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投降后封为什么侯(刘禅受封为安乐公)

网友提问:

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为何孙皓投降后却被封为归命侯?

优质回答:

原因是比较微妙的。

尽管曹魏和随后的西晋都不承认蜀汉和东汉间的“血缘继承关系”,甚至从来不说蜀汉的国号“汉”,而只称之为“蜀”、“蜀国”,但对于刘备父子打着“残汉”旗号自立这一点是比较敏感的,也知道在当时社会上仍残存着相当大的以汉为正统情绪(毕竟两汉存在了四百多年且经历过一次刘秀的复国),正因如此曹操才至死不敢当皇帝,曹丕也才会不厌其烦地搞“三揖三让”,并在官修史书中大肆渲染,同时善待汉献帝一家,目的就是营造魏、晋禅代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得不对已经投降的刘禅客气一些,给予较高的待遇,以堵塞天下之口。公爵是魏晋皇室以外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授予刘禅公爵既给了他所能给的最高待遇、地位,要知道汉献帝禅位后也不过封山阳公。但安乐公无封地,不君国,刘禅有爵无职,蜀汉文武入洛阳者也无人获得高位,仅边郡太守数人因天高皇帝远而留任,这表明魏晋对蜀汉实际上是十分防范的。

而孙吴则不同。孙策、孙权在东汉起兵时不过一杂号将军、校尉,后者更一度称臣于曹魏,无论从汉、魏、晋哪个角度看都是“僭伪”,如果给予太高地位、待遇反倒显得不够名正言顺。

此外,蜀汉灭亡时孙吴尚在,魏晋要“招徕远人”,即通过给予投降君主礼遇吸引尚未投降的孙吴效仿,而西晋灭吴时天下再无割据势力,没必要再搞“统战标兵”,因此刘禅不妨封高些,孙皓只能凑合过。孙吴灭亡前其宗室孙楷、孙秀因惧祸逃亡西晋,被封为级别很高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这两个职位是魏晋将军中第二级(仅次于大将军),孙吴灭亡后仅几天他们就被降职为度辽将军、伏波将军,直接从第二级降到第五级(车骑、骠骑、卫将军以下依次有征镇、安平两级,再往下才是包括度辽、伏波在内的杂号将军),奥妙和刘禅封公而孙皓封侯是一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末代的三位帝王: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孙皓被封为归命侯。

由于晋承魏统,对待前代帝王必须厚道一点,所以曹奂封王并没有过多可以讨论的地方。反倒是刘禅和孙皓这两人,同为敌国末代君主,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爵位,这就需要说道说道了。

为何刘禅和孙皓都是投降,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局?三个原因告诉你

第一:蜀汉主动投降,东吴抵抗后投降。当然这说的是君主的做法,因为蜀汉在灭国之时也是有过抵抗的,但最后是刘禅主动开城投降了邓艾,不止如此,还下令各处放下兵器,使得钟会大军顺利入蜀。反而是东吴的抵抗,比起蜀汉要强烈得多。

司马昭灭蜀汉仅用了几个月,而司马炎灭东吴却用了整整十八年,这对于司马家上来说,东吴就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不像蜀汉那样忠诚、好收买。

第二:蜀汉亡后可以给东吴做表率,东吴亡后天下一统,晋朝再无后顾之忧。蜀汉在灭国后还有钟会、姜维之乱,死了不少人。这让司马家察觉到:四川一地并不安稳,刘家自刘焉开始已统治了四川七十多年,影响力根深蒂固。加上东吴未灭,司马家自然需要用蜀汉来做一个表率,既安稳了东吴众人,又安抚了益州和蜀汉旧臣。

刘禅被迁居到洛阳后,除了封安乐县公,子孙和蜀汉旧部都被安排了做官,也算是衣食无忧了。而且因为孙皓的昏庸残暴,东吴在江东早已不得人心,都盼望着晋军来解救他们了,所以尊崇刘禅可以安抚各方势力,而侮辱孙皓则能给江东民众出气。第三:刘禅隐忍,孙皓嚣张。这一点算是司马炎本人的出气方式了,刘禅投降后,至少还有一句“此乐间、不思蜀”,满足了司马父子的傲气。可孙皓投降后,还是经常出言不逊,一点都不懂得人在屋檐下的道理。

除了怼司马家重臣贾充之外,连晋武帝司马炎都难逃给孙皓过嘴瘾的结局。所以司马炎对孙皓十分厌恶,不但给了他归命侯这个明显侮辱人的爵位,还赐给了他一栋房子,偶尔给点钱、给点粮,让他们自己织布种田生活。

所以为什么刘禅和孙皓都是亡国之君,但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呢?就是上述三个原因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很好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光从封号上讲,刘禅由于蜀国灭亡时,知道大势已去,爽爽快快出城投降了。没有给魏国造成大麻烦。而孙皓却在蜀国灭亡之后,不断主动向西晋挑起战争,打了十六年之久。

这本身在司马炎的眼里就是“不知天命”的无赖行为。所以封孙皓为“归命侯”,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和讽刺。

其次,吴蜀两国,蜀国先灭亡,给蜀国的君主待遇高一些,有利于招降吴国。

刘禅本身就是作为一种象征和典范给吴国看的。而且司马昭当时对刘禅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感激”之情的,所以让他虽然丢了江山,却可以安安乐乐一辈子衣食无忧。

第三,受降后,吴国不光是君主孙皓地位低。其他文武百官,几乎同平民百姓一样。不少人都怀念故土和东吴时代。

总而言之,这都是西晋统治者司马炎故意为之。

反正天下已定,你又能奈我何?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