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君祥︱佛国诗魂

?传递正能量!为您推送优秀作品!
佛国诗魂
文/熊君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诵读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一行文友前来踏访维摩寺,寻访诗佛王维的遗踪。维摩寺是一座寺院,也是四里店镇的一个颇有规模的行政村。村因寺而名,是上千年的名村了。村前古朴典雅的戏楼与村名一样是县域的独份。目睹寺内低矮的殿堂和荒凉的院落,令人黯然神伤。触目所及的巨大碑座、柱础和断碣残碑,让人想见它昔日的辉煌。尤其这里与王维有着相当深的渊源,引人入胜。据典籍记载,维摩寺建于唐初,还是尉迟敬德监修的呢!它隶属于皇家寺院——少林寺,又管理着方圆的佛寺。这里曾保存着一块“圣旨碑”,上面有“敕”和“礼部”的字样,证明其非同一般。说起王维与方城的联系,首先是那首《送方城韦明府》诗。那个王维赠诗的韦明府,有人讲是当时方城县的县令,另一说是一位政府任命的僧官。他回乡上任伊始,礼佛的王维为之送行。那时,王维还没有来过方城。他 “遥想葭菼际,寥落楚人行。”那蒹葭苍苍的地方,几个早起的楚人宛若在画中行。接着又是一幅高阔辽远的画图:高鸟飞翔,淮水长流,平芜辽阔,城郭苍茫。以下还是诗人的想象:你在这美好的秋晨,来到方城,听到了郊外的雏雉和城内雄鸡的鸣叫与县衙的鼓声相应和,似在迎接你的到来。当你下车进入县衙,唐州的同事们纷纷持手板迎接问候,你可别嫌礼仪繁琐啊。在我的想象中,兼诗书画乐于一身的旷世才子王维素袂飘拂,玉树临风。他不同于诗仙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狂放恣肆,而是儒雅隽秀,清新如画。但他同于李白的才华横溢,咳唾成珠。十六岁便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名诗,初入长安便得到岐王李范及玄宗掌上明珠的玉真公主的垂青,二十岁便春风得意,状元及第。然而他走的不是官场政客的道路,而是担任大乐丞。干起了音乐专业,其后因为搞文艺彩排,观看了他不应该看的黄狮子舞,便被参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第一次在官场栽了一个跟头。第二次遭受打击的是他三十岁时,伉俪情深的爱妻病亡。双重打击使他对官场心灰意冷,其后人生的三十年,他再没有续弦,沉浸于青灯黄卷,信佛悟道。从此,他的诗风变得更富有禅意。“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胜事空自知”……骤增的“空”字再现了他空寂的心境。王维信佛是有渊源的。母亲崔氏一生崇佛甚笃,取得道高僧维摩诘的姓名为他起了名与字。王维九岁丧父,所幸家境不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母亲后来干脆皈依佛门,做起少林禅宗七世祖大照禅师普寂的弟子,先后在家乡祁县和少林修行。王维其后虽也做过几任不起眼的官职,一度出塞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气象浑穆的边塞诗,但他更是田园诗的鼻祖,在山水田园中寻找自然空灵的意境。他先在蓝田辋川购买了诗人宋之问的别业,朝事闲暇,便与裴迪等在那里避暑休闲,吟诗唱和。随着母亲的年迈,他又在母亲修行的寺院附近居住陪伴母亲,曾在嵩山隐居了一段时间,便应好友韦明府的邀请陪伴母亲来到了他神往已久的方城,来到与自己名字紧密相连的维摩寺。盘桓数日,母子取道南下,自武关回到辋川。首次游历方城,加之好友的热情,维摩寺僧众的礼遇,都给王维留下美好的印象。王维五十岁那年,母亲辞世,葬于王维别业旁。丁忧期间,王维尽管信佛,还是难以走出丧母的阴影。韦明府闻知,到辋川凭吊后,再次邀请他去方城遣怀散心。按照礼制,暂不出仕他可以到母亲曾驻足的地方寄托哀思。他便再次来到方城,干脆住进维摩寺,俨然成了一名俗家弟子。维摩寺当时的住持是有名的神会大师,二人相见,甚是投缘。王维为神会大师高深的道行折服,神会大师对王维顶尖的诗书画乐,特别是对佛理的见解敬佩有加。二人语经数日,遂成知音。神会便拜托王维撰写《六祖慧能禅师碑铭》,认为非他莫属。王维觉得能为佛门做些事,又慰藉了母亲的在天之灵,自然答应。数日后,铭文撰就,洋洋洒洒,字字珠玑。神会大师大喜过望,视若拱璧。其后这篇碑铭成为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一日,王维与神会大师、韦明府同游寺院,他看到寺院自唐初修建至此已逾百年,鸟琢虫蚀,已呈衰败之象。便与韦明府商议修复大计。以二人名义上奏朝廷拨款修复,并知会县、府二级衙门。不久,朝廷批复同意拨款,地方全力襄助。一时料如山集,巧匠如云。不出两个月,维摩寺全面修复完工。碧瓦映日,斗檐焕彩。王维兴致所至,挥毫泼墨,绘就“南海观音”“金龙绕柱” “五百罗汉”“蟠桃盛宴”等数幅长卷,大气磅礴,惟妙惟肖。维摩寺顿生光彩,达到极致。神会大师恭请王维居士为寺院题写寺名匾额。王维凝神贯注,一挥而就,一幅字酣墨饱,气足神完,嵌着他名与字的“维摩寺”巨幅横额呈现大家面前。寺院重光之日,方城政要、四方信士、方圆民众齐来观瞻。维摩寺盛况空前。大家都在念诵诗佛王维的无尚功德。王维也深深喜欢上了方城这片大地。一次与韦明府一起到寺后不远的虎头崖游览,回来时,沿着赵河转过一湾,忽然被眼前山势所吸引。只见东有青龙山蜿蜒,西有白虎崖蹲坐,后有玄武为靠,前面水绕山环,应山便是维摩寺。他看罢思忖:好一处阴宅佳地!自己百年之后若能安息于此,也算天地造化了。可母亲在辋川,还需陪伴,实在遗憾!想到此,不禁摇头长叹。韦明府看到王维此时境况,已知好友心事,默记于心。不久,王维顾不上神会大师的苦苦挽留,告别居住半年之久的维摩寺,与方城好友洒泪而别,回了蓝田辋川。几年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来得及逃脱的王维被安禄山强迫做了伪职。可他心系大唐,一次和裴迪在长安菩提寺相见,他口占一绝:“万户伤心生夜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不想这首诗成了他的一根救命稻草。三年后,长安光复,朝廷要追究伪官的责任,王维也一度入狱。营救他的兄弟王缙和裴迪拿出了这首诗。在人证物证面前,肃宗肯定王维是忠臣,重新启用。王维最后做到尚书右丞的官职,也算这首凝碧池诗的功劳了。王维在六十一岁时魂归佛国,陪伴母亲长眠辋川。噩耗传至方城,山川黯然。好友黎民为之悲泣,寺院僧众为之诵经超度。方圆群众得知诗佛生前愿望,收集王维在方城和维摩寺的衣服用品等遗物,在寺后那道山湾,为他隆重修建了这座衣冠冢。几户邢姓村民受维摩寺之托,甘愿在旁边筑房为他看坟修墓。这座村庄就称王坟,直到如今。当年守墓的村民由几户已经繁衍数个村庄,他们都为能世代为诗佛守墓倍感自豪。站在王维衣冠冢前,我无限感慨。这里民众敬仰的是王维,也是诗魂,更是文化。王维与方城,与维摩寺不是什么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故事!我自幼仰慕诗佛,五年前专程去辋川寻访王维的遗迹。可见到的是一棵大树——大概是银杏——和几道残垣。人们告诉我,这就是王维的终南别业!那王维与其母亲的坟墓已经平埋在一个厂区的下面了!斯文何在!诗魂何依!留给我的是无限的伤感和愤慨。如今我站在同样生长着一棵大树——是乌桕——的王维精神象征的衣冠冢,顿感慰藉:斯文在此,诗魂有依!诗佛王维有幸,方城这片土地使你英灵有归;方城有幸,诗魂萦迴之处,定然是山辉川媚,地灵人杰了!
本平台法律顾问:李建阳,法律热线1891172859
长按二维码扫描加关注
欢迎赐稿,投稿邮箱:wang0919@163.com
看完文章点“在看”,阅读好习惯!
↓↓↓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