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已订好,就等放假!
可是孩子总会不给力,各种怕怕怕,我很头疼啊~
那就往下看,从怕生人到怕大灰狼,总有一款适合你!
为什么孩子前几个月还岁月静好可一到7、8个月就开始各种害怕呢?
因为这个阶段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开始爬行和探索。
离开妈妈就意味着会失去母亲的保护,所以人类的婴儿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就进化出了害怕的适应器:怕高、怕陌生人。
我们在床边装上护栏,就是害怕爬行的孩子摔下去。可是视崖实验表明:80%的孩子在爬到视崖边上时,都拒绝爬过“视崖”——这就说明进化让婴儿对高度会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看,孩子到了边缘都不会轻易往前爬,他们能分辨出高度)
这种能力在人类一生中都会发展。为什么那么多跃跃欲试的人到了蹦极台上却不敢往下蹦?蹦极台的高度是不会变,可是我们作为吃瓜群众站在平地上对高度的感知,和站在蹦极台上是不一样的:因为只要站在地势的高处,就存在跌落下来的风险。
人类为了避免摔死,就进化出了高度错觉,科学家发现人们在从上往下看时,对垂直距离的估计要比从下往上看时多32%!比如说一个往下看的时候觉得自己站的地方有9层楼高,实际上这个地方只有5层楼高。这种能力就使得人们在高处时更加小心谨慎,如果要从高处下来,人们会因为害怕而倍加小心,避免意外跌落死亡。
进化让人类通过怕高来保护自己,但这个能力同时也导致人们倾向于犯错误造成的损失较小的行为——父母为了避免孩子摔伤,就限制孩子的行为。但过分的限制就影响孩子体能的发展,比如脊柱缓冲作用的形成、走路平衡能力的形成等都需要通过爬行来奠定基础。而且过分的限制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因为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利用这种恐惧心理来改造家庭:为孩子铺上爬爬垫、把尖锐的地方包上软包、移走不稳的家具,让家按照孩子的成长来布置,这样不但能降低孩子受伤的机会,还可以不耗费那么多精力去看护,顺应进化给我们设置的功能,顺势而为。
不是孩子出了问题,实际上从危地马拉到赞比亚,从美国到印度,所有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都会出现这个现象。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家长不但不需要为此而焦虑,还可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陌生人往往意味着危险!陌生男人比陌生女人更危险!事实上,在进化的漫长岁月里,婴儿被陌生人杀害是一种常见的恶劣生存条件,所以进化很自然就选择让那些会害怕陌生人,遇到陌生人会哭闹的孩子的基因延续下来,而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些存活者的后代。
这时候解法就出来了:既然孩子害怕陌生人,那就父母抱着,让别人看着就行。春节团圆,要的不就是人到齐了就行嘛,想抱?多给红包多买玩具,让三姑大姨多陪陪孩子再说。如果父母担心淹没在七姑八婶的“这孩子胆小”的唾沫星子里,那就赶紧打圆场:这孩子好啊,再精的人贩子都抱不走啊!
这种害怕一般发生在2岁孩子身上。因为这时候孩子能走能跳能跑,开始广泛探索身边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友好,蜘蛛有毒素,野狗会咬人,所以这些对自身的保护就被大自然选进了进化名册。
好奇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蛇蜘蛛这样的危险动物的图片和蘑菇小花等中性图片放在一起,让两组人挑。第一组要从危险图片中挑出中性图片,另一组要从中性图片中挑出危险图片,猜猜哪组更快?第二组!因为人类进化出了感知到恐怖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开阔的地方四处张望时,人们就非常容易辨认出“草丛中的蛇”,从而让自己避开危险。(你是不是一眼就看到了……)
知道这点,就可以理解那些小时候不怕狗,现在突然怕猫猫狗狗的小朋友们,他们不是矫情,是进化使然。就像上面提到的,人们倾向于犯错误造成的损失较小的行为,与其冒着被小动物伤害的危险,孩子当然会选择谨慎地躲避。
至于见到无害的小动物如鸡鸭还抱大腿的这种,我们说再多道理都没有用,一个简单的示范+耐心的等待就行。当然,如果身边有人不断向孩子灌输:猫太凶会挠人、你不听话我让狗咬你等等,你就不能说他胆太小,父母你先和小动物亲近,看到你们那么high,孩子的恐惧感慢慢也会降低。
3、4岁正是要为分房做准备的时候,但孩子一个“我怕被大灰狼吃掉”的理由就让父母很无语。
3岁大的孩子就能完整描述“当被捕食者遇到捕食者”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小红帽》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阶段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就因为孩子知道猎物被大灰狼吃掉之后就再也不会活过来了,死亡状态是永久性的。孩子不想因为分床而被床底下的大灰狼吃掉,以至于自己再也不能上学、不能和父母玩耍。这时候解法就是:很高兴孩子能够理解死亡,说明他心智发育正常!接着告诉他大灰狼虽然可怕,可能会吃人,但是爸爸妈妈比他强大多了!妈妈是个超级侦探,家里任何一个角落她都会仔细查看,不可能让大灰狼有机会藏进来;而爸爸是个强壮的超人,一个拳头就可以把大灰狼打倒在地,保证没有一头狼有机会靠近你~~好了,你就等着孩子在你营造的安全氛围里乖乖入睡吧。害怕并不是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件羞耻的事情。我们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就能明白害怕对人类的生存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还是那句话,害怕不可拍,应对有方法!当你看到越多害怕对我们生存的好处,你就越能想出绝妙的解决办法!
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CPDPE)
中科院心理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会员
早教行业资深培训师
母婴专栏特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