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日第134期 总290期
陈 晨,本名陈伟。爱好户外运动,喜爱大自然,喜欢将自己的小感想诉诸于文字。
【京西文学】投稿邮箱:870413692@qq.com
【京西文学】主编微信:870413692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身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
一曲《梨花颂》,被梅派艺术的婉转清丽的唱腔演绎得气势恢宏、意境凄美、悲悲切切!
马嵬坡下,天生丽质,妩媚动人的杨玉环,与心爱之人,生离死别、肝肠寸断!绝代佳人,如梨花带雨,落泥入土!一代帝王,悲痛欲绝,仰天长叹!留下一曲长恨千古的悲凉!
带雨梨花,如美人含泪,晶莹透明,似佳人品性,纯洁如雪,俊秀清高!像贵妃曼舞,清纯缥缈,飘逸芬芳,似白云渺渺!
如雪梨花,千万银白蕊纷纷,一树纯洁绽柔情!
春风十里,一季花开,桃红柳绿,粉杏微黄,素面梨花,携一身娇嫩,款款而来!
洁白的五片花瓣,像极品的绸缎,柔柔绵绵,又似凝脂的肌肤,纯洁无瑕!嫩嫩黄黄的蕊,如刚刚睁开的眼睛,懵懂清凉,娇嫩可人!
当那一朵朵洁白,在一片片绿的晶莹中啪啪绽放,一股欣然,一份灵动便沁入你的心脾!她似玉淡雅,她冰清玉洁!
她,在堤岸边、杨柳旁、山野里、长亭边静静绽放,一尘不染!
她,没有那一片鹅黄的迎春先入为主的气势,没有粉面桃花的妖娆,没有灼灼樱花的灿烂,没有榆叶梅的花团锦簇,更不像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丁香花那股泼辣!
她,静静地绽放,让人心怡,不争不恼!春风拂过,袅袅婷婷,摇曳生姿!
梨花,携一份淡淡的清香,不悲不喜!怀一曲幽雅的清浅,不惊不扰!飘然而至,淡然而去!“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当那郁郁的白色铺满树下,满地晶莹,没有凄然,没有悲悯!有的只是一份悲壮,是另一种开始!
看!花落的地方,一个绿色的生命诞生了!!
梨花,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妩媚多姿,是柔的化身;
梨花,抖落寒峭,翘首以盼,先开为快,独占枝头,是刚的展现!
梨花,花开时,留一份惊喜,淡雅,唯美,浪漫!梨花,花落时,孕一份希望,蜕变,成长,成熟!
梨花,春色舞台上的唯美演绎!多娇,欣然!梨花,金秋枝头上的累累翠绿!丰收,甘甜!梨花,践行着春华,书写着秋实!梨花,歌唱着春风,赞美着秋月!当金风送爽,秋叶飘红,累累的硕果在枝头飘荡!一口清脆,满满清香,浓浓的甘甜在心头激荡!哦!梨花的味道在翠果中升腾!梨花的唯美在成熟中绽放!梨花,是一种孕育,一签美好,一份希冀,一个等待!
附:梨花诗辞欣赏
1、《东栏梨花》
2、《飞雪满群山·梨花》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白话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文学赏析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飞雪满群山·梨花
顾太清
积雪魂轻,停云香腻,朦胧酿作微阴。粉墙低覆,东风斜倚,晚来丝雨沉沉。梁间闻细语,睡不稳、乌衣素襟。玉容寂寞,霓裳舞倦,芳事者番深。增妩媚,二枝凝泪眼,爱冰姿绰约,特费清吟。婷婷标格,溶溶院落,春宵一刻千金。夜凉初过雨,阑干外、轻寒不禁。月明人静,澹烟流水无处寻。
作品赏析
通常填词,上片常言景,下片言情,顾太清此词却是写景抒情兼容而来。虽咏梨花,而词中未有梨花的字眼出现。上片写女子在初春中一觉醒来的所见所感。“积雪魂轻,停云香腻,朦胧酿作微阴”,是从刚起身而尚未梳妆的慵懒情态中中去观物。所以景致描写中带着主观的色彩。“魂轻”、“香腻”与“朦胧”,是透过女子自我的感受而得来的景色。女子站在窗前,见到的梨树是“粉墙低覆,东风斜倚”的姿态,为什么会是这一姿态呢?原来,是昨日“晚来丝雨沉沉”造成的。写景中有女子恼人的心绪,历历可见。既想起晚来的事,更连带想起昨夜梁上燕语细细。烦恼的声音令人难以入眠。她甚至还记起了昨晚的轻歌曼舞,直到“霓裳舞倦”而罢,寂寞更深。这些深深的温馨记忆中的事,搅动得女子的思绪纷扰。上片只是点到梨树,下片才开始去铺写,但也是透过此时此刻女子的目光中来写的。如将树上的积雪融化比之为“泪眼”,就带有女子这时的伤感色彩。词主人公沉浸在回忆美好夜色的赏花中,而且还欲对花“清吟”,这位青春少女在花季中的苦恼、期盼也就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她留意这一刻千金的春宵。词中女子在“夜凉初过雨”中,还禁受着“阑干外、轻寒不禁”。她伫立赏花、凝思,似乎在经历了“月明人静”后醒来寻觅着什么,但是结句“澹烟流水无处寻”,只留下了一片空阔的大地和淡淡的哀愁。
这首词,名为咏梨花,实为借咏花、咏春来表现旧时代女性对生活和爱情理想的追求和迷惘。这样的主题,在古代诗词中见得很多。但表现得如此美丽而细腻的却少见。虽然这首词容易让人想起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描写,但李清照的词是直抒胸臆,而顾太清的词却是融合着写景,来表现那千百年来积聚在受着礼教束缚的女性胸中的“愁”的。
作者简介
顾太清(1799—约1876),西林觉罗氏,字子春,号太清。清代女词人,鄂尔泰曾孙女。工诗词书画,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