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大学教授“歧视”女性一事,看所谓母职惩罚

近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的一条尘封四年之久的微博被网友拿出来重见天日,如图。他认为,当前研究生免推制度不完善,免推的女生基本都以混文凭为目的,不值得将名额过多给予女生。他之后解释道,“我从教三十多年到目前为止,我能带上来的女博士目前只有一个,其他所有女生在硕士阶段都走光了”。
平心而论,单纯从事实角度而言,这位教授的这段话并没有什么问题,确实在该领域的男研究生表现更好(当然其他多数领域也多是如此),然而这个教授犯了绝大多数人在此类议题上的同一个错误——回避了外部环境公正与否。
他们都将妇女的问题归因到女性自己身上,例如说起剩女时认为是因为其眼光高,说起女性就业受歧视时认为这是这些女性自身工作能力低,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而丝毫忘记了——女性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生存。和男性相比,从成为胎儿的那一刻时,她们就要面临各类非法鉴定胎儿而堕胎的风险,接着在上学又可能得不到父母足够的教育支持(如一些农村地区女孩上完初中就打工给家里的弟弟筹学费),甚至可能在这个年龄面临童养媳、拐卖的厄运。好不容易熬过了大学,又开始面临着家人的逼婚、生子,否则被冠以剩女的头衔,而如果此时急着结婚生子,则在职场起跑线上会开始落后于同龄的男性,从而令其形成职场上的“先发优势”。
关于这种现象有一个名词叫做“母职惩罚”,专指就业女性因为母亲的角色而遭受的求职、工作评价、薪资、晋升机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研究甚至发现,35岁以下的母亲和非母亲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甚至大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承担母亲角色之后,不得不把精力放在琐碎的家务中,从而拉大了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另一方面,最不希望女性生育的企业雇主被强制承担女性进入职场生育的成本,而最希望妇女生育的男性和有关部门对妇女的支持更多停留在表明——少得可怜的生育福利和丧偶式育儿。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回归到开头那位教授的问题上,他之所以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声讨、甚至人身攻击,在于他只站在了自己录取研究生这个小公平的角度来议论,而忽视了更大的妇女职场生育压力这个大公平的范畴。如果能够在指出女研究生表现相对较差的事实同时,再反思背后的原因,给予女性以一定理解,必然不会招来如此骂声。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