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倾人城(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一笑倾人城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自古美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然我这个读史书的后人,不是被那个烽火戏诸侯故事中的褒姒所迷倒,也不是为李夫人而叹: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更不是唏嘘马嵬坡的妃子那一骑红尘的微笑搁浅,而是被蒲松龄笔下的婴宁的笑所折服。
  《婴宁》这一小说中婴宁的“笑”贯通全文,她的笑时而不顾封建礼俗,时而显得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不该笑而纵声,不当笑而前仰后合,正是通过她的笑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形象,讽刺与冲击封建礼教,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不满。
  一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看
  曾有论者在探讨《聊斋》人物命名规律时,曾以《韩非子·说难》中的“婴鳞”说解之,既敢于触犯封建伦理道德之意,可见“婴宁”这名字就富有其深刻的内涵,其人更不用说。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深受礼教的束缚,恪守着“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闺训,而作品中的婴宁却完全不是这样,无论何时何地,她尽情地笑,哪怕是在结婚行新妇礼时,她“笑极不能俯仰”,只得“遂罢”。她笑的那么自然,那么真挚,那么自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美,而且作为一个不拘于时的女性形象直接触动了封建伦理道德。
  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的最美的女子。她的笑,仿佛像一把尖刀直插入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她的笑,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浓墨绘就一“笑”,使人物形象兼备,使主题意蕴更为深刻。无论她的何种笑,含笑,憨笑,大笑……都是作者“笑”对封建制度。她对西邻子“笑”,引诱他置之于死地。虽然从表面上看婴宁狡黠,实质是女权主义的体现。在古代,女子都是男子娱乐的工具,皆是忍气吞声,任其嬉笑,但是婴宁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有力反抗。
  世人皆说《婴宁》是《聊斋》中的一颗明珠,而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儿。作者着力塑造这样一个特殊的女性形象,以其笑来面对,直视惨淡的人世,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表述小说的主题意蕴。
  
  二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
  婴宁是人妖的合体,但在作者笔下确实精灵的化身,美的化身。她是对抗封建礼教的勇者。作者之所以不懈地营造一个人妖混杂的虚幻世界,是因为他能从中的人妖遭遇故事中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慰藉,是因为通过虚幻的世界来反衬那个现实世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而这些都是源于作者生活的对立面。
  从作者身份处境来看;他出身于一个正趋于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苏惠之请,为其作幕宾数年之外,主要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私,近四十年,直至71岁才撤帐归家。可见其生活潦倒,仕途也不佳。往往文人,对于现实生活不满,都是通过笔下的文学世界来体现。诚如作者所说:“仕途黑暗,公直不彰,非金袖书壁,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债气填胸,欲望望哭向南山归去。”作者渴望一个像陶先生一样的“世外桃源”,而在他笔下的世界确实如此。婴宁恰为孤女,生活在野鸟格碟,远离尘寰的环境中。这足以说明作者以虚幻的世界来填补那个现实世界,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正是这种反衬,更为深刻反映了对时事的不满,以笔来反抗。
  从作者的情感世界来看;早年丧妻,孤苦凄凉。王子服与婴宁的姻缘恰好满足他感情的空虚。而小说极力描绘婴宁美丽绝伦,聪慧绝顶,热情主动,只求贡献,不求索取,专爱书生,不计较回报,一往情深地抚慰着书生的落寞的心灵。这样的奇女子在世间难得,但是在“婴宁”这个世界却邂逅了。作者这种凄凉的心境,唯有在那个世界得以解脱。
  
  三从中国传统批评“发愤抒情说”来看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来圣贤皆爱“发愤著书”聊以慰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蒲松龄作《婴宁》亦如此。
  
  蒲松龄的“孤愤”就愤在一生不舍而一生蹭蹬的科举上。19岁以县、府、道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这就倍增其自信心与求知欲,况且他是儒家的忠实“粉丝”,力求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因此在以后的50年里,虽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立身扬名、青云之志不得实现是他终身的遗憾,不过他有一支妙笔,官场不得志,对科举考试又爱又恨的情感消解在人妖世界当中。
  人妖世界虽有自欺欺人的心酸无奈,然而我们也从这自慰自娱的作品中体会到蒲松龄对爱情、人生、社会独特的思考,展示了作者丰富多彩而又迷离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是也有力的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婴宁,她淡淡一笑,倾了城,醉了国,美了山河!

一笑倾人城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