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育儿经验(金宝国际幼儿园家长育儿经验分享——每个孩子都是天赐的礼物)

我不是一个具备丰富育儿经验的妈妈,更加惭愧自己的所谓经验是否值得被大家分享,但是对于很多妈妈来说,谁又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教育与被教育
当父母没有标准,这个世界没有人告诉你满分父母就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个人觉得,教育是终身的功课,好的父母终身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而不是苛求孩子做一个满分宝宝。
当我们看到社会上的种种虐儿案例,会不由得感叹,父母这个“职业”是唯一不需要考“从业资格证”的,也最应该“持证上岗”的。都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拥有宝宝之前,我一直在自问“你的身心足够成熟吗?你准备好如何做一个好妈妈了吗?”。
我跟丈夫要孩子比较晚,在拥有宝宝前我一直很纠结,可能是因为我觉得做父母这件事责任重大,我希望自己在身心完全成熟、做好准备之后,再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毕竟“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而当海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上天赐予我的礼物,我觉得更多的时候是她在教育我,而非我教育她。
比如每天上园出门前,我会不停的催她,“快点穿衣服,快点喝水,快点刷牙,快点……”,海宝就会不疾不徐的对我说,“妈妈,你要学会等待”。而“学会等待”几个字不是我的语境,是海宝在幼儿园排队等滑梯时、等待吃饭和加水果时、等待老师分发工具、玩具时,老师们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告诉她们的。
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成年人变得浮躁、焦虑,我们偶尔也会怀念“从前慢”,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向前看”,而幼儿园教会了孩子“等待”,孩子也教会了我们放慢脚步、俯下身,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海宝总是一句话就能点醒我这个“社会人”,因此,与其说我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我从孩子身上、从孩子老师身上学习到了更多。
“居高临下”与“俯身倾听”
我们这一代80后,往往在父母的传统教育下成长,我们看到很多“挤压”式教育的漏洞,我们不再像传统父母一样“居高临下”,我会学着海宝幼儿园老师得样子,蹲下来抱着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努力做孩子最信任的人,因为我希望如果有一天,她遇到了危险、困境,她会第一个想到向我求助,与我分享,而不是封闭自己。
当你“放下身段”,你会发现,其实孩子是最讲道理的存在,她比你想象得包容,她有自己既定的标准和平衡。当你和幼儿园老师一起携手在她的内心世界搭建起规则的“大厦”,那就要一起去遵守这个规则,呵护这个“大厦”。
记住,你是父母,你只是比她早来这个世界,你只是比她体格更大一些,但你并不比孩子更优越、更聪明。规则不是你制定的,是这个社会千百年发展形成的经验,当你让孩子遵守前,请你自己优先遵守,当你限制孩子去做某些事时,请你优先限制自己。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颗颗种子,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植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影响着她三观的建构。
秩序与自由
父母有时是矛盾的、纠结的,我是该让我的孩子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谁见了都夸我的孩子真好、真乖;还是任由孩子随心所欲成长,完全不施加外部干预,让她自由的做自己?我相信很多宝妈都曾经或正在跟我有着同样的纠结。
我们可不可以只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自由,让别人的孩子去遵守规则?这样,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拥有最大化的自由度,可以无忧无虑成长而不受任何约束,这样她(他)就拥有了最多的快乐与幸福?或者像很多疼爱孩子的老人说得一样,“长大了,这些道理她(他)自然就懂啦,现在还是由着她(他)吧。”
我觉得凡事都要有度,我是一名法律从业者,那么我就从法律价值角度聊一下秩序与自由的关系。秩序与自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价值,人的个体性彰显为自由,人的社会性体现为秩序。
有位法学家曾说过“无秩序即无自由”。如果没有秩序的约束,将无自由可言,比如你可以随意进入别人的家,拿别人的东西,如果那是你的自由,那别人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那样,社会不就乱套了吗?那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或童年,还谈什么自由?
当孩子长大,终将走入社会,融入群体,我们常说孩子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一只脚就算踏入了社会。因此在选择幼儿园时我们很慎重,因为我们希望孩子既能够遵守规则,又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天性,不趋同、不盲从。
我身边的朋友经常会说,海宝好懂事,经常夸赞她。我不赞成孩子必须乖,必须懂事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但是更好的融入群体,在群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体现自身更多的价值,不也是我们成年人的追求吗?
因此,随着孩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海宝成长过程中,我也与她一起去制定一个个规则,一同遵守,她的规则意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吧。
“砍枝桠”与“做自己”
你会把你的孩子比作什么呢?是一颗茁壮成长的小苗,在成长过程中去不断砍掉那些长歪了的枝桠;还是一张白纸,任由你去描绘成你想要的样子?
我想都不是。孩子是小小的树苗,向着希望与阳光茁壮成长,父母、老师不时的浇灌、施肥、引导非常必要,刚出生时,他们也是一张白纸,但是长成参天大树还是雏菊蔷薇,描绘的是“雄伟蓝图”还是“诗和远方”,都有他们自己决定。而父母、老师的作用,就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补给、支持、鼓励、引导。
我们这代人成长的自由度和选择度非常少,总是努力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努力获得父母的认可。我们的父母习惯了替我们做决定,会觉得,我是为你好。而我们最终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我们快乐吗?
因此,当我做了母亲,我会不断的告诉自己、告诉孩子,你要做自己。我也不要她来取悦我或别人,我希望她能够爱自己,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们能做的,就是当孩子问我意见的时候,用我的经验帮她做尽可能不带倾向性的分析,然后让她自己做决定。这也是我近两年对海宝说得最多的话,“宝宝,你自己的事情,由你来决定,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妈都会无条件支持你”。
在报课外兴趣班这件事上,我会尊重孩子的决定,不会替她做选择,我没有让她去做我觉得“她应该做”或者“对她好”的事,而是在她拿不定主意时,尽量去了解,“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这件事你想做吗?”,“你觉得你可以坚持下来吗?”,“你会害怕吗,你害怕的因素是什么?”等等,当她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克服她畏惧的因素,这件事她就会坚持很久,而且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越喜欢,学习效率越高;效率越高,成果越好;成果越好,更受激励;就会更加喜欢做这件事)。
到目前为止,她在幼儿园学习的平衡车、外教英文课、口才课、科学课,以及在校外学习的艺术课、数理思维课都是她自己选择的,目前看来,效果也都非常不错。
孩子在园所的区角活动也会有很多的自主选择权。比如海宝每天入园吃完早餐后,她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她想进入的区角,诸如建构区、手工区、美术区、阅读区等。当一个孩子从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做选择,通过一次次自主选择来强化自主意识,通过一次次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来强化或弱化自己的选择,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吗?
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会问我,你的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你为什么不给她报学前班,你不焦虑吗?其实焦虑也会有,但是我觉得焦虑来自家长本身,而不来自孩子,而焦虑往往来自家长间的比较。
我觉得比较没有必要,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那些所谓“学霸”,相对于学习知识来说,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律性、专注性要更强,而这些不是你报学前班可以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来自日常训练和培养。
说到幼小衔接这件事,很多人会问,国际幼儿园区别于公立幼儿园,没有课标,没有国家统一的教材,你不怕你的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大节奏”吗?
其实金宝的园所教育更多的是素质教育,孩子更多的是习惯、秩序感、自律性、自主意识等的养成,我想这些素质的培养比知识灌输本身更重要。我们这一代人是受“填鸭”式教育过来的,你厌学过吗?曾经学的那些“微积分”、“牛顿定律”,生活中有多少人还在用呢?
那么园所的教育方式,你会带回家继续坚持吗?答案是肯定的,亲朋好友觉得海宝识字量非常大,这就得益于小白老师教的点读法。
孩子都喜欢阅读绘本,我们家长也一直在陪伴海宝读绘本,海宝从出生时的黑白绘本开始,到现在从未间断过。起初是我们给孩子讲,紧接着孩子会凭着记忆去用小手指指出她认识的字,渐渐的,她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我们就开始让她给我们讲,她也会“锦上添花”,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
接下来出门看到一些广告牌、路牌,海宝也会指着上面的字问我们,到现在,我觉得除非生僻字,5岁半的海宝基本没有阅读障碍了。认识更多的字,也让海宝更加自信,觉得这件事本身更加有趣,越战越勇,生活中很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写在最后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称不称得上经验。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自主选择人生的权利,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他们不是为我们而来,他们是为自己而来。我们只需做好呵护她健康、安全成长的载体、媒介,给予他(她)最大的爱与鼓励。另外,我们这些妈妈们也一样,在做好妈妈的同时,不要牺牲自己、放弃自己,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你独立、自信、包容、热爱生活、拥有自己的爱好和朋友,他们也会向往成为那样的你……
——海宝雕塑作品《优雅的树》
K3C 金菀纯妈妈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