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跳出水面什么征兆,那怎么办(鱼跳出水面什么征兆一般多久出现)

鱼跳出水面什么征兆,那怎么办(鱼跳出水面什么征兆一般多久出现)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我们要知道,生活在水域底层甚至中层的鱼是轻易不会浮到水面甚至在水面跳跃的,毕竟那不是它所处的最佳生存环境,一但出现鱼儿频繁跳出水面,那么基本可以判定鱼儿多多少少有一点(些)问题。本文就鱼的“跳水”异常行为的可能原因,作一分析,仅供参考。

1.鱼的受惊导致的跳跃

惊恐其实同属一类应激性反应。惊恐可以来自天然的原因,比如天敌、食肉性鱼类、甚至突然地大团水草或水下异物移动等;更有人为的惊恐,比如岸边的嘈杂声音、异响、撒网、船只等等,也都会明显造成一些鱼的惊恐性应激反应。从而本能的跳出水面。由于此类也是一种应激性反应,鱼也会用“跳跃”来应对。

(鱼体表寄生锚头蚤虫)

2.鱼病寄生虫导致的鱼跳跃

鱼病和寄生虫是常见许多鱼水面跳跃的主因,许多养殖人也以此注意鱼病和水体消毒的问题。尤其水质的明显改变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鱼体的抵抗力,甚至导致其寄生虫和体表鱼病的出现。此时鱼就经常表现出“异物感”般的跳跃,就像试图甩掉寄生虫一样,或者痒痛难忍。这现象在许多动物身上常见。针对此类病态鱼,使用针对病鱼适用的杀虫药剂。或者就期待鱼体的适应性自愈,生物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也是不容小视的。

3.水质导致的应激性跳跃

鱼是冷血动物,水质相关的诸多方面是决定其生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水质突变甚至水温明显分层的时候,鱼都会产生一定应激性的“躁动”,情况严重就会出现跳跃。这个现象很普遍而且好证实,比如鱼池大水流的补充冷水、突然感知水质变化物或感到不适等,许多鱼都表现出应激性的跃出水面。这个现象不仅在大量人工水质改善的时候,比如久雨乍晴、大雨或泄洪导致进水量猛增等,也都会出现许多成鱼甚至小鱼在水面跳跃。

另外,黄昏时间,在太阳下山时,藻类和浮游生物下沉的水质交替较明显的时间段,也常见此时鱼有跳跃行为。

4.求偶和产籽期,鱼的浅水跳跃

鱼在求偶期或者叫繁殖时节,尤其季节、温度、水质达到产卵条件的时候,此时鱼类会分泌类似兴奋中枢神经的物质,鱼会“嬉戏”争抢配偶、产卵受精,此时就常见鱼的相互追逐跳跃。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春季,尤其是水草边,鲤鱼、鲫鱼的公鱼母鱼相互间在水面之间来回穿梭游动,尤其早晨经常会看到频繁跳出水面的鱼。

5.鱼群密度过大导致的跳跃

鱼类因为一些特别原因的特殊聚集,也就会有鱼的跳跃行为。常见的就是鱼群在上层水体聚集,如果鱼群中也有像童孩似的嬉耍个体,当一条鱼在鱼群中“调皮”似的跳跃,会引起其它鱼的模仿跳跃,或者以为有意外情况而受惊跳跃。促成鱼类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是聚集后,尤其在水上层聚集后,鱼体相互之间触及身(鱼)体后产生的跳跃是普遍的。

6.自然灾害类情况引发的鱼的跳跃

自然灾害类情况引发的鱼的跳跃,比如:雷击闪电、洪水等异常情况,也常会引发鱼的“骚动”似的跳跃。

7.有说是因为缺氧,那是不对的!

鱼缺氧,首先会浮头,浮头的鱼常出现在气压低或湿度大的天气,如闷热、桑拿天、雨前、等,这首先是气压导致水体溶氧度过低导致的。还有一种常见的浮头是水下腐殖质或藻类浮游生物过于繁盛导致的水体富养化缺氧。但是无论哪种缺氧,鱼都会表现出“浮头”而不是跳跃。因为鱼缺氧一定都处于体能较低的阶段,这个阶段除了特殊惊扰后的垂死挣扎,严重的常见此时鱼是惊恐万分的向前冲撞,而不是跳跃

总而言之,鱼的“跳跃”行为不是好现象。但我们要理解和认识鱼“跳跃”的方方面面原因,本质还是要遵循科学理智客观的把握,有的放矢的,不慌乱要从容,分门别类的应对。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养殖##养鱼##鱼病##鱼#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