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盘州·微刊】胡明琳:商店人家(外一篇)

商店人家(外一篇)
胡明琳

作者简介:
胡明琳,女,就职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联,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贵州日报》《贵州作家.微刊》《经济日报.农村金融时报》等。
商店人家
偶然间,在单位遇到二十年前的一位旧邻,寒暄几句送出门后,走廊里传来这样的对话,妈,她是哪个?邻居回答,具体叫什么我不清楚,只记得当年我们都喊她“小四川”,父母是租外婆家门面开商店的。母女二人已渐行渐远,但“小四川”这个久违的称呼,却勾起我我的记忆。1987年的冬天,母亲带着姐弟三人从四川来到水城,父亲在防疫站附近租了两间简陋的民房作为全家的居所。和其它小院一样,院坝里那间斜斜的牛毛毡房就是我们的火房。那年月,这里鲜少出现陌生的面孔,我们浓郁的四川口音在这条街上显得特别突兀。街坊四邻记不住我们的名字,总是“小四川”“小四川”的叫着。诚然,姐弟几个小有名气,除了与这个绰号有关,还与我们是这条街上第一个开商店的人家有关。众所周知,水城地势狭长,从黄土坡到场坝,当初仅“人民路”一条主干道,道路沿线横七竖八地散布着灰暗的平房、瓦房和牛毛毡房。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成片的土地和庄稼,似乎与农村的区别不大。这里就是一块未被开采的处女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除了落后就是贫瘠。一日三餐,大都是洋芋、酸汤、包谷饭,居民们没啥收入,生活捉襟见肘。见此情景,老早就打算开个商店的母亲决定先试着卖点香烟,看看人们能否消费,是否愿意消费?父亲给她打了个小烟柜,因为毋需租门面,本钱又少,生意很快就做了起来。母亲的烟柜平常就摆在街头,没人时也推着四处走动,虽然品种不多,利润也不高,但着实方便了那些在水钢上班的、车场修车的及工地上干活的人。母亲勤劳,出门早、收摊晚、卖得便宜,生意便渐渐有了起色。母亲很有生意头脑,最初只卖“金香炉”“朝阳桥”“圣火”这些普通香烟,后来有了盈利,就增进了“红塔山”“红山茶”“春城”等云烟。虽说进价高,但利润也高,有的一包可以赚五毛或一块不等。中学时,因物价上涨,房租、学费、生活费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所以除逢年过节外,那些年家里几乎没炒过蔬菜,更别说开荤了,顿顿泡菜下白饭。米也不是好米,而是托人在粮店买的落地米。便宜是便宜,就是煮之前必须在簸箕里摊开,把碎石挑选出来方可洗净下锅,但石子太细总也拣不完,入口时经常嘎嘣作响。正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直至今日,家人都还有贫血的现象。终于,在母亲的精打细算和省吃俭用之下,凑够了租金,我们在公路边租了一个固定的门面。门面就是前面相遇的那位旧邻家的,那年她与我一般大小,如今她身形圆润、描眉化唇,完全看不出当年头发枯黄、流着鼻涕的样子。为了节约开支,母亲退掉了原来所租的两间平房,五口人就住在这个30平米的店面里。一排货柜将屋子一分为二,隔成两间,外间卖货,夜里父母就带着小弟睡在里间。晚上卷扬门一拉,打开一张折叠的钢丝床,我和大姐就挤在外间。我们从不担心会掉在地上,铁床四周紧贴货柜,睡在其中,就好比商品摆在柜里一样,安全得很。因为床太小,我的胖脚总是压在大姐身上,气得她没少掐我。有趣的是,无论她的指甲多么坚硬,我都能安然入睡,丝毫不受影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国务院批复六盘水撤销水城特区,设立钟山区和水城县,自此,原水城特区6个镇,13个乡划归钟山区管辖,中心城区基本隶属钟山。那几年,钟山经济开发搞得轰轰烈烈,尤其是荷城花园和钟山大道的兴建,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有来自省外的,也有本地农村的,总之,他们的到来,街道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街坊们不再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他们开始出租房屋、修门面、做生意,生活就好比扔进石子的湖水,有了波澜。同时,他们的需求也逐日递增,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母亲时常去昆明、安顺的小商品市场进货,因为那里的商品价格便宜,品种齐,式样多。在母亲的经营下,小商店已变成百货店,吃的、用的、穿的样样涉猎。1994年,大姐和我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一度成为周边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父母就靠这个商店,同时供两个女儿读大学,他们却从未委屈过我们,各自每月200元的生活费,还是算高的。他们自己呢,忙着进货、忙着点货,时常一包方便面,一碗开水泡饭就是一顿。想着弟弟还在读高中,将来花钱的地方更多,趁目前手上有些余钱,母亲便有了新的打算,父亲继续开着百货店,她又在街口开了一家烟酒批发店。门面倒是不大,但因母亲的好人缘和当道的地势,生意很是红火。二十一世纪之交,恰逢米萝和盘龙进城的中巴车终点站落脚在此,可以看出,乡里的百姓日子好了,许多商品都能消费,因此前来进货的人络绎不绝。妈妈做生意诚信,货真价实,自然留住了一些常客,生意相对比较稳定。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弟弟也考上贵阳的一所学校,父母高兴的同时又很艰辛。每天几乎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深夜一两点才关门。当时这里的年轻人开始有了夜生活,特别是露天卡拉OK十分盛行,这说明深夜的购买力同样不可小觑,父亲不忍放掉这个商机,每晚都守店到夜半,就这样辛苦了两年,终于把弟弟盘了出来。继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到来,凤凰山、德坞、明湖几个新区相继建成。大河,梅花山,月照旅游景区也逐个亮相。各种名字的楼盘如雨后春笋,接连冒出。25岁那年,租住了18年房子的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姐弟几个也陆续有了稳定的职业,警察、教师、机关干部,当年的“小四川”,终于在贵州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回顾过去,从小烟柜到商店、百货店、批发店,直至超市,我们一家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见证了钟山发展的历程,我们的家族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发展史,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无数家庭的缩影。我们与国家同命运,与城市共呼吸,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缔造着美好的生活。
割草那些事儿
天刚麻麻亮,我们几个干活麻溜的小妹仔就背起背篼,跟在小莽子、恍散儿、扯疤眼等一群小天棒(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身后,急呵呵地向村外走去。芬儿,大清早吆二喝三去干啥子?婶儿,割草去!割草喂牛,就是我们这些细娃儿当时的主要任务。记忆中,川东的水牛很金贵,普通人家从不奢望以一家之力买得起它。耕地时,几家共用一头。农闲时,水牛就轮流在搭伙的各家住上十天半月,还得像老佛爷一样好生伺候着。牛儿吃草,这割草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我们这些娃娃身上。说实话,村里的草早被那帮饿捞捞的小崽儿割成了老汉儿的寸头,全都短粗粗的。可牛儿移交给下家时,除了牛肚要喂到规定的尺寸外,还要再交一大背青草才算完事。为了顺利把牛儿送出,小家伙们这天约起去山那边的李家沟割草,平日里贪睡的也都起了个大早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晨雾里的李家沟果真绿草如茵,沾满露珠的草好比幺妹的脸,水灵灵的。没时间去想南瓜藤下的草割得割不得,或者上窜下跳是否会踩到别个地里的萝卜秧秧。果树下、田坎边、坡上坡下,哪里有草,哪里就有咧嘴的我们挥动镰刀的手臂。许久不曾割得这么舒爽,一会儿功夫,各自的背篓就打尖了。只见扯疤眼一声口哨,四面八方头绑青草的“游击队员”立刻向他靠拢。实践证明,这头式确实便于隐蔽,无一人被沟里的人家发现。见大家收获不错,看天色尚早,扯疤眼眨着疤眼悄声说到:“我们找个地方耍哈儿,要去的举手,不愿去的就自个儿回家。”几个妹仔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得跟着大部队去也。沟脚有一片金黄的油菜地,菜杆高而浓密。孩子们排着一路纵队跟在扯疤眼身后向里进发,尽管都走得轻手轻脚,让过来让过去的,部分细腰的菜杆还是未逃脱被背篓戳到的命运。不出我所料,地中央果然有块儿空地,一些枯萎的油菜可怜地躺在地上,上面有走动和坐过的痕迹。显而易见,这里是周边熊孩子们聚集的根据地,看扯疤眼轻车熟路的,应该是这里的常客。放下背篓,大家围成圈儿席地而坐,脑袋全然淹没在了花海之中。外面小路上不时传来路人的说话声,都未曾有人发现地里的秘密。耍啥子呢?大伙随着扯疤眼的目光一同看向旁边的恍散儿,他慌里慌张在身上摸了半天,就在扯疤眼准备上去给他一脚时,他才从屁兜里掏出一副扑克放在面前皱巴巴的塑料纸上。扯疤眼提议玩“小五张”,赌青草,每次谁输了,谁就拿一把草给赢家。这个建议充分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发牌了,围观的我大气都不敢出,风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几圈后,我总算看明了。每人发五张牌,出完一轮又补牌,最后谁剩的牌少,谁就赢。别看针儿是个妹仔,名字不起眼扑克却打得相当霸道,平常行市得很呢兔崽儿这一刻全都变得瓜西西呢,根本不是针儿的对手!耍到耍到大伙的胆子也慢慢大起来,由开始的悄悄咪咪到后面就高声嚷嚷,也管不起是否会被过路的大人听见。特别是我们在后面看热闹的几个小妹仔,每每遇到针儿胜利都热烈地为她鼓掌助威,仿佛是给我们自己赢的一样。眼看她背篓里的草多得快溢出来了,扯疤眼觉得大事不妙,便扔掉手上现成的一把烂牌嚷嚷着回家。当然,赢了的背着满满的喜悦凯旋而归,输了的只能带着懊恼接着割草去呗!小莽子背篓都空了,看来输得最恼火。还是我们观战的安逸,保本就是赢。我跟着先头部队朝回家的方向撤了,一路听着牌经,不知不觉就来到罗家大院。大院儿呈圆形,头朝内,屁股朝外,木制结构,院里住着十多户罗姓人家。屋后种有许多桃树、李树,临近中午,晶晶亮亮的果实高挂枝头,分外吸引我们这群饥渴难耐,眼睛发红的娃娃。可惜的是,树旁蹲着大狗,虎视眈眈地盯着院外过往的行人。该是扯疤眼表演的时候了!原来他之所以得此外号,不光是右眼上拉扯着一道疤痕,还因为特能胡扯,牛皮吹得响当当。借故找水他来到前院,接过水瓢几口喝完就开始摆起龙门阵,那时村里人多数没见过世面,知道的东西少之又少。十三岁的他爱读书,茅房里捡张废纸都要蹲起看半天,平常就是天上晓一半,地上全晓得那种。他觉得该是露一手的时候了,于是从天文地理、正传野史到邻里争端、两口子打架,说得天花乱坠唾沫星子直冒,一阵接一阵的笑声把狗都吸引去了前院儿。余下的小崽们,看后院空虚立刻“嗖嗖”上树,“啪啪”几棍,李子“哗哗”落地,针儿和我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地上的李子全部捡起扔进了背篓。任务完成,大伙儿有序撤离,转瞬全都跑到了后山。恍撒儿一声长哨,扯疤眼听后立刻会意,马上举手告辞,一出大院就脚底朝天,摇着背篓“哒哒哒”向后山跑去。等罗家大院的人反应过来时,我们已嚼着甜脆的李子到家了,早把远处的怒骂和狗叫声抛在了脑后。不难想象,先回家的背着满满的青草,顺利将水牛交接给下一户人家。而那些输了牌又去割草的孩子们,因为晌午交接时间有限,也顾不得青草是否割满,就气喘吁吁往回赶。有的调皮鬼知道,草的重量不够或不满一背,下一户人家是不会接手的,自己还要多喂一周的牛儿。为避免悲剧发生,平常憨不溜湫的小莽子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动起了小脑筋。他在村外悄悄找来几根木棍,交织搭在背篓的半腰,然后将底下的青草抓出放在木棍上弄蓬松,形成满满一背青草之势。又担心草重量不够,再捡起一块砖头直接放在背篓底部。顺利完成交接后,几个家伙就笑眯乐呵回家吃饭去了。乐极生悲!天刚黑尽,大院儿里各家各户此起彼伏地传来孩子的惨叫声和父母的责骂声。因偷果子、赌青草、踩菜地、假重量等事情败露,数罪并发,尤其是扯疤眼叫声最为凄惨!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是告状还是泄密?我们不得而知,但估计是后者,那时父母对我们管教很严,很了解孩子的心性,逮到一个,一唬二吓的,顺藤摸瓜便揪出所有。诚然,耍聪明的几个小崽儿,最终还是多喂了一周的牛儿。不过,昨日的疼痛对于我们这些皮实的山里娃来说,如同放了个响屁,睡一晚就没啦!天大的事儿我们都不把它当回事儿!第二天,扯疤眼又照样背起背篼,带上一拨儿细娃儿飞达达地朝李家沟奔去。
“文运盘州”文学沙龙
编辑:李廷华 卓美 李茂
秦科 潘何瑶
组稿:卓 美
盘州文学沙龙 文学盘州行公益活动
合作伙伴
贵州盘龙酒业有限公司:
酿造健康好酒,传播凉都文化。
杂粮酿造 原浆洞藏
沙淤云上森林农场:
专注文化品质,享受休闲生活。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