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不爱打招呼,如何帮助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某教育基金会,为了研究中国家庭教育最关心的问题,在全国不同地区抽选了大概两千个家庭做的调查统计。
报告里大数据显示:三岁以下,是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吃喝拉撒睡的事儿;三岁以后,是社交能力的问题。
爸妈们对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视程度竟然排在学习前头。我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反映:

孩子好像不是那么落落大方,不是那么开朗;
孩子偏害羞一些;
孩子不会积极地去表达自己,去主动社交。

好像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害羞、内向、不会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玩,这让家长们很头疼。
为什么一些宝宝的社交意愿或者沟通意愿没有那么强呢?
阻碍宝宝社交的因素,通常来讲就是以下几件原因。

-1-

父母经常做孩子的代言人
我们带孩子出去玩,碰到了一个邻居,我们一般会说:

“宝宝,喊叔叔。”
“宝宝,喊大爷。”

我们会让孩子去做这样看似有礼貌的行为。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没说话,或者孩子还没来得及说话,我们会说什么呢?
我们可能会马上给自己解围说:

“你看孩子真害羞,怎么这么害羞,不好意思喊叔叔,叔叔你好。”

我们经常替孩子说话,我们做了孩子的代言人。孩子需要跟别人打招呼,孩子需要跟别人玩,孩子需要跟别人交流。
而我们太着急了,我们没有等到孩子主动张嘴,我们没有等到孩子跟别人有一个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我们什么都没有等,就立刻代替孩子去做了所有这些动作,那么孩子得不到任何的学习。
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和丈夫开了个小店,生意不错,老板和老板娘又待人和善,有些熟客即使不买东西,也会到店里坐坐聊聊天。
所以,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常常要面对不熟悉的人,妈妈就会帮着孩子打招呼,而孩子往往一言不发,光盯着客人们看。妈妈也一直以为这孩子不好意思喊人。
有一回是爸爸接孩子回家,爸爸心大,没教孩子打招呼,直接跟客人聊上了。妈妈在旁边看着,也不方便打断聊天让孩子打招呼,结果孩子自己主动叫了一声:“叔叔好。”
所以,下一次,请再等一等。

-2-

给孩子贴标签
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是,轻率地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孩子胆小,比如说孩子害羞,比如说孩子不爱说话。
这样的话为什么轻易的会被我们说出口?
因为我们在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得不够好解围,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表现没有那么有礼貌、表现的没有那么主动社交的时候在找借口。
比如说孩子跟别人在一起,表现得内向一些、不太愿意跟别人一块玩的时候,我们为了缓解尴尬就会跟邻居或朋友说:

“你看,我们家这孩子就是这么害羞,我们家这孩子就是胆小,真不好意思。”
“你看,熊孩子怂孩子出来以后就丢人,真不好意思。”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父母的话,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作用,孩子的表现会随着这些标签化的语言出现认知偏差。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从小父母就嫌弃自己害羞不爱说话,经常听到的句子是:

“你是哑巴吗?”
“真没用!”
“你看看人家谁谁嘴多甜,哪里像你!”

父母越这样说,孩子越不敢说话。

-3-

过度保护
这个世界在孩子眼里是否安全,孩子自己其实根本没数。
那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感?什么决定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是父母对世界的看法。
很多家长,怕摔着、怕碰着孩子,最经常给孩子讲的一句话是:

“别跑!别动!宝宝你别碰!”

我们如此的保护孩子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
后果就是这孩子被保护的很好,同时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很危险。
那么,孩子敢不敢大胆地在草地上奔跑?敢不敢放心的去体验?有没有自信心和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不好意思,这三件事情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所以,当孩子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告诉这个孩子,哪都会伤害他,这孩子没法活,这孩子只能被你抱在怀里。那他怎么主动跟别人社交呀?

-4-

提供喊口号式帮助
我们的孩子缺少社交的方法,当孩子想要去跟别的孩子一块玩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懂怎么帮他,不知道这个时候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所以就会提供一些无效帮助——喊口号的帮助。什么叫喊口号的帮助?
就给孩子说,“宝宝去呀,宝宝你去跟别人玩呀,宝宝你加油呀”这种话,好多家长觉得是在鼓励孩子。
我想说,这种鼓励没有任何价值。
这就相当于一个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跟他说“你努力呀”;
一个销售人员业绩不佳的时候,他的经理跟他说:“你加油呀,你上呀。”
这种话不能够真正的帮到孩子。

-5-

那么,怎么正确地引导孩子跟同伴交往,让孩子拥有主动跟别人社交的这种好习惯呢?这几个方法可以帮到你们。
一、培养孩子遵守社交规则
小朋友们喜欢跟什么样的小朋友玩呢?遵守他们同样游戏规则的人。如果三个小朋友在玩,这个时候你们家孩子加入进去了,能不能跟另外的几个小朋友玩到一起,取决于咱们家孩子懂不懂规矩。
如果宝宝在家里被所有人骄宠,什么事都围着他转,这个孩子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对别人的要求也是要娇宠我,也是要你们都要关注我,也是你们都要听我的,这就是不懂规矩的。
所以,我们从小在家里跟孩子在玩、在吃喝拉撒、在生活当中,需要让孩子懂基本的社交规矩。
比如说玩玩具要排队,比如说要分享东西还有各种事情,咱们家孩子是个懂游戏规则的人,才能更容易融入别人的游戏。二、教孩子具体的社交策略
我们需要教孩子具体的社交策略,小七老师今天教大家一个简单的三步法,让孩子能够融入别人的游戏。
举个例子,咱们带着孩子到了游乐场,这个时候另外几个小朋友在那玩沙子,咱们家孩子挺感兴趣的,朝那边张望、观察,也想参与进去,但咱们孩子不敢去。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说“孩子,你加油,孩子你去,妈妈鼓励你”,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分三步走。
第一步,陪孩子在原地玩同样的游戏。仨孩子在那玩沙子,妈妈陪宝宝在这玩,不要求孩子直接加入进去。第二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
这个时候可以跟孩子说:“宝宝,咱们要不要邀请那几个小朋友来玩或者邀请其中一个?因为咱们现在需要帮助,你看咱们现在盖一个城堡,咱们现在做的事情需要帮助,需要别人跟咱们一块,好不好?”
如果孩子愿意,那就邀请别的孩子一起来玩。
邀请别的孩子来跟咱们家孩子一块玩,和咱们家孩子去跟别人孩子一块玩,其实也差不多。
孩子能接受,我们就邀请。第二步如果完成了,咱们邀请了别的孩子跟咱们家孩子一块玩,咱们孩子没排斥。
第三步就很简单,就告诉孩子“你跟他们去玩”。
没有前两步直接让孩子做到第三步,主动去跟别人融入,可能有一点点难度。
三、创造社交环境
如果咱们家孩子缺少主动融入别人游戏的能力,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别的孩子来玩。举个例子,在咱们家组织party,组织活动,邀请别的孩子来。咱们可以跟孩子说:“宝宝,咱们在家玩海底探险游戏,咱们邀请乐乐来玩,邀请童童来玩,好不好?”
如果能够邀请到邻居家、亲戚家的小朋友来家里玩,这个事情是咱们家孩子喜欢的项目、擅长的项目,就给孩子创造了最具安全感的游戏场,因为孩子足够熟悉自己家,因为这事是你组织的,孩子足够放心。有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你的靠山帮助,会让孩子更自在一些。
四、教孩子多体谅、理解别人
在孩子的社交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经常提醒孩子要去体察、要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通俗的讲就是需要让我们的孩子多去体谅别人、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我举个例子,当别人家孩子来咱们家玩了,孩子想吃蛋糕,咱们家孩子又不愿意让别人吃咱们家孩子的蛋糕,这个时候别的孩子哭了,我们不应该立刻去责备自家孩子,我们可以跟孩子说:
“宝宝你是不是也想吃蛋糕?你是不是不愿意让别人把你蛋糕拿走?妈妈懂了。”
然后再加一句话,
“宝宝,你猜如果乐乐也能吃你的蛋糕的话,他会怎么样?他会很高兴吧。”你体谅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能学会体谅别的小朋友的情绪。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如何让孩子学会社交,是每个父母都需要解读的课题。
在平时生活中,父母注意不要做扼杀孩子社交能力的事情,按照上面的方法刻意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养成主动社交,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