剧都不会忽视他们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小环境和社会人文大背景,做到了将人物的个体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展现给观众。
在拍摄中,摄影机并非只是围着那几个被天赋眷顾的主角打转,而是将这些有才华的少年放置在他们各自所处的具体而微的当代中国语境中,用他们周围的人和事去推动他(她)的发展。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天才」的个体,也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如何对待「天才」的。
第一集还有处最最真实的地方,是影片完全没有回避云儿走上舞蹈培养之路主要是出自周围环境的推动,她本人对于是否应把天赋转变为功利企图心(换言之就是改变家庭命运),其实是没有概念的。

她毕竟年仅八岁,对自我的认识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随年龄增长,她也许会产生别的兴趣,也许不再喜欢跳舞。那么,早早发现的天赋,对于她的人生来说,其实意味着非常多复杂的选择,任何现成的成功学都无法提前为她规划。
也就是说,这部纪录片从第一集开始,都面对着自身命题被否定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纪录片爱好者,我认为这几年有个纪录片创作的倾向,就是最火的那批网红纪录片,主要是一些光鲜、甜美、精致的「糖水纪录片」。吃吃喝喝、游山玩水。我们不能说它们不真实,但它们只是真实的表层。
当然也存在不少关心现实的纪录片,但我们却不是很容易能看到它们。那像《小小少年》这般,让社会议题性质的纪录片出现在更大的平台,这种努力非常珍贵。
关于少年儿童的各种纪录片,我也看了不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将镜头下的记录对象预设为一个大人眼中的「未成年人」。成年人看未成年人,视角多多少少是带有一点俯视意味的,仿佛孩子们走的都是自己曾走过的路,于是这种纪录片,就算不能说是居高临下,那也像是成年人在怀旧。
而本剧让我欣赏的就是它愿意把「未成年人」也作为生活的主体去平视看待,对少年人的心理、情感和能动性都高度尊重,让他们的本心去面对真实世界的一切可能性。于是作为观众,我才能和所有记录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坚实的情感共鸣。

本剧目前播出了第一集,在云儿之后,还有人大附中的机器人高手、写歌无数的钢琴神童、从乒乓球准国手转型的电竞达人、达到国家队水平的十四岁摩托少女,以及痴迷于研究昆虫的四年级小学生等多个故事。
我多提几句第二集的两个机器人高手,他们都是面临高三升学压力的学生,但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中,后来在国际竞赛获得了奖牌。很多人一定会觉得,他们会是我国未来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栋梁之才了。没错,固然不排除将来有这种可能性,但片中有句出现多次的话别忘了,他们做机器人,真的就是「为了好玩」而已。拥有天赋,却不为天赋所役使,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少年人的洒脱心性。

不仅仅他们二位,后面几集中出现的多位天赋少年,其背景、个性、面对的挑战都与第一集的云儿截然不同,我觉得这正是《小小少年》的兴味所在,天赋少年之间固然有共性,但每个人的魅力所在,却是来自他们自身性格对天赋的驾驭。
因此,如何选择不同领域的少年只是纪录片的一个技术问题,对生命本身所能实现的多元可能的尊重,才是纪录片最核心的观念宗旨。
透过本剧,我们看似在观察「天才」这个特殊群体,但以他们的人生选择为镜,我们也达成了对芸芸众生中那个平凡自我更完整、丰盈、自觉的认识——这比观看他人的生活要重要得多。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9.1分!漫威这么搞,那就永不过气
伍迪·艾伦是一个二流模仿者?
所谓年度最佳电影,不过是讨好主流的赏赐

涉世未深的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