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刘小玲
腊月二十,我用钥匙打开娘的家门,看见娘正跟三个姐妹打麻将,就站在门口问,妈,过年准备啥吃的?
娘头也不抬,边看麻将边说,啥也不准备,你弟弟会让酒店厨师都准备好,就是有短缺的,楼下超市啥都卖,随买随吃,还新鲜。尔格不同以往了,不推不碾、不淘不泡、不蒸不煮、不杀不刮、不扫不洗,尔格这时代是好杂了,享福了,没得挑了。
我与娘是对门邻居,当时买房,弟弟让我买在娘的对门,说娘逐渐老了,好照应。
弟弟说的在理,娘已年迈,过了大年,业已八十二岁,到了不必操心琐碎,让儿女伺候着享福的年龄了。
娘生了五个娃,我排行老四,弟弟老五,我上头有大哥、大姐、二姐。大哥养男养女,家孙外孙,如今帮小儿子照看娃娃,娃娃刚满周岁。大姐也有了孙女,她本人却忙着事业,一天神龙见首不见尾。二姐也有了孙子,孙子还不到两岁,媳妇却又怀孕,儿子媳妇都上班,她一天带着孙子,还做着一家五口人的饭,忙的天天团团转。弟弟最小,却不在国内,远水减不了近渴,他可以调兵遣将,却不能亲自挂帅。我目前呢?儿子业已上班,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平日里单位吃饭,下班也难见到人影,许是找心仪的女孩谈情说爱,不得而知,一天与我两不照面,只有周末才与我一起吃饭。丈夫是普通干部,单位扶贫工作临近年关暂且告停,适得空闲,跑步健走,见天提着两条腿,拿着手机,奔跑于西安城里的各个景点,拍照片,发朋友圈,不亦说乎。我倒是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人到中年,却也闲不住,拾掇了个爱好,一有时间,不是捧着小说看,就钻在电脑里写文章,跟天南海北的文友,赛跑一样晒文章,即便睡在床上,也不忘夜读晨诵,兴致上来,全忘记隔壁还住着娘。
还好,我们给娘雇了保姆,负责娘的饮食起居与卫生。
平日里,我只是每日饭前过娘家里坐坐,陪娘说几句话,问问娘的精神状况,间或给娘洗洗澡,做一些保姆不可取代的事情;没有特殊情况,我与娘各有各的爱好,各玩各的,互不干扰,相安无事。
腊月十五开始,保姆开始给娘家里大搞卫生,我却按兵不动,仍在电脑上敲打文字,仿佛我住着旅店,卫生不需要我亲自动手。其实不然,让我坦然的是,年前搬来西安,住进高层电梯楼房,有密封好的玻璃窗户,家里再不必遭逢黄尘袭击;家里新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床单、被罩、窗帘、沙发套、衣服等等,再也无需动手洗,分类塞进滚筒洗衣机,电钮一按,省事省力,更不需要我费心;儿子买回来自动吸尘器,电钮一按,得心应手,无需人操半点心,却能把人到不了、挪不动的家具角落,犄角旮旯全部打扫干净。这样的情况下,我便在写字累困之时,借着展筋,就可以把家里卫生搞定。
当然,娘家里也是一应超前卫现代化设备到位,只是保姆赶着做完,要在年关跟前给自己放假回家过年而已。
看着娘坦然的神态,悠闲自在的表情,我却由不得回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形来——
腊月忙,忙腊月,进了腊月就是年。
一入腊月,年的序幕就拉开了,院子里的碾磨见天不停。张家一天,李家一天,我家的总要等到过了十五才有时间排上。糕面、黄馍馍面、油馍馍面、白面,这些全要提前准备好。
有说“忙不过月尽,闲不过初一。”也有说 “忙不过腊月,闲不过正月。”意思都一样,腊月里要把一整月的吃食全准备好,而一整月则消消闲闲走亲戚拜丈人,只管吃喝玩乐。当然,这话是针对大人而言了,至于黄毛丫头和光脑小子,最大的好处是,走那都能吃好的。
吃好的,是我们这代人,孩提时盼过年最简单、最直接、最鲜明的理由。
大清早,娘派我到前庄借来二叔家的毛驴,爹把毛驴拴在碾磨上,娘系着围裙,跟上毛驴在碾道、磨道不停地转,一转就是一整天。
次日一早,天还不明,娘就叫醒我,打发我跟爹到后庄大婶家的水磨上磨黑豆。父女俩轮流着磨完黑豆,就到半后晌了。我赶紧回家提桶,担水。做豆腐费水,担水是孩们的营生。睡一觉醒来,眼一睁,看见爹娘都不在,就知道去邻居家做豆腐去了。用手搓搓惺忪的眼睛,急急地穿衣蹬鞋。一出门,便闻见满院都是浓浓的豆腐香味,忙不跌跑到豆腐窑里。豆腐窑热气笼罩,摸不着东西,辨不清方向。我站在门口,稍作歇息,眼睛一适应,就看见三尺口面的大铁锅里,飘着一层白哗哗的豆腐脑。
馋死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看着娘,嗅嗅鼻子,皱皱眉,乖乖问,妈,能吃没?
娘手里正拿着一根二尺长的高粱秸秸,朝我的脑袋敲一下,开始布置任务——拿桶过来担豆浆水,趁热,赶紧用豆浆水把三块门帘洗了。
豆浆水洗门帘可好哩!但凡农村人都知道。
洗门帘前,娘赏我半碗豆腐脑吃,简直香死个人。
腊月二十三这天,铁镊子也拔不过,雷打不动的蒸黄馍馍、打扫窑、糊窗子。全家老小一齐上手,又是一整天。晚饭却没有黄馍馍吃。娘早把黄馍馍藏在凉窑的黄瓷大瓮里,留着一正月吃。晚饭只吃稀汤汤和(huò)酸菜。我照一眼盆里飘飘的洋芋、豆腐、黑面条、酸菜叶,仿佛看见我的外婆踮着一双三寸金莲,款款向我们走来。
到了二十四,周硷遇集,爹和娘一起到集市上置办年货——两串鞭炮、几张年画、几张红纸、一斤白糖、一斤烧酒、二斤煤油。
煤油留着除夕、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三点长明灯和灯笼备用,烧酒、白糖留着做米酒用,鞭炮留着过年、初六、十五放,年画贴在窑掌和炕围子上方,红纸裁成对联。我负责磨墨,爹负责写字。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需要写许多副对联,什么出门见喜、青龙大吉、白虎大吉、米面满仓、风调雨顺、春色满园、招财进宝,这些横竖的四字贴子每年必须写。
伺候完爹写对联,接着伺候娘做米酒。
白糖和烧酒做米酒必不可少。具体怎么做?放多少?我不感兴趣。娘要什么。我递什么。我给娘打下手。
印象中,烧火的后炕,过了腊月二十,仿佛见天围裹着一个坐月子婆姨,蒙头盖面,被子不曾离过炕头。渐渐长大,我才清楚,发黄馍馍面、生豆芽、发米酒、发油馍馍面,都需要热炕头。
到了腊月二十七,爹到前庄请来会杀羊的叔伯二哥,娘滚好一大锅开水,爹又到羊窝里牵那只娘喂了一整年的山羊,弟弟却在羊窝外扯开嗓子杀猪般地嚎哭。
弟弟抱住爹的腿,撕打着爹,不让爹牵羊。
弟弟的眼泪,仿佛糖豆豆一样泡着,哭声震天,哭得娘心软,泪眼汪汪。
娘养了一整年的羊,不舍得杀,情有可原。弟弟抽哪门子风?
那年,弟弟还小,只有七八岁的光景,见不得杀生。弟弟没命般地嚎哭了一整天,不吃一口饭,晚上入睡还委屈地哭。
此后,娘再不让家里杀生。娘把养大养肥的猪羊卖掉,腊月二十四到周硷街上割上二斤猪肉,二斤羊肉,留着做年夜饭。
大年除夕,尤为喜庆,我家的收音机里一整天都播放着好听的歌曲。早上吃炸油糕,中午吃酸汤杂面,晚上吃手动八碗。
孩子们特能吃,炸糕能吃到两嘴角流油,酸汤杂面能得吃出优美的音乐,晚上的八碗更是吃得满面红光。
那样的美味,一年才能遇到一次呀!
大清早起来,娘在锅台上擀杂面,在大锅里和(huò)酸菜。爹在霸王灶火上炸油糕和油馍馍。我和弟弟还在被窝睡着,一股一股香喷喷的炸糕味直往鼻孔里钻。闻见饭香味,赶紧从被窝里爬出来,顾不得洗脸就开始吃软溜溜的油糕、香喷喷的和(huò)酸菜。
除夕上午的和(huò)酸菜与往日的大不相同,酸菜和洋芋只是辅料,主料是豆腐、羊血和杂面叶,酸菜是用羊油炒的,加了辣椒面,出锅的时候,娘还特意浇了一大勺子羊腥汤,吃起来绝对香,简直“香烂人脑子”。
香烂人脑子,这是陕北农村里流传的一个故事——
相传陕北某村有一个半憨不精的女婿,临近年关,给丈母娘家里送炭。丈母娘家里前几日杀了羊,炼好几个羊油腕托放在凉窑里。女婿发现了,心里喜欢,想偷一个回去,让婆姨炒酸菜用。赶巧,丈母娘要留女婿吃饭,用羊肉饸饹犒劳女婿。女婿犯难了,羊油腕托想偷,羊肉饸饹也想吃,浑身上下却没有个兜兜。无奈之下,只好把羊油腕托藏在头上戴的烂绵帽子里。丈母娘不会过日子,女婿正好送来了好炭,就囫囵大炭烧得满窑热气腾腾。女婿嘴馋。丈母娘又实心招待,可劲给女婿碗里浇羊肉。结果三碗羊肉饸饹下肚,女婿浑身冒汗,头上帽子里的羊油腕托受热融化,条条油迹迹的白道道,顺着头皮,沿着帽檐流了下来。丈母娘见状,提醒女婿,热成那样,把烂帽子赶快抹下。女婿哪里敢抹帽子,自知羊油腕托受热融化,却怕丈母娘笑话,连连道,不热,不热。丈母娘知道女婿本性,也不避嫌,上前抹了一把女婿头上的油道道,恨恨道,不热,这是什么?女婿慌忙用手一把压住烂帽子,回道,羊肉饸饹真好吃,香烂人脑子。
我们陕北人用香烂人脑子来形容饭香的程度,是一种无以伦比的香。究竟怎么香?就是香烂人脑子那么香。
早饭吃毕,爹和娘开始做酥鸡、丸子、烧肉、炖肉。这个时候,过年最为浓郁的味道在前后窑里弥漫开来,简直醉晕人。孩们不能醉,早饭吃毕,任务全来了,上坟,扫院,贴对联,挂灯笼。这些活计无需大人亲自上手,言传身教,孩子们早看会了。做好这些,娘就呐喊我们进窑里吃中午的酸汤杂面了。水杂面不顶饱,转个花花,尿两泡尿,没劲了。孩们还要负责在当院里垒火塔塔。火塔塔垒好,孩们就开始盼望黑夜来临,恨不能天明晃晃就把火塔塔点燃,全因只有火塔塔点燃,才意味着除夕夜来临,意味着年夜饭——手动八碗可以吃了。
手动八碗,才真正的叫香烂人脑子。
手动八碗,是陕北穷苦年代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美味,简称手碗,是陕北席饭八碗的简吃。
据娘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席饭八碗,有软硬之分。硬八碗是炖肉、烧肉、酥鸡、丸子、清蒸羊肉、香酥全鸡、红烧全肘、猪肉钻鸡。而软八碗却是炖肉、烧肉、酥鸡、丸子、清蒸羊肉,再加三样荤素不等的食物,具体加什么,跟随时令,跟随村俗,因情而定,并没有中规中矩的菜谱。家乡的软八碗少不了洋芋粉条和炸豆腐。八碗上齐后,必须跟一道素杂烩菜,无限量,管饱吃。
灵感出窍,我想出一个绝美的菜名——清嘴菜,或者亲嘴菜,意即清洗留在嘴里的油腻。现在想来,用蔬菜把吃过八碗留在嘴里的油腻清洗进肚子里,做到不浪费一点油水,确实符合当时的生活状况。
最不济的家庭,哪怕一年节衣缩食,在除夕夜也会吃上一顿手动八碗。
记忆里,娘给我们每人一个粗瓷大海碗,每个碗里放上两颗丸子,两块酥鸡,两片烧肉,或许会是两片清蒸羊肉,再加一些洋芋粉条,炸豆腐,浇上一大勺子带有羊腥味的酸汤,撒点葱花,美其名曰——手动八碗。而遇上年景不好,也许只有酥鸡和丸子,并没有烧肉之类的。
娘说我家过年从来不做炖肉,而烧肉和清蒸羊肉也看年景而定了,全因酥鸡和丸子里可以入假,而炖肉、烧肉和清蒸羊肉却必须真本实料,还要上油锅子煎炸,清油也要费掉一些。
娘常说“嘴无贵贱,吃倒州县”。
在勒紧裤带过日子的年月里,以假乱真是巧媳妇所为,是能赢得婆婆喜欢、乡邻夸奖。
做酥鸡,鸡蛋多打几个,面就可以多加一些,做出来的酥鸡个头大,耐吃;做丸子,把洋芋抹抹加许多进去,丸子可以多做一些。
年夜饭——手动八碗,无论娘怎么做,怎么私自减料,我们吃起来却总感觉香烂人脑子。
除夕夜点着长明灯,院子里燃着火塔塔,孩子们可以玩通宵,可以彻夜不睡。
四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凑成一组打扑克,K15、升级、百分,轮流都耍遍,不耍钱,气氛相当好,仿佛千军万马对阵,喊声阵阵,又宛如家家户户办着喜事,异常热闹。
弟弟早跟上一些光脑小子,张家院子里一阵,李家院子一阵,跳火塔塔、藏猫猫、嗨天吼地,伴随着阵阵鞭炮,直到黎明时分才滚着一身炮皮子回家睡觉。
大姐二姐嫌我小,不带我玩,我也不喜欢跟她们去玩;邻近比我小的女孩,我却嫌她们小,懒得找她们玩。我打小怕炮,又喜欢安静,担心那些光脑小子会恶作剧,更担心脚后跟会撞上嘣响的炮。我通常在除夕夜吃饱喝好之后,就守在爹娘身边,盘腿坐在热炕头,听爹给我讲一阵古今,讲一阵小人书;陪娘耍一阵纸牌,耍一阵扑克;瞌睡了,我就钻进温热的被窝,闻着醉人的年味进入甜甜的梦乡。
现在是网络信息化时代,足不出户,也可以看见全国各地有关年味的花哨视频与精美文字。
现时的年味,仿佛成了有脚有腿有翅膀、超音速、超时速的活物,在网络世界里,以无比迅猛的速度在翻飞、在蹦跳。然而,我却总觉得其味寡淡,少了某种味道,不比孩提时的年味香甜浓郁了,但沉下心来细想,又觉着全因现代过年少了亲力亲为。
时代进步了,生活提高了,好的吃多了,嗅觉与味蕾麻痹了,觉着年味也寡淡了。视觉前卫了,欣赏能力提高了,认知多元了,娱乐多样了,觉着过年也无趣了。
其实,如今的年味更加浓郁了,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已步入中年,开始怀旧了。
2018-2-10于西安和基居
往期随笔
杨贤博与《出关》
往期散文
温情绵绵的青岛之旅
成都之行
趣话登山
畅谈泡汤
培训课堂互动发言
在安康的那些日子
新派过年
年味
我的理想
人的潜力是可挖的
课堂笔记
西马感悟
情暖刘家塬
母亲八十一
向天再借五百年(读王建霞散文《与麻雀为邻》有感)
外婆的三寸金莲
端午节随笔
母亲为我包粽子
母亲老了(外一篇《挖苦菜》)
第二次住院
站在杏花林里想桃花
清明节写给两个先父
回忆吃酸菜的日子
十字绣
蛙
读后随笔六篇
宠物狗与孤儿
偷
乡愁——村貌
乡愁——村庙
乡愁——村校
《大漠流韵》小引
往期小说
叶晓晓扶贫记(下)
叶晓晓扶贫记(上)
郭有生:《脸面》读后
好人担了个赖名誉
情人
小寡妇杀羊
我的桃子谁偷吃了
雨中约跑(外一篇)
五月,在榆林的夜色里
我在旧时光等你
清明祭
一棵杏树的命运
脸面
雪天不再冷
刀子
那年我四十
生命树(原)
榆阳区作协交流作品 |生命树(改)
我的那只灰鸟
浪子
刘小玲,笔名山丹丹、玲珑妹,陕西榆林人,70后,陕西省文化厅百名文学艺术创作人才,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员,榆林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榆林市长跑运动协会会长,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