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瀚:父亲与书 | 书香人家

“这本书怎么卖?”一位中年男子向书贩询价。只见他中等身材,鼻尖上架着一副厚重的眼镜。他是小书摊的常客。“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唐代大诗人韩愈在《古今贤文·劝学篇》的劝学名言,激励着无数人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某种意义上,书籍是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往往体现在他读了多少书,写作是一件极其消耗脑力的事情,读书无疑是激发和创造灵感的最佳途径。
我的父亲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看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即便是周末闲暇时,他也爱着去溜达旧书摊淘书。每次,去旧书摊,他都能呆上大半天,父亲尤其对一些老书旧书情有独钟,一些老书虽然包装粗糙,图案简单,甚至有些黄斑,却充溢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印记,一些老书的内容详细而完备,有着现代书无法比拟的高度,加之老书的插图多为手绘,满满的复古风格,更让人觉得匠心满满。
我的祖父从事文秘宣传工作多年,对文字有着独特的感情。在耳熏目染下,父亲从小就对各种报刊杂志十分感兴趣,父亲涉猎的书籍很多,尤以文史类居多,大量的阅读积累对他以后的创作之路影响深远。在20世纪80年代,父亲是“新浪”文学社的一份子,真正的文学青年。父亲勤奋笔耕,创作出一批文学作品,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这与他酷爱阅读是分不开的。
我的家面积不大,但是父亲却硬是开辟出一间书房,琳瑯满目的书刊杂志堆满了小小的房间,母亲每每打扫卫生时,都会念叨,不要的书就当废品卖了吧,放着多占地点啊!每次母亲这样说,父亲都会说,你懂什么,这都是我的宝贝。
热爱阅读,勤于动笔的父亲在他的一方天地取得了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他希望我们这个书香之家能够一直文脉相承。每每淘到好书,他总是第一时间告诉我,阿福(我的小名),你看看这本书,不错,对你很有用处。而我总是不屑一顾,拿起来翻两页,就把它放在原处,少年时期,我总觉得自己以后是不会走这条道路的,对于父亲的分享与苦心,我迟迟没有理解,这也是我文学之路起步较晚的原因之一。
在一家电视台早期为父亲拍摄的《阳光也是甜的》专题片中,他的书屋成了画面中上镜率最高的地方,可以说父亲的生命中,除了亲情之外,他最难割舍的就是书籍。在书本中,父亲获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助他在文学的世界中尽情遨游。
本刊编辑赵克明 戴晓东 庄有禄王明军 庆 红项 宏苏 恩李同好值班编辑戴晓东美术编辑杨文民戴剑
赵忠瀚,安徽省第八届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偶有作品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
《分水岭》投稿须知
?可以是见诸报刊作品,但必须未在其它微信平台推发过,篇幅3000字为宜,特别优秀之作可连载。请反复检查,杜绝错别字。所有来稿文责自负。
投稿:作品 + 个人简介 + 个人照片,投2653182101@qq.com 专用邮箱。
?稿费:平台赞赏即为稿费,80% 作者所有,20%平台维护。自平台推出后7个工作日后支付(7日后赞赏不再计入稿费),10元以下的赞赏不计入稿酬。
凡投稿者请先加入《分水岭》投稿群,或添加 liubing100104 好友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