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000字左右(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关注“结缘莲心堂”,共赏中华文化。
上期莲心书香分享了王小波的代表作《黄金时代》,今天接着聊聊他的另一本书《沉默的大多数》。
电影《让子弹飞》剧照
《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的杂文集,里边收录了40篇杂文。通过对文革时期和现实社会的观察与反思,展开了关于人性善恶、意识形态、人文道德、思想解放、中西文化差异、知识分子、妇女权利等问题的探讨。首尾两篇文章尤其精彩,在我看来,作者大致讨论了“要不要说”和“说些什么”这两个看似简单,其实无比深奥的问题。
在《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一文中,作者首先讲述了一则野史故事:花剌子模君主会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将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喂老虎。这个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其实很耐人寻味。首先,人们是选择实事求是地讲话,还是从自身利益安危考虑,选择性地讲话,甚至是说谎话?第二,如果我们所处的社会还有花剌子模君主,或者说社会本身就是花剌子模君主,恐怕我们身边的信使会变得越来越狡猾。第三,社会呼唤讲真话的信使,但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真的准备好倾听了吗?很显然,这个故事讨论了“说些什么”的问题。
而《沉默的大多数》一文着重探讨了“要不要说”的问题。王小波觉得在某些特殊时期(比如文革),话语站在了人性的反面。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讲出来的话越值得怀疑。于是,他选择了沉默。或者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理由很简单——他信不过话语圈。话语代表权力,权力是个好东西,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圈子,甚至争夺话语权。但大多数人主动或被迫选择了沉默,于是便有了古往今来最大的弱势群体——沉默的大多数。而王小波决定打破沉默,为他们发声、也为自己发声。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陷入了沉思。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民主的发展,现在经常会听到两个词:舆情和反转。民主发展了,民众便可以发声了,于是便有了舆情;发出的声音有真有假、有仗义执言有别有用心,于是便有了反转。这不但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拷问,更是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要做怎样的听众?
举一个最近发生的事例:根据北京新冠确诊病例的流调报告,岳某被全网封为“最辛苦中国人”。没过多久,舆情关注点突然切换为威海警方的不作为。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对岳某夫妇的采访报道,2020年8月12日,岳某妻子报警称19岁的儿子失踪。此后两年多,岳某一边辛苦打工,一边寻找儿子。而威海警方的不作为立刻引爆全网,招致网民爆骂。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威海警方提供的消息,早在2020年8月26日,岳某儿子的尸体便被发现,侦查结论属于溺亡,经DNA比对已确定身份。但岳某夫妇始终不接受这个事实,继续寻子。警方为了保全证据,破例自付费用将尸体保留至今。此消息一出,全网再次沸腾,舆情反转。在此,我想问问《中国新闻周刊》的编辑记者,新闻报道的原则在哪里?只针对一方当事人采访就直接发布,用意何在?我也想问问网络上那些辛苦的人们,遇事就上头,遇事就上纲上线,说你们是“键盘侠”到底冤不冤?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的报道
还有一个例子更加令人扼腕。15岁男孩刘学州三个月时被亲生父母卖掉。2021年12月26日,在警方帮助下,刘学州与生父相认;2022年1月10日,与生母相认。1月17日,刘学州发文,称自己被二次抛弃,网络热度立刻暴涨。1月24日凌晨,刘学州以《生来即轻,还时亦净》为题发布长文,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告别了这个世界。此时,距他寻找到亲生父母不到一个月。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月19日(刘学州发文称被二次抛弃后的两日),新京报发布对刘学州生母独家专访的长文,根据其生母的描述,刘学州成了十恶不赦、利欲熏心之徒。新京报啊!那可是排名前几的顶级大报,其微博粉丝就达4500万。在这样的舆论引导下,键盘侠们再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唾沫活活淹死了15岁的刘学州。和上面的例子如出一辙,又是只针对一方当事人采访就直接发布。作为一个非媒体人,我想问问新京报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职业准则中,凡涉及利益冲突的报道,一定要采访三方!为什么堂堂官方媒体,可以公然违背这一基本原则?
被网络暴力逼死的刘学州
让我们再次回到《沉默的大多数》这本书,再次面对王小波提出的两个问题——要不要说以及说些什么。话语权也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嘴却长在每个人身上,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想,我们不必刻意保持沉默,也无需产生爆发或死亡这样极端的情绪。我们只是需要在开口时,持有一份良心、客观和公正即可。即便想做个听众,也不妨抱着先“让子弹飞”一会的冷静,起码别让自己成为那个愤世嫉俗、热血上头、不管不顾、撒泼打滚的键盘侠!
2022年2月3日于“莲心堂”
往期莲心书香文章回顾:
1、死亡与复仇的对话——读《消失的13级台阶》有感
2、一个用文字喂养灵魂的故事——读《偷书贼》有感
3、起飞是如此艰难,因此我们渴望飞翔——读《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4、呼唤内心深处的良知——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感
5、致敬生命中的亮光 ——读《云边有个小卖部》有感
6、活着,是门技术活儿——读《活着》有感
7、答案其实就在你心中——读《解忧杂货店》有感
8、失格在人间,还是人间已失格?——读《人间失格》有感
9、废都因何而废?——读《废都》有感
10、心有千千结——读《女心理师》有感
11、人生不过爱与痛——读《人生海海》有感
12、感怀那份匠人匠心——读《瓦猫》有感
13、残缺教会了我们什么?——读《两个人的晚餐》有感
14、谁才是真正的病人——读《沉默的病人》有感
15、创世、避世与处世——读《瓦尔登湖》有感
16、韩式情感背后的密码——读《烧纸》有感
17、在寻觅与错过中窥探人性——读《文城》有感
18、致敬我们的似水流年——读《黄金时代》有感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