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
这是「华西视光专栏」推送的第 3 篇文章
本文作者简介
廖孟
讲师,医学博士,于201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研究生阶段到现在,一直从事小儿眼科、弱视、斜视及其他视觉障碍有关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
眼睛的屈光状态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近视。近视的眼睛看近处没有问题,但是看远处不清楚。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及儿童来讲,就表现为看书本和写字清楚,而看黑板和屏幕不清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已经发生近视。近视的定义为眼睛处于调节静止状态时,进入眼球的平行光线会聚于视网膜之前。
在近视的这个定义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眼睛要处于调节静止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的屈光度为近视,才能确诊为近视,否则近视的诊断是不成立的。
那么何为调节静止呢?其实就是眼睛不动用调节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对于能够配合检查的青少年来说,非药物的雾视法就可以放松调节,之后做检影验光就可以确定近视度数。但是,对于不能配合雾视法的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使用眼液或眼膏麻痹睫状肌来放松调节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否则检查出来的近视度数和实际度数会有很大差距,而影响配镜效果。睫状肌麻痹(散瞳)是为了人调节松弛,眼睛休息,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伤害。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进入眼球的平行光线没有会聚在视网膜上,而是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这其中的平行光学是一种理想光线,指来自无限远处的光线达到我们眼睛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平行光学。在实际场景中,我们认为自 5m 远处来的光线就是平行光线了。这个距离就是屈光度检查时,视标和我们的距离,也是学生上课时和黑板的距离。
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时,视网膜物像清楚、视力良好,这是正视眼。平行光线的会聚点偏离视网膜而位于视网膜前时,则视网膜物像模糊、视力下降,这就是近视眼。这种视网膜物像清楚和模糊的原理跟小孔成像的原理是类似的。为了让平行光线重新会聚在视网膜上,就要让平行光线在进入眼球前成为发散光线,这样光线进入眼球后的会聚点才会后移到视网膜上,重新形成清楚的视网膜物像。这种变平行光线为发散光线的东西,就是近视眼镜,严格来讲就是凹透镜。
近视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屈光度的大小,可以分为轻度近视,度数≥-3.00D;中度近视,度数在 -3.00D 到 -6.00D 之间;以及高度近视,度数≤-6.00D(儿童为≤-5.00D)。
按照是否合并有眼底改变,又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后者常导致矫正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
按照眼轴是否延长,又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其中前者的眼球的前后径(眼轴)延长导致平行光学进入眼球后会聚在视网膜前,青少年近视一般为轴性近视。
跃头条推荐搜索华西视光
华西视光专栏内容审核
刘陇黔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世纪 80 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本科获学士学位,90 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视光学教育创始人之一,中华眼科学会视光学组委员、斜视弱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及视光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眼视光学学会会长,四川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四川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兼视光学组长,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资深会员,《中华眼科杂志》等编委,国际角膜塑形镜协会亚洲分会中国指导委员会委员,COVD(国际视光师发展协会)中国第一位资深学术会员
撰文:廖孟
审核:刘陇黔
编辑/排版:kenz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熊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