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学费多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学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学费多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几本学校)

文/见习记者 黄悦涛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能抽出时间捧起书本阅读,成为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电子书、有声阅读、纸质书刊等媒介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方式,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悄然改变。

纸质书籍仍是中小学生首选

“我女儿每天看一到两个小时书,都是一些名著,有的是学校推荐的书单,有的是我给她买的。”市民刘燕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还在读小学,希望她在读书的年纪,多看看一些经典的书籍。2007年起,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市教育局制定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等级考核方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进行阅读。据介绍,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年级都有推荐的书单,一学年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自愿在知新阅读平台上进行阅读测评。

在新华书店的负一层都是中小学的阅读考级书目,《朱自清散文精选》《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整齐地排放在书架上,不时有家长询问所需书本的具体位置。家长们都很支持阅读考级,这样孩子就可以少玩一些手机,多花一些时间看书。

到了高中阶段,学校只是鼓励阅读课外读物,但没有作强制要求,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基本只有周末才有时间阅读。高中学业加重,不少学生早上5时45分起床,晚上回来写作业加上背书,平时基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市民殷虹表示,儿子每周末只有4个小时看课外书的时间,为了保护视力,儿子看的多为纸质书籍。

电子阅读满足多元需求

今年20岁的缪雨东是常熟理工学院大二学生,由于学的是英语专业,所以除了平时的学习,他还要抽出两个小时去图书馆,阅读国外文学作品丰富学识。他平时就带一个平板电脑,将文档下载到平板上,这样就可以直接在平板上做读书笔记。图书馆相当于自习室,基本不会去借纸质书。

现在的学生看小说基本用手机,纸质书籍已经很多年没读了,尤其是理科生,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基本不爱看,他们更喜欢在手机上或是电子书上看一些网络小说。

“我喜欢看书,但是纸质书籍携带不便,所以选择手机阅读。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能够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某企业职员赵媛表示,上学时还有时间好好地看几本书,现在除了上班,回家还要照看孩子、做家务,只能忙里偷闲,抽空看个一会。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副系主任石苑认为,手机或是电子书这些新媒体终端,使用起来十分便捷,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阅读,能够把零碎的时间积攒起来投入深度阅读。但是也要注意,如果读者广泛接收各方面的信息,会让自己沉浸在信息洪流中不能自拔,影响日常生活。

有声阅读正在悄然兴起

有声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时用耳朵代替眼睛,通过有声方式,如广播、移动App等,收听图书内容。在线听书方便,特别是一些出租车司机天天开车,没时间看书,现在有人读书给他们听,就和广播节目一样。他们大多爱听交通广播,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广播剧、小说来听。工作、休闲两不误。

“戴上耳机,随时随地,想听就听。”正在等公交车的毛雨辰说,公交车太颠簸,看手机不方便,戴上耳机隔绝了嘈杂的环境,听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真的很惬意。还有不少市民有睡前阅读的习惯,如今更喜欢在睡前通过手机App听书,劳累了一天,伴着舒缓的音乐,听听自己喜欢的故事,是一种享受。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有声读物逐渐成为阅读新宠。有声阅读也帮助了很多视力不好的老年人听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市民王晓东的父亲平时特别爱看报纸和杂志,最近几年视力退化,王晓东就帮父亲下载了一些听书、听新闻的App。“之前只能听广播,现在有了有声阅读,让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王晓东说。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