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家校沟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盼望能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期望教师及时把学生的情况通报给家长;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压力大,家长职业比较忙,家校沟通会分散家长不少的时刻和精力,家校沟通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成功的教育。教育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不利造成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思索怎样应对这种挑战,重新认识“家校沟通”的意义、影响和技巧,提高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全面思索,深化对“家校沟通”的认识 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发短信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冒失和错误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本学期,正好华天网的网络平台在试用期,我便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也对孩子期望的不断增长,于是对学校要求的不断提高,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增加学校和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互相领悟。深层次的家校沟通可以发挥下面内容影响:以诚相待架起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新的网络平台家校通与家长进行交流。 1.有利于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进修、生活、想法情况,让教师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家长可以给予的教育环境,这样充分整合两者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2.有利于让家长让家长全面地了 解老师的专业素养、师德质量,从而在心中树立老师的崇高形象。古人云“尊其师,信其道”,家长只有在心目中真正认可了老师的高大形象,才能足够信任地积极配合老师的职业。 3.有利于逐步培养家长教育资源。家长的意识、智慧水平、为人处世的态度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已有行为。如果家长的教育能力得不到提升的话,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一些教育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甚至家长的消极影响会“消解”学校的教育成果。老师若能和家长合作深入地交流、沟通,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技巧上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则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 二、早作预防,让“家校沟通”有的放矢 教师要善于进行“未雨绸缪”式的日常沟通,将职业做在前面。许多人认为家校沟通无非是“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看看你今天的表现”这么简单,其实不然,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式”的沟通,提前预防、日常多沟通才是更高明的沟通方式。 1.孩子在一个阶段中的表现,无论是提高或退步,总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老师应该昼以此为契机,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是正式的――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是随意的――像朋友之间的谈话。每天的早晨、放学后都是交流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将孩子一天中表现最棒的地方用愉悦的语气告诉家长,这样他们对教育好孩子便会充满信心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并且会感激老师的关注,更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 2.善于观察,及时把握学生想法、进修、生活等方面的不良苗头,把难题消灭在萌芽情形。一个细小的动作或微妙的神情,都可折射出学生的心理。教师要善于在了解学生的想法状况及行为表现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将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想法难题和行为倾向进行预测防范,把职业做在前头,争取职业的主动权,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换难题解决的意见,把难题消灭在萌芽情形。 在学生没有真正发生难题或难题不算严重时,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往往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一旦学生存在难题,老师“没事不说话,开口就告状”,家长心中的滋味就很复杂。这里由于孩子的难题心里正脑火,老师再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们就会有“老师又来告状了”、“是不是对我的孩子有偏见”等消极心态,老师就难以进一步开展职业了。如果家长与老师之间在平时已经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在真正出现难题时,他们就不会存抵触心理,乐于听取老师的建议和劝告,并配合实施。 三、提前反馈,寻找“家校沟通”的支点 这不仅无助于难题的解决,也是一种极不合理,极不负职责的行为,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班主任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提高。惟如此家长才会欢迎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提高,等家长有了愉快的心情,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 很多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会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老师在那儿说得心情激动,热血沸腾,家长却沉默不语,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音频在振动。其实,在与家长交流时,老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心声,从家长身上获取丰盛信息,了解家长的价格观和教育观,从而预见孩子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为更有成效的沟通找到共同的支点。 1.从家长的言谈中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孩子各种习性的养成主要在家里,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孩子的影子。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态度。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刻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索的根源。由此可见,如果父母积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在文明礼貌、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相信孩子也能在这种长期熏陶中得到最佳的涵养。 2.从家长的言谈中找到难题解决的根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之因此产生种种难题,源头还在于其从小家长给予的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大度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技巧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难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例如,常常听一些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没有职责感了,变得自私,对家庭和父母很漠视。”上海一位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缺乏职责感的根源在于许多家长缺乏职责感,家庭中缺乏职责觉悟教育!”出现诸如此类的难题时,就应提醒家长转变育儿意识和方式,除注重孩子的进修外,不能忽视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刻,家长自己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起言传身教的影响。 四、做家长的参谋,提升“家校沟通”的质量 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遵守纪律、取得好成绩,在校被老师喜欢、受同学们尊重。但现在的多数家长自身是独生子女,又只生一个孩子,缺少教育孩子的经验,很多教育技巧都是道听途说,经常走一步算一步,等孩子的性格出难题了才知道走错了路、用错了技巧。 老师不要对这样的家长求全责备,他们需要的是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老师应该用诚恳的态度和建设性的语言,将自己的专业智慧、教育技巧、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感觉到你是与家长合作,共同来寻找难题解决的技巧。 注意从细节上指导他们:孩子刚进入学校,这阶段应该怎样帮他们顺利过渡;孩子进修遇到困难,应该怎样指导并调整他的心态……特别是当家长遇到教育瓶颈时,教师完全不能埋怨批评,要诚恳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办法难题解决。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思索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养成良好的进修习性,打下很好的基础,从而开拓自己美妙的人生的。因此做好家校沟通,对于孩子的提高有极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