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是个“戏精”,一言不合就飚戏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主播 / 小微
文 / 大将军郭
1
读者发来消息求助,她遭遇了史上最难分手。
两个人相恋七个月,最开始还蛮甜蜜,但是热恋期一过她就觉得不对劲。男友忽冷忽热,情绪波动很大,她以为是工作上有烦心事,但男友否认,还就此质问她是不是要分手?
之后的半年,男友就像个戏精,前一秒还说着“我爱你”,下一秒可能就变了脸色指责她,并且总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吵架闹矛盾。
姑娘受不了提出了分手,男友不同意,在餐厅掀了桌子之后声泪俱下说离不开她,惹得服务员和周围的食客都来劝说再给他一次机会,第一次分手以琼瑶戏结尾。
男友倒也是改正了自己,但没出一星期,又变得喜怒无常,两人争执时男友摔碎了手机屏。
姑娘又提分手,男友忽然正经起来信誓旦旦地说坚决不放弃跟她的感情,还说这辈子一定会好好守护她,第二次分手以霸道总裁戏收场。
后来的事跟你预想的一样,没出半个月男友又戏精附身,因为十一假期出去玩的事跟姑娘产生矛盾,他害怕女友外出旅行会艳遇抛弃他,准备绝食抗议。第三次分手,就暂停在苦情戏里。
姑娘问,分手怎么这么难?我想说,跟他在一起才真的难。像她男友这样随时能进入情绪状态的“戏精”,有一个专有的心理学名称——边缘型人格症候群。
所谓边缘,往往寓意着危险和不稳定。边缘型人格就是如此,他们就像走在钢丝上的人,他们的处境危险,也会给周遭的人带来紧张感。
2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把它定义为一种人格障碍,患有此疾病的群体会出现明显的适应不良,甚至根本无法正常生活,他们需要求医治病,这并不属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范围之内。
我们说的是平常生活中有人有类似的表现,他们是边缘型人格群体,虽不构成严重的障碍,但依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
边缘型人格的人大概是什么样的?
他们情绪敏感,且易变,情绪强度很高,经常反应过度,且难以自控(就像案例中男友的情绪多变、易怒)。
他们的人缘不太好,难以维持稳定深刻的关系,害怕被抛弃,想拼命留住对方,但又会做出很多“推开”别人的举动(案例中男友不想分手,害怕分手却又一次次伤害)。
他们对自我有不确定感,贬损自我和理想化自我并存,一会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会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自我的认知往往不易察觉,但每一次戏精附身,都是一次不稳定自我的外化表现)。
他们常常有冲动行为(案例中男友掀桌、摔手机、准备绝食都是)。
边缘型人格群体是危险的,但也正因为危险和不稳定,最初接触反而会被这种充满魅力的个性吸引。
他们不太会控制自我,往往表现出社会化程度低的一面,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洒脱,是真性情。他们往往敢说敢做,人生随处充满戏剧化的感情色彩。
《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里把玛丽莲梦露也定义为边缘型人格,她曾大胆地在采访中透露:“我的衣服里面是真空的,根本没穿内裤,短衬裤,也没有穿吊袜带或者胸罩。”
他们令人迷惑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
3
但是,你很难想象怎样跟这样的人长期相处,正如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自处,如何搞定自己的情绪,如何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追溯起来,会发现他们有早年被虐待的历史或是生活在一个毫无安全感可言的家庭中。
玛丽莲梦露就是如此,她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母亲被送到疗养院后,她被寄养在母亲的女友家,传言曾被性侵,她颠沛流离的童年就是从一个家庭过渡到另一个家庭,受过多次创伤,其中还包含在孤儿院生活的经历。
这种创伤的童年经历会让孩子难以有稳定的情绪轨迹,他们总像是受了惊吓的小动物,一方面会怀疑是自己不好才会受到虐待,一方面也会憎恨虐待者的暴行。
所以成人后,他们游移在这样不稳定的自我认知中,情绪也会像童年经历中那样易变且敏感,至于冲动行为,那是多年积攒的负面情绪的宣泄口。
4
心理学家Marsha Linehan说,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像一个身上90%的面积被重度烧伤的人,他们的情绪没有皮肤保护,轻轻的一个触碰就会引发极大的痛苦。
这种痛苦并非他们自寻烦恼,但要想改变,同样要经历痛苦的过程。既然怎样都是痛苦,倒不如试试以下几个方法,至少改变的痛苦后会有更幸福。
划清界限
因为童年的创伤经历,边缘型人格群体会产生一种自罪感,陷入深深的自责,一切都因自己而起,同时又会衍生出一种宿命感,即自己的人生无法掌控。要想让他们改变两种状态下的摇摆不定,首先就要划清一道界限。
这道界限一边是哪些事情需要为自己负责,另一边哪些需要跟他人共同承担,这件事对于边缘型人格群体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很多问题就源于混淆了事情的边界,才会让自己的情绪蔓延到边界之外。
“有条件”的爱
我们要追求无条件的爱,但那只能发生在两个健康的人格之间。
如果你的另一半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对待你,你接受一次就会让他认为他的方式是有效的,是可以一再发生的威胁你的武器。
你应该告诉他的是,只有用相对平和理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你们的爱才会继续,关系才能稳定,而不是一次次用无条件的接受去强化他的行为。
这种爱的条件就是放弃不健康的、破坏性的言语和行为,重新建立起两个人的互动模式。
理解和接纳
要跟边缘型人格群体生活在一起,需要你有很强大的自我,以及一颗包容的心。
他们的攻击性很强,可能会把很多问题扔给你,指责你,这也是为什么说改变的第一步是建立界限,只有清楚界限在哪里,才能分清是谁的责任谁的问题,才不会让他们无端的去伤害他人。
但改变的过程是漫长的,边缘型人格群体的“戏精”体质,可能会让他们不断上演很多让你头疼的戏码,这个时候不要反过来指责他们,除了刚才说的建立有条件的爱,在你们之间建立规范之外,你要试着去理解和包容这样的朋友和爱人。
过去的创伤并不是一件轻松可以摆脱的事,而人只有在温暖和接纳的环境下才更容易接纳自己改变自己。
以前上心理咨询课的时候,我的老师曾问过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来访者在经过多次咨询后仍然没有改变的行动,你觉得最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
有人说是咨询技术问题,有人说是没有找到问题所在,还有人说是行动计划本身不合适。
咨询老师说,最该反思的是你们之间的关系,你是否真正接纳了他?还是只想像修理机器一样用技术改变这个人而已?接纳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改变动力,也只有接纳才让能让他知道改变是安全的。
其实,人的性格才是一种不治之症。
边缘人格也好,反社会人格也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改善,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在通过后天努力和成长去尽力克服性格中的问题,让我们自身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这不是妥协,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让周围的人更幸福。
清南说:
戳二维码加小编个人微信,聊一聊你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吗?
↓↓↓↓↓↓↓↓↓
本文系公众账号“我们心里都有病”(staynormal)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微博@大将军郭。
回复日期:如20170921,可查阅最近200天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