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原文及译文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及译文

上古天真论原文及译文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文】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延伸阅读

默写《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余闻上古之人……病从安来

西汉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德全不危典故

出处《素问·上古天真论》

成语释义

德全不危 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危,《说文》解为:「在高而惧也」。字象临渊之危。这个危字,并非确指一种危险,而是发自心里的,不安或者恐惧。

成语出处

“德全不危”,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全句是:“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是讲长寿的根本(长寿的话题,以后念“生死”时再论),在于“心不危”,在于“德全”。

“德”的根本,应知是善,是孝。而此四字缘何堪重?

戊子季秋念孝文·德全不危第十六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详细释义

《黄帝内经》是我中国医学的根本,其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即言:“德全不危”,是道尽医学的根本。现在常听人讲:“健康是福,健康为本。”这句讲根本的话也是要讲前提的。人生若以健康为根本,则伦理道德何处置焉?见人落水,旁观者是以人伦为本?还是以健康为本?

且不论“健康为本”本身的可斟酌处。若健康为本,则“健康之本”又是何物?理应动问。

《黄帝内经》并非儒、释伦理经典,而是医学,是致用,是技艺,是文章。复问,医学的根本为何?答曰:治病救人。治病的根本为何?答曰:长寿。而我国医学方法的根本为何?《黄帝内经》开篇即明确道:德全不危。

“德”,本是伦理的范畴。医宗《黄帝内经》为何在开篇就与儒释经典如此神似?

若有一本《黄帝文经》,想必开篇也会这样讲法:所以能文皆动人心而精神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意,医家根本,在于救人。救人根本,在于生人(出于善心,是故医德为先,武德为先,文德为先,品德为先)。人生根本,在于心正。心之根本,在于道理。道理根本,在于善。善之根本,在于孝。孝之根本,在于行。孝行根本,在于敬养。敬养根本,在于孝心……

上古天真论全文解释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是对内经创作来源及其特点补充说明:医之始,自远古,是寓黄帝和岐伯谈论如何达到建康与长寿的目的。第一篇论文。

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原因,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最后例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上古天真论主要讲的中心思想

上古,指《内经》成书以前很远的古代;天真,即先天之真气。

本篇主要讨论了上古时代的人,能够保全先天之真气,从而获得长寿的道理,故名篇。

主要内容:1、论养生的原则和方法。2、肾气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是内经的开篇,讨虎丹港柑蕃纺歌尸攻建论的是“人寿几何?”以列举“长寿、短寿、自然寿、仙寿”为论据,论证了防病、治病法则。有病就必须防,防不胜防了,就必须治,而防、治效果的根本就在于法则。有病不防、不治必然损害健康,严重的则要损伤寿命。

上古天真论的原文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③,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④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⑤,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⑥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