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家小院
文/胡云波
我的农家小院坐落在秦岭北麓,一个名叫铜峪的小山村。说是小山村,其实离山不过百十来米。小院不大,也就五分来地,四方四正,南望青山,北眺平原,东连田野,西接一片小树林。
春天,风来山中,鸟鸣窗棂,满园花香;夏天,微风过墙,麦香扑鼻,一院凉爽;秋天,核桃压低树,人在院中行,伸手摘大个;冬天,白云卧山间,暖日挂树梢;平日里,绿了眼的是东边的田野,迎客的是墙头或屋脊上悠闲散步的喜鹊。让小院充满无限生气的是房顶烟囱上,四季不辍的袅袅炊烟,还有娘大声唤儿呼女回家吃饭的声音。
小院的历史比姐小,比哥和我大,少说也有五六十年。
说起来,小院也算我家祖产。爹常说,小院在土改前是我家的打麦场,六十年代初,爷爷拆了祖屋的三间草厢房,帮爹和娘在麦场的东边,坐北朝南,起了三间厦子,哥和我就是在厦子里出生的。七十年代,爹和娘便拿出攒了十年的积蓄,拆了厦子,推倒南墙,坐南朝北盖了四间大瓦房。
我记不清爹两次盖房吃了多少苦,只记得爹的两只小腿上的筋,全是像蚯蚓似的,蓝森森,乱兮兮,看着让人害怕。娘说,那是爹好多晚上一个人从南山往回背木头,过河时被冷水激的,盖的时候几乎全村人帮忙,踏院墙、打胡基、做门窗、架屋梁等等,临了还搭上一句:娶媳妇盖房,花钱没王,意思是农村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娶媳妇,一个就是盖房。就这样,我们家的大瓦房在当时,也算村里最气派的。八十年代末,我考上了大学,成了我们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人们都说我们家的院子风水好。我在小院整整生活了十八年,掐指算来,我离开小院整整三十三个年头。
去年,年届八十的爹来信说,小院的瓦房东墙歪了,西屋一下雨也不停地漏水。我懂爹的意思,爹是想让我把小院重新翻盖,爹信中还说,老庄基,有他和娘在村里就认,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村里保不住就收了,我在农村的根就断了。
其实,早几年我就把爹和娘接到了城里,想让他们享几年福,可他们来住几天就住不惯,老是惦记地里的庄稼和一些老邻居,没办法也只能把他们送回老家。爹和娘回老家了,不知怎的我的心也随着他们回到了老家的小院。
也许人上五十岁,才能完全明白老人的心思,也明白了有老人才有家的道理,尤其是儿女住在城里,老人住在乡下,老人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亲人照看。妻看完爹的信,也心里酸酸的,晚上便和我商量,拿出这几年的积蓄,把老家的房盖了。有了妻子的帮助,我便鼓足了勇气,决定拆掉小院已经严重超期服役的,土木结构的瓦房,盖一座独特的农家风味小别墅!
盖一座农家小院,最难的是设计,那需要一家三代人生活观念的融合。
首先,既要有农家风味,又要有便利舒适的,不亚于城里人住房的干净卫生;既要符合农村爹娘的意愿,又要符合妻子城里人的审美标准,还要让已经在西安工作的女儿女婿都认可。这可难坏了妻子这位高中英语教师了。按照妻子的意思,房子的结构是两层的小楼房,一楼分三室两厅两厕,二楼一间书房,一间客房,其余留足大空间,专门用于喝茶、锻炼、写字画画。院子中间留一条石子小道,两边全部是绿化,中间点缀一些假山、鱼池等等。爹和娘坚决反对把厕所放在屋内,反对院子全面绿化,要求把院子全部铺上水泥。爹娘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一是把厕所放在室内不干净,二是院子里全部绿化,地里打的粮食没地方晾晒,利用率低,三是反对盖两层,怕花钱多,我们承受不了,其次二楼在农村用处不大,许多人家盖的二楼,大多都放了杂物。
我呢,两面和稀泥,两面讨好,两面都作难。后来盖房的匠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一楼就按妻子的方案,只是在房后留出一个宽三米的小后院,除了放杂物,给坐不惯马桶的爹娘在后院修一个蹲式水冲厕所。前院,靠近西墙留出宽三米,长十米的花园,算是照顾妻子的花园梦,其余面积按爹娘的想法,打成水泥院。
方案定下来,爹和娘仿佛年轻了十岁,自告奋勇做了总管。拆房、开挖地基、备料、看场子、招呼匠人这一系列活计爹和娘都包揽了,我和妻子反而像个甩手掌柜。好在如今盖房,工程大部分包出去,操作起来省事多了。
小院的前院占了整个面积的四分之二,小二楼一层四间,大门大窗,前外立面一楼和二楼之间用三十公分的红瓷砖装饰,屋顶是四坡流水结构,灰色琉璃瓦面,一楼前外立面采用白色带暗黑的宽十公分长二十公分的瓷砖。站在远处看,整个房子就如同一个头戴遮阳帽,身着白色衣裙,腰束红绸带的美丽女子。
院子的前门是关中式,红色琉璃瓦顶,四坡流水的门楼,东西南三面围墙也用红色琉璃瓦做顶,里外墙面是灰色水泥拉毛。远看,蓝天下,红的、青的、白的,日光照射,山影徘徊,绿树映衬,明暗之中,动静结合,仿佛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
最有创意的是父亲,他坚持在屋脊的中间按上一个形似葫芦的红色大酒瓶,在葫芦的两边,各安放一只安静的灰色鸽子,画龙点睛,让整个院子活了起来,很是美妙!
娘在南边院墙外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上了西红柿、豇豆、茄子、小白菜,四周种了芫荽,点上南瓜。这一来,新鲜的蔬菜从开春能一直吃到秋后。
妻子在院子里的花园里按照乔灌草的标准,栽上了高个的金桂、海棠、琵琶,矮个的石楠、月季、鸡冠、菊花、太阳花、三叶草,还有藤类:葡萄、爬墙玫瑰等。在楼房前入户门前,用四个口径五十公分的大花盆栽上一米多高,各两颗铁树和白皮松,不管什么时节只要一进门楼映入眼帘的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风景。
站在二楼的阳台,打开全景式窗户望去,帘卷山流翠,风摇花自香,犬吠树影移,鸡鸣过西墙,人难免会有一种提笔作画的冲动。
妻子在进户门前的房檐台上专门做了个鞋柜,为一家老小准备好了拖鞋。其实,爹娘比我们还爱惜新房,还讲究卫生。娘一天到晚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好几遍,还不时监督爹进门换鞋,不准在屋子里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上完厕所要及时冲洗等等。
看来,新的小院,新的房子,也彻底改变了爹娘的生活习惯,也但愿爹娘能够在小院生活得好,能多陪伴我们几年。
房子收拾好了,我和妻子每逢周末便驱车回到小院。
清晨走出小院,在不远的田埂散步,放开心胸,扬起脸任田野的风吹着,大口大口,呼吸着这极其新鲜的空气,任凭野花缀满裤脚,露珠打湿脚面,听着树上成群的鸟雀叽叽喳喳开会,田里蚂蚱蛐蛐合奏,待走出好远,回头望去,小院红色琉璃瓦、灰色屋顶,在蓝天白云下向我们熠熠招手,袅袅炊烟中,娘喊我们吃饭的声音,从小院里远远传来······
今年夏收结束了,院子里晒满了黄澄澄、金灿灿的麦子,还有爹娘的喜悦。
不是说城里不好,但农村总归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我们最难消化的那份恩情,永远在老家的树上结着,地里长着。
自从有了自己的农家小院,周末晚上,我和妻子静静地坐在葡萄树下的马扎上,远离都市的喧嚣,乘着晚风,喝着娘炮制的金银花茶,数着漫天的星星,忘却了昔日工作的烦恼,回忆着半生的坎坷和辛劳,感觉生命有了归宿,心里格外的踏实。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胡云波,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眉县文联副主席,眉县作协主席,小品《驴发财》获2010年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节二等奖,作品《眉县赋》获陕西省2011年”百县赋”征文优秀奖,另有五十多篇(首)作品在《光明日报》《延河》《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刋物发表或搬上舞台,著有《太白山传奇》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三哥——文/签约作家 袁余良
【秦川文化】用诗点亮世界(外四首)——文/签约诗人 张正阳
【秦川文化】中山狼新传 ——文/签约作家 李怀远
【秦川文化】诗词跬步 吕九鹏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郭爱莲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阮芬—–女大当嫁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刘福明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绿宝杯征文摘选(101号)斑鸠窝
【秦川文化】绿宝杯征文摘选(102号)小柳筐
【秦川文化】万毅诗二首
【秦川文化】(绿宝杯征文摘选100号)绿色风景线
【秦川文化】绿保杯征文(097号) 妈妈,我为您骄傲
【秦川文化】绿宝杯征文(098号)王光阳诗歌 为大地插上一对绿色的翅膀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明黎明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 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
注: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张长怀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 万毅 惠智勇
执行主编:赵巨
编委:张正阳 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 李亚红
商务合作微信号:lh15991690133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