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号。
本文作者:张桂萼,字笑佛,秀夫。河南宜阳盐镇东村人,三十年代洛阳地区有名的豫西才子,有红笔师爷,刀笔之称,其著作有【爪泥麟痕】【异铃后记】【笑佛文稿】等等。此篇节选自张先生的笑佛文稿卷二篇家书一…
张桂萼////照片拍于1948年
昨日写的是豫西汉子赵耕郊,今日来换换脑子,感受下豫西才子张桂萼的深厚旧学功底。我大盐镇真是藏龙卧虎之所。之前在写张先生的时候,就准备分期推出先生的大作,本想整理先生关于抗日的,因为昨天写赵耕郊让很多人忆起那个硝烟岁月,稍后吧,连着读抗日的,人的思想容易进入一个激愤区。今日这篇是先生写给本家侄儿的劝学篇章…….
明义入目:
前接汝来信,知汝近日读书,能以有恒自励,甚慰。
自古圣贤心佛,英雄豪杰,能以成可大之业者,要皆有可久之德以佐之。
孔子 称南人之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易》之《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盖天地之化,悠久而息也。
圣贤之德,纯一而不已也。
余生平虽嗜读书,但身体早受摧残,精神失败,
以致有志未逮,忽作忽辍,岁月蹉跎,
行年三十有五,毫无成就。
每一念来,辄不禁颜赤汗流。
宋人黄山谷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对镜觉面目可憎。”
况吾家数世嗜学!
可惜汝三叔平日不知用心(读书要随时随地用功)。
曰:“异日箕裘之绍,将维汝是赖。”
(汝诸弟均幼小)吾侄勉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余虽不达,尚可为汝之导师也。
余自今日立志起,要每日阅读古文诗歌数首,或作日记一页,以备遗忘。
昨夜鸡鸣二遍即起,写信一通,后朗诵陆放翁及唐人诗,岳武穆《满江红》,吴子玉《登蓬莱阁》数阙,慷慨悲歌,声振四隅,与壮丁队,小学生之声相应答,大有旁若无人之慨,豪气固有未除也。
在不知者视之,将谓余神经复发,但亦不顾人之非笑耳。
要知贫贱不足为耻,惟不读书乃真可耻,吾侄勉之,勿怠而已。
兹将余近日所写信件,附寄抄存,备览,
前嘱殿俊转交之《伊川游记》,见着不?
希函知。
余近来甚好,在此虽无事,
但各方亲友均对余印象甚佳,勿以念。
二叔笑佛手示。十月二十四日早五时。
这首书信是张先生写于1939年初冬,写给自己大哥的儿子明义的,当时明义19岁,自幼从家读书,有一定的私塾基础,可破题做八股文章。为了进一步深造,求自己的二叔张桂萼指导,于是张先生为此专门写信鼓励他,要多读书,要随时用功,要有计划,持之以恒……并寄希望于明义希望他能继承张家耕读传家的传统。
同时张先生也在文中批评了自己的三弟张桂营平时读书不用心的毛病,又感慨自己的两个孩子年幼教不了什么,明义侄儿要用心读书,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看张氏家谱,没有找到明义是哪个,乡人们说是张继承,小名明义。
张继承在我东村那个时代也是有学问的人,解放后一直在盐镇当会计,打得一手好算盘,2004年初去世,活了84岁。
编者: 在敲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还在感慨,怎么都觉得有种在上古典文学课的感觉,那时候老师要求我们一定要背诵,死记硬背也要背会,什么伤仲永,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等等,许多绕口的最后背的滚瓜烂熟,如今想来,还张口能出。读张先生的文字,旧学功底深厚,一气呵成,仿佛在诵读那些文字似的,有种莫名的熟悉之感,。
先生在文中引经据典,讲述治学读书的重要性,还说了他自己每日坚持读书诵读下笔的恒心。
要知贫贱不可耻,不读书真可耻。这话讲得真好。
我盐镇众学生真可拿来自勉。
先人都如此重视学问,何况条件咨询如此发达的我们?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古至今永远不过时。
愿我盐镇重学治学之风再次盛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