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后感
《原则》这本书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
第一次是下载了电子版的,快读,感觉就是一个成功人士把他的教条写成了一本书,给我们这些无功无名的人来看看,哗众取宠,因此,也没有太在意。
第二次,一位朋友给我寄了一本纸质版的《原则》。在一次去美国的飞机上一口气把它看了一遍,感觉和第一次看大不相同,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借鉴意义,特别是所谓的“在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前提下的基于信任度加权的创意择优”法则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想到了一种新的会议方式:就是会议前组建一个会议群,对于每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主持人只说明问题和背景(允许提问),然后让大家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点同时在群里发出你的观点。在大家独立思考期间不能讨论,要真正的集中精力深思熟虑。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改善会议的质量,而且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真正看出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和他的见解。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说明其背后的机理,同时也会更加认真的对待别人的意见,因为那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这时候的分歧也更容易解决。
大家回顾一下是否能够发现下面的现象?在很多会议上,大家的一致同意其实是没有通过脑子真正思考的,所谓的集体表决其实就是老大一个人的意见,别人再给一些鸡毛蒜皮来粉刷一下而已;一些人的意见和建议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很多时候还不一定是他真正的意见和建议;有的一说出来自己也感觉不对了,但是既然说了就要维持一下自己的意见,和别人进行一下辩论;还有一些人会提些根本无足轻重的建议来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独立意见的人”。会议期间,很多人都在做自己的事:看手机、处理邮件、或者上网看看新闻。遇到领导讲话,就装腔作势的动一下笔头。
理想的会议应该是,会上大家针锋相对,会后握手言和,并严格执行会议达成的结论。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原则》,每天看一点,周末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来看,几乎到了“研读”的程度。我发现这才是一本真正的有关人生哲学的书,一点也不造作,直来直去,没有太多的粉饰。不同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吸取你要的东西,这本书值得经常看,反复看。
其实,就书中提到的概念或者观点来说,作者达利欧没有太多的创造成分,都是搬用别人的,但是他把这些知识和理论切切实实地用在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而且以“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以为只要一个人能够做到“说自己所做的,做自己所说的”就是真正达到了王阳明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就是一个高人。达利欧的事业和家庭都这么成功,应该跟他的“知行合一”有很大的关系。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大道理,但是要把这条哲理真正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谈何容易?达利欧先生在经历事业的危机和他那个患有“双相障碍”症的儿子保罗持续三年的反复折腾中真正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彻底地用在了工作和生活中。在工作上,他要求对每个员工建立“棒球卡”,进行性格测试,并向公司所有人公开展示这些信息。虽然一开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这种做法常规化后,公司员工就像家庭成员一样坦诚相待,在工作中舒适地做了真实的自己。当大家可以公开面对面的评价和批评他人,同时不允许在别人背后议论和批评人的时候,公司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人际关系也变得简单直接,大家都远离了“尔虞我诈”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些一般公司普遍存在的弊病。在生活中,他儿子保罗曾经毫无理由地把一个酒店前台的计算机给砸了,被捕入狱后又与狱警发生冲突而遭暴打,最后只能送到精神病院进行治疗。达利欧通过咨询和自己的学习研究知道了“双相障碍”症患者同时具有的“天才和疯子”的两面性。他促使保罗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让保罗吃药和冥想等方式,让保罗的创造力得以保持的同时治愈了他的“双相障碍”症。结果,保罗成为了一个富有成就的电影制作人,还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认为达利欧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拥抱现实,应对现实”。他提到“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缺点。我们接受的各种教育和现实经历让我们对自身的缺点感到难堪,并试图掩盖缺点。但是能够真实展现自我的人是最快乐的。如果你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身缺点,这将解放你,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缺点。我建议不要为自己的缺点感到羞愧,要明白任何人都有缺点。把缺点摆上桌面将帮助你戒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获得真正的能力,拥有充足的理由保持乐观。”
是的,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很多缺点是与优点共存的,如果把这些缺点克服了,很多优点也没有了,也就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一直有“点子多,变化快”的特点,这个特点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主要是优点,而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更大程度上是缺点。我的这个特点让我们的公司快速开发了很多新的产品,突破了新的市场,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人感觉跟不上我的节奏。一个管理者经常性的“朝令夕改”搞得整个团队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我一直以为“快变”是公司这个发展阶段必需的,我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推动公司的发展,因此,大家只能适应我的这个缺点。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回避这个缺点,那就是通过学习达利欧的方法以“求真”和“透明”方式来召开会议,听取大家“深思熟虑的分歧”,把相关意见和建议放在桌面上讨论,并取得共识。
前段时间在youtube上看了当代心灵导师、藏传禅修大师明就仁波切,一个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快乐的人”,在英国作的一个演讲。演讲中他阐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佛法禅修克服童年时代的恐慌症,获得内在真正的快乐的。他提到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拥抱现实”。他提到很多人都在冥想,但是效果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在冥想的过程中一直在想如何要平静下来,如何赶走那些不好的东西,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他一开始学习冥想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效果也一直不好。后来他就去请教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很有名的冥想导师,他父亲告诉他,你在冥想过程中要快乐地接受你的恐慌症,要与恐慌症做朋友,要欢迎它,而不是一门心思要赶走它。因为这些“坏东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你越是想赶走它,它越是不走,但是当你一点也不怕它,还想和它做朋友,真心欢迎它的时候,这些“坏东西”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就和你拜拜了。经过他父亲的指导加上后来专门的研修,明就仁波切很快变成了最年轻的冥想导师,现在好像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冥想导师。
正是由于内心深处都喜欢“听喜不听忧”,造成了大家的“报喜不报忧”。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去拥抱现实,把问题和困难放在桌面上,跟问题和困难做朋友,而不是回避它,很多问题和困难也会很快和我们说拜拜的。这也就是日本人经常在说的“问题在哪里,答案也在哪里”的真正含义吧!
前段时间,面对公司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我借用冯唐的话提出了“三不原则”,就是对问题“不害怕”、“不着急”和“不要脸”。本质上就是达利欧以及明就仁波切的“拥抱现实”,但是,我现在知道我的理解深度和他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只是提倡“不要脸”而已,没有提升到与问题做朋友的层面。按照明就仁波切的说法,对问题我们可以有三种“关系”:老板、敌人和朋友。把问题作为“老板”就是成为问题的奴隶,没有勇气去解决问题;把问题作为“敌人”往往会导致你怕问题,不愿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就不彻底;只有把问题当成你的“朋友”,才能真正去拥抱问题,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彻底的让问题远离你。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不同的人面临问题的类别、层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而已。
达利欧提到,他在年轻时非常仰慕极为成功的人,也就是他所说的“英雄”,但是当他认识这些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以后,发现他们都一样会犯很多的错误,生活中也并不比其他人快乐,他们内心的挣扎往往比一般人更多。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哪怕一个很大的目标实现了,快乐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更值得追求的目标让你充满热情,你的余生往往不会快乐。而追求的目标越大,碰到的困难也越多,因此,一直是这样的循环往复。他提到得到适量的东西比得到太多的东西更好,因为后者会伴随着沉重的负担。
在达利欧的眼中,王岐山是一位“英雄”,他们之间有很多次的面对面交流。他们两人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反复发生的、这些模式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在应对这些事情时哪些原则有效、哪些无效。”达利欧提到他送过三本书给王岐山,这三本书是《千面英雄》、《历史的教训》和《基因之河》,王岐山送给达利欧的书是《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几本书都展示了同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如何重复发生的。当达利欧就权利制衡这个问题询问王岐山时,王岐山以尤里乌斯·凯撒推翻罗马元老院和共和国为例,说明确保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是多么重要。这也是达利欧在他创办的桥水公司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管理原则之一。对于那些反复发生的问题,达利欧提出以问题日志的方式来对每个问题的现象、原因和对策进行详细的描述,形成档案,这非常有利于应对一些不良问题的重复发生。
其实,达利欧在一开始的导言中就把这本书的精华告诉大家了,他说到:“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
人生真的是非常的奇妙!
当我在工作上碰到很多烧脑的事情,感觉压力山大的时候,一个朋友给我寄了一本书,打开一看是《原则》。这也启动了我第二次来看这本书,不然,我很可能就与这本可能给我的后半生带来重大改变的书擦肩而过。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以求真和透明的方式来和别人沟通交流,并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真正想做的自己。
而在几乎同一时间,我从youtube上看到了明就仁波切大师关于冥想的开示,他那幽默和明白易懂的开示真的让我有豁然开悟的感觉。他提到的最关键一点和达利欧的生活第一原则异途同归,就是“拥抱现实”。达利欧和乔布斯一样,也是一直在坚持冥想,而冥想的精华就是“拥抱现实”。明就仁波切提到冥想的关键是“awareness”。对awareness的翻译是意识、觉悟、觉察等,他提到关键是要“站在高处看自己”,“不带评论的去觉知心理的各种念头”。现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明就仁波切的资料,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应该对很多人有帮助的。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当我能够坦诚的对待自己和别人,不回避自己身上和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悟的感觉。我开始慢慢的不太重视别人怎么看我,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开始做真正的自己了。按照明就仁波切的方法进行冥想后,发现效果明显改善,发现原来我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通过冥想,自己的精神状态好像短期内也有明显改善。上上个周末去打了一场高尔夫球,虽然由于工作的原因,已经很少打球,但是那次我发现自己明显的比以前专注,成绩好的让自己都难以相信,前9个洞打出了个人最好成绩;后9洞由于人多受阻,加上和几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人并组,成绩差了很多,但是整场还是打出了近期的最高纪录。我把这个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于近期冥想效果的改善,而后9和前9的差异也说明自己修炼的还远远不够。
花了不少时间来写这个文章,没有其他的意思,因为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你如果看了一本好书,但不把你的感想和收获写出来,很多东西其实是模糊不清的。这次在写的过程中前前后后又有重点的翻阅了《原则》好几次,还看了好几个明就仁波切的其他场合的演讲,以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了他们写的或者说的,当然,自己水平有限,也只能看到这个层次了。希望在与大家分享的同时,听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
谢谢您的阅读!
2019年6月10日基本定稿与于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