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的人物介绍?
曾皙:或称曾点,是宗圣曾子的父亲,字子皙,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平邑)人。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蒧也。”
禹的第五代孙少康封他的小儿子曲烈(子爵)于鄫地,建立缯国(姒姓)。缯国故址,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原名“缯邑”,以当地多产丝织品而得名。历经夏、商、周(改为鄫国)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7传至曾点,58传至曾参。
曾点(曾蒧),字皙,是鄫太子巫的曾孙,是宗圣曾参的父亲,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妻子上官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u2022先进》
曾皙的读音?
曾皙读音zēng xī
曾 [zēng]
〈形〉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谦词。犹“末”
〈动〉
“增”的本字。增加
曾 [céng]
〈副〉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形〉
通“层”。重叠
另见 zēng
皙 [xī]
〈形〉
(形声。从白,析声。日光具有“白色”之义。本义:皮肤白净)
同本义(白得雅气,好看)
侍坐孔子为什么同意曾皙的观点
孔子同意曾皙的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儒家的治国理想是礼治。曾皙所描绘的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的那种大同和谐社会。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
2、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皙的观点中,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赞同。
侍坐中孔子为什么同意曾皙
1、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2、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四位弟子关于个人志向抱负的一次讨论,是《论语》中最富于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及动作神态的记录,生动地表现了孔子与几位弟子不同的个性风采,如孔子循循善诱、和蔼亲切的师长风度,子路的鲁莽直率,曾点的淡泊洒脱,冉有、公孙华的谨慎
三子者出,曾皙后的后什么意思
- 三子者出,曾皙后的后什么意思
- 就是走在最后面,也就是说留下来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