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清华行 文/张俊爽
清华大学,距离我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与它零距离的接触!9月4日,本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天,但却因我走进清华校园却变得意义非凡。当公司领导通知我随从去清华大学考察项目时,心中的期待炽烈而纯粹,让人迫不及待,转而,却又有些自惭形秽。清华大学,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眼下,我却即将身在其中……
通过严格的证件检查,进入东门,寻着历史的渊源,走进清华的校园。这个被世人誉为“中国人才的摇篮”,另众多学子趋之若鹜的群英荟萃之地,只是在路上,便会心生崇敬与敬仰,心头不由自主的萦绕着一股莫名的激动和感动。
清华大学所在的位置是“清华园”,据史书记载,清华园原是康熙赐给诚亲王胤祉的园子,昔日的皇家园林,今日的知识殿堂,何其有幸,我就这样匆匆来了。
这所校园原是1911年清政府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明曰: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方许多大学被迫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随着抗战的胜利,清华大学回迁至北京清华园复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细数着百年清华的艰辛发展历程,走在雅致幽静的林荫路上,去触摸它厚重的文化底蕴。或许正是上课时间,校园里遇到零星几个形色急遽的同学。正值浅秋,浩渺天空,蔚蓝里镶嵌着灵动的流云。硕大的校园在澄澈的天空下,古代园林之美与现代建筑之美浑然一体,一座座建筑就在绿植之间巍然耸立,可能是爱屋及乌,也可能是受面对美术楼的影响,即便是路边几簇看起来普通的毛毛草,也带着艺术味道,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绿植都在一片葱茏里茂盛着。展眼一望,清华风物,尽显其中。
与几位老师约的时间是上午10:30,地点是英士楼,英士楼是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科学技术、生物化工等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百度一下“英士楼”名字的由来,原来是为了感谢台湾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英士夫妇近20年对化工系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奖学金设立、学生社会实践等各方面的支持而得名。
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和老师们交流。几个人坐在邢老师狭小的办公室里,荷叶茶袅袅飘香。邢老师曾经在日本任教十几年,满腹经纶,从我们调研项目的意义到发展前景,给我们做了系统的梳理,并给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董老师曾经留学英国,年轻有为,见多识广。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会让我们一直困惑的问题瞬间豁然开朗,找对方向,少走弯路,直接触碰所调研项目的科技最前沿。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老师的每一句发言,都有着让人升华思维理念、拓宽知识领域的魔力。
在下楼的时候,我趁机望了一眼科研人员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面积狭小,每人一个小小的工位,工位的侧面挂着白大褂,走过狭窄的楼道,另一边是实验室,空间也不是很大,有人正在认真的记录着数据。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地方,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和我们企业的实验室和办公楼何其相似,但它的神秘与伟大之处,在于它的科研成果或许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每个国家想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发展经济,而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应用和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主体,科技成果和企业密不可分,和国家的强大与否息息相关。这栋楼、这里的实验室、这里的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小小的数字,都是智慧的标识,都拥有着中国经济发展核变的力量。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里,他们用智慧引领我们的生活走向一个又一个巅峰。这里,虽是清华大学的冰山一角,但我为能走进这里而庆幸和感动,这里的一切所见所闻都值得自己顶礼膜拜。
清华,莘莘学子向往之地。这里的每一个房间里都是人才济济,能够进入这里工作,该是付出多少汗水和坚持,很难想象,这些汇聚的整个中国的学霸们就这样我从他们身边擦身而过。来去虽仓促,但内心庄敬,感觉让自己进行了一场精神和心灵的洗礼。一直很喜欢“水木清华”这几个字,但时间关系,未能找到拍照留念,甚是遗憾。离开时,车缓缓开出大门,回头望去,这个神秘、神圣的殿堂在视线中渐行渐远。
秋,是个成功的季节,冥冥之中,或许它预言着我们此次考察必会结出累累硕果。情不知所起,而无限眷恋。风吹过,云,一路风尘仆仆,正如我来去匆匆的步伐……
作者简介:张俊爽,女,河北乐亭人,唐山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文学》《燕山》等媒体发表文章。
雪绒花原创文学专题 :
雪绒花文学阅读感言
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一)
雪绒花文学同题诗会专辑(二)
雪绒花原创季同题散文《冬日》征文作品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
张帅|孟燕|董呆呆|赵合|邵燕云|张玉武|郑丽|周绍明|闫宪|顾燕燕|宋尚学|吴永利
投稿要求:小说、散文限5000字内,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稿件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配图者优先选用;文章请用word或wps文档,以正文+附件的形式发送;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同时,请发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投稿邮箱,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投稿者”字样),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不闲聊,不接受投稿。
微信公众号:xrhycwx
主编微信号:hlys2016
投 稿 邮 箱:
小说散文:xrhycwx@163.com
诗词:xrhycwx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