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实训报告5000字(水电站实训报告300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昊 杨文佳
图为白鹤滩水电站景观。数台10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联合运行,输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横贯东中西部,流经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长江干流建成了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6座大型梯级电站。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发电量约28916亿千瓦时,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滩,金沙江流经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昭通市境内一个美丽而诗意的地方。
11月19日上午9时,世界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厂房调试现场,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机电项目部主任康永林向国家电网总调度室报告:“白鹤滩水电站第六台机组结束72小时试运行,申请并入国网统一调度。”
当天,白鹤滩水电站4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的第6台机组,也是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上建成投产的第100台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长江干流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以长江三峡为龙头,这条清洁能源走廊成为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样本。
六大梯级电站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建设故事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起。1981年1月4日,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工程,经过高强度连续抛投后大江截流胜利合龙。1988年12月,葛洲坝水电站全部建成,共安装19台12.5万千瓦、2台17万千瓦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3.5万千瓦,这是当时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开启了长江清洁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序幕,并为开发建设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6年后,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将长江清洁能源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2012年7月,设计装机34台、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将长江水电资源的利用能级第一次提高到千万千瓦级。在水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上,更是奠定了中国制造世界领先的基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已启动金沙江下游丰富的水力资源勘测调查。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时推动开发金沙江水电资源的进程。2014年6月,设计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建成投产。一个月后,设计机组8台、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建成。今年6月16日,1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的乌东德水电站顺利建成投产。
如今,金沙江四大水电站中技术水平最高的白鹤滩水电站已进入最后冲刺关头。白鹤滩水电站设计装机16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将于2022年7月前全部投产发电。届时,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建成投产的机组将达到110台,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
“白鹤滩水电站将与三峡、葛洲坝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连珠成串’,点亮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不仅惠及更多沿江群众,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
自主创新是清洁能源走廊建设的鲜明底色
按照总装机容量排名,除了今年已经整整运行四十年的葛洲坝水电站之外,其他五座梯级电站全部进入了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这条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崛起之路,见证了我国水电重大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自主创新之路。
在1994年修建三峡工程之前,我国还不具备35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国外30年。“在三峡工程70万千瓦机组的研制过程中,我们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才逐步掌握了70万千瓦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说。
20多年前,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科研人员就创造了112项世界之最,拥有934项发明专利,使我国在枢纽工程建设、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工程运行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拥有单机自主国产的知识产权从70万千瓦升级到85万千瓦、100万千瓦。现在,我们不仅是单机容量最大,而且自主设计水轮机的效率、震动区、磨损、气蚀空化都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
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面对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峡谷地形不对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研发等“拦路虎”,建设者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单机容量、地下洞室群规模、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等6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第一。其中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制、安装难度可谓是世界水电的“珠峰”,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历史性飞跃。
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什么概念?这样的一台机组直径16.2米、高达50米,转子重量就超过2000吨。“转轮每转一圈可发电约150度,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单台机组每分钟就能发电近1.7万度。”汪志林说。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国军介绍,白鹤滩百万千瓦机组可以用四个“一百”来概括它的性能: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最大;自主研发制造,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机组实现100%国产化;所有产出的大件和投运机组100%精品。
从葛洲坝到白鹤滩、从12.5万千瓦到百万千瓦,在建设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的40年时间里,自主创新始终是鲜明底色。
“我们将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进智能大坝、智能电站、智慧水务建设,努力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谈到“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将在总结提升乌东德、白鹤滩建设中关键技术成果的同时,大力推进“数字长江”建设,形成涵盖长江经济带地理、环境、电力生产等多维度的数据信息库,对长江流域进行全要素记录和数字化重构。“我们有信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决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该负责人表示。
有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清洁”力量
能源是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球正处于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关键时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日益成为各国共识。
放眼国际,推动能源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日前于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为期两周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近200个国家在为期两周的会议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在推动清洁发电和能效措施方面达成一致,这也是联合国气候大会首次明确确立能源转型相关目标。
聚焦国内,我国在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停止新建海外煤电。今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进一步强调将“双碳”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以煤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问题及能源效率不高等弊端日益突出,潜在的能源安全等问题和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清洁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我国当前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的消耗量仍处于上升阶段的现实情况,以及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庄重承诺,加速建设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为例,2020年电站生产创世界纪录的1118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替代3000多万吨标准煤。截至2020年12月,三峡电站累计生产优质清洁电能超过1399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亿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亿多吨。
乌东德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截至今年10月底,该电站已累计发电近477亿度,相当于替代约1500万吨标准煤。
截至2021年10月,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已建成的六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约2891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8338.38万吨(按照国家能源局2020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发布的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5.5克/千瓦时测算),减排二氧化碳232700万吨、二氧化硫112.32万吨、氮氧化物103.74万吨。
据王浩院士介绍,三峡集团拥有了从金沙江延伸至长江的梯级电站群,这六大水库群实现联合统一调度,将放大单座水电站的综合效益,统筹实现防洪、补水、发电、水生态保护等多目标综合调度,充分发挥水库大坝调节和生态保障作用。
金沙江上,“白鹤”起舞。2022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白鹤滩水电站将与其他5座梯级电站,共同构建起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网互联互通、促进节能减排和防洪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6座梯级电站发电总量大,调峰能力强,将为‘西电东送’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雷鸣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