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育秧,我们的
科学实验成功了
作者:莫善贤|朗诵:阳光晓溪
大队、公社传来要科学种田的声音,推广新的种田技术的宣传到了生产队。一时间,村里的农民不知道怎样种田了,生产队长着急了。怎么办啊?队里及时成立了农科小组,我是组长,大家对我搞农科还是比较信任的。
那时,村里的水稻种植基本是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老办法耕作的。清明前后先做秧田,然后浸泡谷种,待天气好的时候就把谷种播到秧田去。问题来了,清明过后很容易倒春寒,一旦遇到倒春寒,浸泡好的谷种不能播到秧田去,就是播下去了,也容易冻死。而且这样的耕作时间表,赶不上季节,会影响晚造的种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农科小组开始了蒸汽育秧的科学实验,争取把早稻的种植时间提前。我们没有见过别人是怎么干的,只是大概的听说一些操作方法。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我们农科小组大胆地实验起来。
先是找了一个废弃的猪场做基地,那里比较宽敞,还有现成的锅灶。小组在这里搭起了简易竹棚,用尼龙薄膜全部围蔽起来,做成一个保温的房间。然后将一条毛竹的竹节打通,成为一个管道,再与锅灶上的大木桶连接,锅里的蒸汽可以通过竹管道通向尼龙竹棚。有了蒸汽的热源,我们就弄一些竹搭,上面糊上泥浆,然后撒上谷种,再放进竹棚里,进行蒸汽育秧。如何掌握温度是个难题。当时正在推广华罗庚的“优选法”。我们采取了“优选法”中的“瞎子爬山法”,就是后来经常说的“摸石子过河”的办法,一切都试着来。通过温度计观察尼龙棚里面的温度,使棚里面的气温保持在25℃以下。一切都算顺利,经过蒸汽的作用,竹棚里长出了青青的秧苗。也许,我们太高兴了,急匆匆地将秧苗植入了大田。没几天,秧苗在大田里都蔫了。怎么回事呢?后来大家仔细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主要是蒸汽育秧的秧苗有些水土不服,下大田太早了,应当有一个温度适应的“练苗”过程。当时外面的气温比较低,竹棚里的温度比较高。竹棚与大田的温差很大,蒸汽育秧的秧苗如果没有一个“练苗”的过程,直接进入大田,就会出现烂秧。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经过不断地摸索改进,我们的蒸汽育秧很快就推广开来了。
农业科研活动使我们知青与农民的感情更加亲近了,社员们相信我们知青,也相信知识的力量。后来,我们还搞了“水直播”。就是用一根毛竹,削开1/3的上盖,在一定距离里钻一个小洞,把谷种放到竹筒里边,然后两个人各持一头,用小木棒轻轻地敲打,谷种就会掉到大田里。“水直播”对行距掌握和敲打竹筒的力度要求是比较高的。弄不好,不是敲出很多的谷种来,就是行距搞得太密了。更有趣的种田算是抛秧了。秧苗育好之后,就拆分成小块,每块8—10株秧苗,然后就向空中抛洒,有点“仙女散花”的味道。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乱抛,抛秧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密。至于什么是太稀,什么是太密,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了。当然,农科的事情是一言难尽的。种水稻,必然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作为农科组长有病除病,有虫除虫。如何区别是病,还是虫呢?这里头也是有些学问的。生产队信任知识青年,这些关乎收成的大事,都交给知青去解决。具体都是我负责这项工作。我首先要学会看水稻是犯病还是虫害。然后做到:看着水直播、蒸汽育秧、抛秧,等待一个个实验都获得成功,看着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我的心充满了喜悦。
作 者 简 介
朗 诵 简 介
阳光晓溪,毕业于浙传播音专业,《江南诗画艺术院》副院长、《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文学平台朗诵主播,用文字来记录人生岁月,用声音传递生活的精彩……
回顾:江南诗画艺术院-鱼恋花-朗诵 阳光晓溪
投 稿 须 知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注明投稿平台:《晓犁文化传媒》
作者自行校对文字、古诗检测合韵,来稿正文统一靠左对齐排版,拒绝一稿多投,投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投稿必须要关注平台!
本期配图作者字画,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本平台发布的作品是作者授权刊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删除处理;转载请注明来源《晓犁文化传媒》以及作者
申明: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编辑:真真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