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会合作,父母怎么办(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

网友提问:

孩子不愿意合作,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优质回答:

希望孩子愿意合作,那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合作并不是大人们想要的。

之所以提倡合作,是因为合作能够平衡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合作的规则,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优势,感受到作为团队中的一分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时的喜悦。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孩子生命的前三年,合作性是如何慢慢发展起来的:

场景一

一个3个月大的孩子醒来,想喝奶了,但是妈妈正在忙,于是妈妈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饿了,等妈妈一分钟就来喂你喝奶哦”。

虽然还没喝到,但妈妈在积极回应他的需求,宝宝于是静了一下,吮吸着自己的手指。

这时候,这个孩子正在学习,虽然他有时需要等一下,但妈妈很重视他的要求,并且一定会得到满足。

场景二

一个14个月左右的孩子,很开心地把袜子和T恤衫从一个洗衣篮扔进另一个洗衣篮。妈妈说:“谢谢你帮我整理衣服。妈妈来一起把它们放进洗衣机里吧?”

那这个时候,这个年幼的孩子正在学习,作为家庭中的一分子,共同完成日常家务。

场景三

两个2岁半的孩子,一起看中了一把玩沙子的小铲子。一个一把抓住,另一个也赶紧往回抢,然后同时大哭,每个人都大叫:“我的”!

接着一个孩子的爸爸走进来,轻轻地将两个人分开,把小铲子递给另一个,把玩具推土机递给另一个。爸爸向他们展示,如何用推土机推土,如何用铲子铲沙。

在这个瞬间,两个孩子学习了如何解决冲突,应对失望,并通过合作的行为,来建立关系。

爸爸妈妈还可以怎么引导孩子发展合作技巧,体验到合作的优势?

一、学会轮流。

在6至9个月之间的孩子,可以做些“轮流”的游戏,孩子会慢慢模仿。

比如妈妈往小罐子里扔一个玩具,宝宝也很可能模仿妈妈,往小罐子里也扔一个玩具(扔东西可是这个时候小朋友最爱玩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可以玩“拼图时轮流拼,一人拼一块,收玩具时,“轮流把玩具放在架子上”……

这些经历,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完成一件事情的乐趣的机会。

二、解释规则的原因。

等孩子到了三岁,如果妈妈用语言,简单地和孩子解释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所以,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这样”、“你要听话”,更应该让孩子知道:规则是如何使我们整个家庭受益的。

比如:“你帮妈妈一起收拾衣服,妈妈就收得很快,我们可以早点出去玩。”

三、花时间解决问题。

帮助2、3岁的孩子想出解决日常难题的办法,并在同一时间鼓励合作。

这当然有点麻烦,但从小良好的习惯培养,会给以后的教育省下更多麻烦。

教孩子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可以参考:

1、陈述问题。

“你想画在冰箱上,但这会把冰箱弄坏。”

2、问一个问题。

“你想想还能在哪里画画呢?”

3、尝试解决方案。

提供两种选择,并保证这两种选择你自己都能接受。

“你可以画在纸上,或者那个纸箱上”。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画墙,那可以给提出规则了:“那妈妈把蜡笔收走了,你找到能画的地方,妈妈就把蜡笔再拿回来。”

4、然后重新指导。

大多数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的愿望,既然不能画,那么:

“你可以把那些漂亮的冰箱贴放在冰箱上。”

四、从小做一些家务

从小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有助于孩子体验到合作的好处。

比如吃饭前,让孩子负责摆放碗筷,等孩子做完后,记得及时鼓励他:

“你帮了妈妈,我们速度好快啊,现在妈妈还能赶在吃饭前,给你讲个故事。”

五、对合作努力给予具体的赞扬

让孩子知道,他的配合有多么重要,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便利。这有利于孩子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合作技能,也会更加重视合作。

六、提供建议,而不是命令。

命令容易引起阻力,建议才容易引起合作。

比如对孩子说:“你把那个板凳搬过来”,孩子一叛逆,可能就说:“我不”!

如果对孩子说:“我觉得那个板凳放这里比较好,你觉得呢?”孩子更容易接受。

七、在维持规则的同时,给孩子提供适当选择。

“我们要收拾玩具了,你负责收积木还是收画笔?”

给孩子提供一定的选择,孩子会觉得自己也得到了尊重,更愿意参与合作。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不合作,是因为家长过分的唠叨,以至于家长越说,孩子就越容易出现厌烦、叛逆的心理。其实父母越是温和轻声的说话,孩子越是容易关注父母说的话。想让孩子乖乖合作,需要父母的耐心与坚持不懈,只要方法用对了,就会发现孩子是愿意合作的。

1.很多时候父母在向孩子提要求时,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范围。如父母常说的:“你怎么这么不乖,你以后再这样吃饭,再到处乱跑,我就不许你玩玩具,不带你出去玩了。”其实像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信息量是很大,很难以理解的,所以父母要尽量清楚简洁的表达你的意思。对孩子一次不能提太多要求,对孩子提要求时,尽可能的少量多次和清楚简洁。

2.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不要那样做,会容易浇灭了孩子最初满满的热情。父母可以事先制定好一些规则,让孩子提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3.平时要多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避免用强迫的方式,因为谁都不喜欢被命令。可以留给孩子一个缓和的过程,同时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4.父母如果在第一次提出指令时,孩子不服从,在重复一遍后,父母可以用行动示范,来引导孩子服从。

其他网友回答

把孩子送学校去!如果孩子还不配合,家长就可以把孩子不配合的责任,推给老师了。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