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的性格特点及事迹(张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张顺的性格特点及事迹(张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在梁山的八位水军头领当中,浪里白跳张顺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他水下功夫了得,“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一似一根白条,更兼一身好武艺”,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是梁山水军头领中战绩最佳的一位。那么,张顺这个人物有没有历史原型呢?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的张顺是南宋末期一位著名的抗元英雄。历史上张顺的主要事迹,见于《宋史》、《齐东野语》、《西湖二集》等各种史料当中。本文综合以上资料的记载,对张顺的生平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据《宋史》载,张顺是南宋末年襄阳地区民间抗击元军武装力量中的一员将领,被称为“竹园张”。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襄阳。由于敌众我寡,襄阳城陷入元军重重围困,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到了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城外的宋军将领在襄阳城外发现了一条名为“清泥河”的河流和通向襄阳城,便建造了数百条小船并招募青壮从军参战,很快便招募了三千多人,张顺和张贵被任命为都统,统率这支队伍。

战斗打响后,张顺率领部众经团山、高头等地突进至磨洪滩一带,转战一百二十多里,突破了元军的重重封锁,最终在黎明时分来到了襄阳城下。城内守军困守孤城六载,听说有援军前来,欢欣鼓舞,士气高涨。不过,当这支队伍进入城中并进行人数清点时,却发现统帅张顺不见踪迹。众人焦急万分,前往汉水一带寻找,但始终没有发现张顺。

数日后,江面上有一具身着宋军战甲、手持弓箭的浮尸出现在襄阳城外的江面上。守军这才发现,这正是张顺的遗骸。众人在对张顺的遗体进行检查时才发现,张顺身上有四处枪伤和六处箭伤,面露愤怒之情。众将士大哭不已,用隆重的仪礼将其安葬。此后不久,襄阳民众又为张顺建了一座庙宇,以示对这位抗元英雄的崇敬之情。

据《齐东野语》记载,张顺率部增援襄阳前,还说了一段这样的豪言壮语:“此行有死而已,或非本心,亟去,毋败吾事!”这段话令在场的数千将士群情激昂。在该书中,还明确指出了张顺壮烈殉国的具体时间——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二月二十二日。

而在《西湖二集》中,张顺的事迹与《宋史》和《齐东野语》的记载稍有不同。该书并没有介绍张顺的身世,而是直接记载当时的张顺已经在宋军中担任统制官一职。在战斗开始前,张顺统率的兵力也与《宋史》和《齐东野语》中三千多人不用,而是数万之众。不过,尽管职位和兵力不同,但战事的经过及张顺最后的结局与以上两书的记载非常接近。

历史上的这个张顺是不是《水浒传》浪里白跳张顺的历史原型呢?这一点可以从早期水浒故事中找到答案。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有一段张顺的赞辞是这样描述的:“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从这段赞辞中,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其与历史上张顺之间的联系。

《水浒传》中的张顺,与历史上的张顺一样,都是在江面上阵亡,同样是身中多箭。当宋江夺取杭州后,又在西湖附近的涌金门外建了一座庙宇,专门纪念张顺,这一点又与历史上襄阳军民建庙纪念张顺的情节非常相似。从这两点来看,历史上的抗元英雄张顺就是小说中的浪里白跳张顺。

参考书籍:《宋史》、《齐东野语》、《西湖二集》、《水浒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