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今天说发育迟缓。
之前小编总是安慰大家,孩子这样是正常现象,那样不用着急。你可能还是不安心——到底什么才是不正常的呢?哪些情况是属于有问题的?
今天我们就说说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有问题”的情况。
长得好不好?看生长曲线“生长”和“发育”虽然经常被一起提到,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部分。
身高、体重等等属于“生长”;而俗话说的“三翻、六坐、八爬”这些能力,则属于“发育”。
孩子长得好不好,可以通过生长曲线来评估。
在育学园APP的记录功能里,定期填入身高、体重测量值,系统将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对比。生长曲线怎么使用呢?小编举个栗子:
在育学园APP填入孩子不同月龄时体重和身高的测量值,生成如左图的体重曲线,中间的身高曲线。另外,系统会自动生成右侧的BMI指数曲线。
除了孩子自己的生长曲线,点击图片放大,还可以看到3%、15%、50%、85%、97%几条颜色较暗的线。
我们需要持续观察的就是孩子生长曲线的趋势以及和参照线的关系。
使用时需要注意:
- 单次测量值所处的百分位不能说明什么,应该持续测量,监测生长曲线的动态发展趋势;
- 生长曲线位于第3百分位至第97百分位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并不是高的正常,低的就不正常,也不是超过第50百分位才正常;
- 不是只有下降才值得警惕。图片右侧BMI指数中,孩子在1-3个月时候,曲线大幅提升,同样属于异常增长,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喂养等情况。
什么情况才是发育迟缓?
说完生长,我们说说发育。
经常有家长询问,孩子快1岁了还不会走,别人家10个月就会走了。小编会说,“别着急,1岁半之后还不会走才可能是发育迟缓”。
针对这类疑问,《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有详细的“发育健康表”,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某些阶段性标志,可能是健康或发育出问题的信号。小编总结出来给你参考(可以收藏本文方便以后查找)。
参考时也要注意书中的这段提示哦:不同的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要准确地指出你的孩子什么时间将会完成一个新技能是不可能的。本书中所列出的这些成长发育阶段,只是给你一个大致概念。如果你的孩子步伐略有不同也不必紧张。第1个月
如果在婴儿2周、3周或4周大时发现下列发育迟缓的信号,应通知儿科医生。
- 不会吮吸,吃奶很慢。
- 强光的照射下不会眨眼。
- 视线不会关注并跟随面前左右移动的物体。
- 四肢很少有动作,看起来很僵硬。
- 四肢似乎非常松软或无力。
- 下巴不停颤抖,即使不是在哭泣或兴奋状态下。
- 对剧烈的声音没有反应。
1~3个月
如果你在这一阶段发现孩子出现下列任何警告信号,请与儿科医生详细讨论。
4~7个月
如果孩子在本阶段显示出下列迹象,可能代表发育迟缓, 应咨询儿科医生。
滑动查看更多↓
8个月~1岁
如果孩子在8~12个月阶段显示出下列迹象,可能代表发育迟缓, 应咨询儿科医生。
- 不会爬。
- 爬行时拖着一侧身体(超过1个月)。
- 不能扶着站立。
- 不会寻找当着他的面前藏起来的东西。
- 仍没有说过任何简单的词(“妈妈”或“爸爸”)。
- 不会用身体语言,比如摇头或点头。
- 不会用手指出对应的物体或图片。
1岁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出现以下所列的任何征兆,你都需要及时向医生咨询。
- 18个月后依旧不会走路。
- 开始走路后,无法学会“从脚跟到脚尖”的走路方式,只会用脚尖走路。
- 18个月大后,会说的字少于15个。
- 2岁后,不会说有两个词组成的句子。 .
- 15个月大后,看上去不明白家中一些常见物品的作用(比如牙刷、 手机、钟表、又子、勺子等)。
- 不会模仿声音或者行动。
- 2岁后,听不懂一些简单的指令。
- 2岁后,无法推动带轮子的玩具。
2岁
如果孩子在本阶段显示出下列迹象,可能代表发育迟缓,应咨询儿科医生。
- 经常跌倒,不会上下楼梯。
- 仍然不停地流口水或吐字不清。
- 不会用4块以上的积木搭高塔。
- 摆弄小物体时有困难。
- 无法用短句交流。
- 不会参与角色扮演(假装)游戏。
- 无法理解简单的命令。
- 对其他孩子不感兴趣。
- 极难与母亲分开。
- 回运视线交流。
- 对玩具没有什么兴趣。
3岁
如果孩子在本阶段显示出下列迹象,可能代表发育迟缓,应咨询儿科医生。
滑动查看更多↓
4~5岁
如果本年龄段的儿童显示出下列信号,可能代表发育迟缓,应咨询儿科医生。
滑动查看更多↓
看完别紧张哦,不是说只要在其中某一阶段中招一条,孩子就被扣上“发育迟缓”的帽子,而是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可能意味着存在问题,需要你重视起来,咨询一下医生。
总体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脚步和发育速度,我们既不能比着别人家养自己的娃,也不能完完全全“静待花开”。
希望本文能帮你打消一些疑虑。你也可以使用育学园APP的“成长测评”,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测评内容,更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发育。测评结束后会有相应指导哦~
参考资料:《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
早产儿情况比较特殊,不能直接拿上面的内容比较,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即使出院后也要定期检查。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合作邮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长得好,身体棒的宝宝们都点赞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