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爱的奉献)这首歌背后的小故事
这首歌曲创作于1988年。而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这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与物质的平衡模式被新型经济的杠杆撬动,对物质追求渐渐狂热的气氛开始让很多人感到有些不安,对拜金主义的恐惧,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对爱的内心呼唤。因此歌曲《爱的奉献》一问世便深入人心。浅显易懂的歌词,舒缓的旋律,高尚的主题,深情的演唱,让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首歌曲。 回想起创作过程,词作者黄奇石至今记忆犹新。他介绍说,当时中央电视台有个《人与人》的电视栏目,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美好故事。这个栏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栏目播出程序是先讲述一个故事,结束后演唱一首歌,对整个故事起到一种烘托作用。黄奇石和刘诗召是被邀请的词曲作家之一,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为该栏目的其中一集《她比幸子还幸福》谱写歌曲。 电视片《她比幸子还幸福》讲述的是一个中学生患了肾病,需要进行换肾手术,但是父母无力承担高昂的手术费。事情被中学生的同班同学知道后,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了出来,并带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捐助。后来这件事情经《北京晚报》报道后,真个社会都动员起来,大家纷纷捐款,希望孩子尽快得到医治。看完故事后,黄奇石非常感动。他说,尽管当时大家都不富裕,可是作为一个人的真善美的东西并没有泯灭,而社会上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黄奇石提起笔来,很快就把歌词写了出来,黄奇石说:“人间自古以来,这种人的真情,人的爱心都没有泯灭的。那么,到了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大家越来越渴望这种感情,因此,这是当时一种时代的渴求,人的心灵的一种要求。我看了这篇通讯,当时我是很感动的,从小孩、到老师、到一般的干部,关心一个(患病的)小女孩。(平是)我写歌词不是很快的,但是这首歌词我没有费很大的劲,我就把它写出来了。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这几句(词)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黄奇石说自己是“穷苦孩子出身”,因此,他从心里感激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党也就没有今天的他。这也许就是他能把词写得如此贴近大家的生活,如此的饱含深情的原因。 歌词交上去之后,黄奇石没有再想这件事情。1989年大年三十晚上,黄奇石和家人的正在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随着歌手韦唯动人的声音想起,正是他写的那首《爱的奉献》在电视上播出。春节联欢晚会后,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并传唱。 当初写《爱的奉献》时,黄奇石并没有想过这首歌是否会流行。但歌曲一经推出,就受到大家如此的喜爱,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甚至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座右铭,这是黄奇石没有想到的。身为词作者,他谦虚地把这一切归于曲谱得好。 而春节联会晚会播出的第二天,曲作者刘诗召也的确接到了很多电话,有老同事表示祝贺,称赞歌曲写得好;也有歌手讨要歌谱的,让刘诗召兴奋不已。刘诗召回忆说:“那时候,我是应中央电视台导演刘瑞琴的邀请写来这首歌的,在我接受任务的时候,导演给我提出一个要求,这首歌要写的有感情,要以情动人,写一个民族歌手演唱的歌。后来接到了黄奇石给我写的歌词。这首歌词写得非常好,我就按照导演的要求写一首民族唱法的歌曲,写了之后,我自己感觉很不满意,后来我就不按导演的要求,我就按照自己内心的感觉写了通俗歌手演唱的歌,就是现在大家听到的这首《爱的奉献》。” 《爱的奉献》是一首两段体的歌曲,第一段的旋律深沉委婉,主要抒发情感,歌词以“人间的春风,生命的源泉来比喻表达人们对爱的渴求;第二段主要是一种呼唤,一种高昂的情绪,跌宕起伏音乐中,把人们对爱和温暖的渴望,化作几欲啜泣的呼唤,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特别是歌手韦唯的演唱也非常出彩,为歌曲增色不少。 谈到歌曲受到群众的喜爱和创作的成功,刘诗召感慨地说:“爱是人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人都需要爱,人人也需要被爱,奉献爱心是作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关爱别人是大家都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这首歌曲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主要是这个原因,因为没有爱的世界是一个荒漠的世界,有了爱的世界一定是一个美好的人间。”
延伸阅读
爱的奉献书读后感怎么写
爱的奉献文章读后感1 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是悠远流长的春水;爱是一曲浪漫的全曲…… 人们常说谎言是可耻的,但在《爱的奉献》之中让我体会到了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一种爱的表现,这对夫妇同是追逐理想、热爱艺术的青年,但为了对方,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共同干起了最不符合他们身份的事,或许他们从未想过会变成今天这样但他们无怨无悔,还告诉对方自己在追逐他们的理想,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知道对方正在干什么事,此刻的他们并不是沉默,而是将这份工作看成是一门新的艺术,我想这门艺术需要他们用真心用努力去守住吧!爱不是取舍,不是获得,更不需要假意的欺骗。 爱的风险最直接的会想到母爱,一个存在于小乡村的故事,这里住着一个名叫斑婆的老台,但她总是穿着一件很脏还有许多补丁的衣服。原来这是儿子送给他的儿子在城里有那狠心的儿子,但直到死,他的儿子都未回来,有人在老太的补丁衣服里发现了很多钱,这应该是儿子留下的吧!尽管他忘记了他的母亲他想着他,他的母亲念着他。 虽然我们拥有爱,但是他随时都可能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让我们好好珍惜着吧!不要只懂得的取舍而不去给予。 爱的奉献文章读后感2 当你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奉献是难以忍受的。” 读完《爱的奉献》这篇文章后,我便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感触。文中的两位主人公为了让对方不担心纷纷把工作说的十分体面。当谎言被戳穿,两人却都笑了。 于是回想起生活中的自己,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都忘却了爱与奉献。常常希望他人能为自己付出什么,却从未用自己的力量关爱、奉献于身边的人。只是记得父母为了我们而到处忙碌的身影。他们的爱,确实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无私的奉献给爱的人,我便一直是受利者。 轻轻合上书,静静地闭上眼睛,回想起与家人的点点滴滴,心被一种名为爱的暖流拂过。于是暗暗地对自己说:下一次,要用爱的名义给予对我好的人暖暖的回报。 爱的奉献文章读后感3 《爱的奉献》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刘荟才21 岁,还这么年轻就用“自己生命的种子”换取了别人的生命。她的同事,朋友们听到了这个消息都争着要捐出自己的骨髓给她。46位同学哪,他们都还像刘荟那样年轻,可是他们都有一颗仁慈的爱心。接着刘荟又接到一个消息说有位白血病人,正需要她的骨髓换取生命。刘荟想,挽救别人的生命,是多么光荣,而且神圣。但是刘荟的父母会同意吗?刘荟居然不顾反对坚持捐献,刘荟就这样挽回了一条珍贵的生命。 看完故事,我禁不住流泪了,这是多么无私而博大的爱啊! 她们的精神真是让我们感到惭愧。不要说素不相识,就连自己的亲人,我们何尝知道过要感谢他们呢?我们平时对父母、外婆等等亲人的奉献都少得可怜。我们只知道自己过得开心快乐就好,只知道自己享受,很少想到他们,好象什么都是应该的。可是爸爸妈妈和外婆真是很辛苦。以后我要像刘荟学习,多奉献自己的爱心,关心身边的人,尽自己的能力为家里,奉献自己的爱心。
《爱的奉献》歌词
歌名:爱的奉献 原唱:韦唯 填词:黄奇石 谱曲:刘诗召 专辑:《走不完的爱》 歌词: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奉献》歌词谁有
爱的奉献
韦唯
作词:黄奇石
作曲:刘诗召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88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刘瑞琴导演想把《人与人》栏目中的一些节目改编成小品。刘瑞琴请来了一些词曲作家,黄奇石和刘诗召也是被邀请的词曲作家之一。刘瑞琴导演给大家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给每人都分配了任务。
黄奇石拿到的文章题目是《她比幸子更幸运》,故事说的是北京的一个中学生患了严重的肾病,需要进行换肾手术,可是中学生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无力承担高昂的手术费。事情被中学生的同班同学知道后,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了出来。
班主任知道后,又把这件事情及时报告了学校的领导。于是,在学校领导的倡导下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捐助。后来孩子父亲单位的同事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大家也纷纷捐款。这件事情经《北京晚报》报道后,整个社会都动员起来。
刘瑞琴导演希望黄奇石能根据这个故事写成歌词。黄奇石看完这个故事后很快就把歌词写了出来。因为要求的是给小品做插曲,所以黄奇石写的歌词并不完全按照平时写歌词的写法来写,歌词写得比较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