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春日的下午感觉有些郁闷,吃过午饭便慵懒地倒在了床上,睡梦中忽然听到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召唤,他问我《论语》你读了吗,我摇头,他说那就来补课吧,我在龙湖西南一隅的瀛台上等你。
于是我就去了,我知道瀛台是一处红墙碧瓦松柏掩映如同寺庙一般巍峨圣洁的地方,是当年孔子教书育人之所,当地人叫它圣人庙,又名弦歌台。
弦歌台是龙湖里的一座孤岛,连接岛屿的桥叫九曲桥,沿九曲桥前行,桥下碧水茵茵,桥头垂柳依依,当我的脚踏上这片圣土的时候,心中便陡然生出一种虔敬之情,走下曲桥的最后一快踏板,一个高大的身影便即刻闪现在了我的面前,他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双手相握打恭于胸前,就像一位资深校长在欢迎他的学子的到来。你就是那个被世人景仰的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丘先生吗,你就是那个周游列国弃官讲学,一生颠沛流离,曾被困陈国绝粮七日不能容大道的孔圣人吗,你就是《史记孔子世家》里描述的那个如丧家之犬一样被人蔑视嘲弄的文宣公吗,我不敢相信,这样一位伟大的先哲怎么会有如此的经历,怎么会受到如此的羞辱和冷落。
此刻老师就威风凛凛地在这个孔校大操场上站着,周围有亭廊台榭,青松绿柳,他的背后是一道屏风墙,透过墙壁我仿佛听到从高台上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迎着朗朗书声我从这位被世人敬仰的老校长身边悄悄走过,生怕他看到我这个迟到学子的羞愧之容。那屏风墙的后边藏着一本书,书名叫《论语》,是古代四书五经中的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们根据老师当年的教案修编而成,也是孔子学府的必修课。越过屏风墙你就会看到一个高大的门楼,门楼为三进门,门楣上“絃歌台”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告诉你这里就是圣人讲学修身的地方。
进门后可看到一道戟门,门前旌旗猎猎,两边配戟林立;门柱上有清高宗御作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楹联和配戟告诉人们这里的主人待遇规格等同帝王世家。越过戟门就到了孔子修身讲学地方,这是一座皇家式的宫殿,殿基青石铺就,高约丈余,有24根石柱将宫殿顶起,殿顶四角高翘,神兽矗立,气势恢宏,庄严巍峨。在台基下举目仰望,一幅楹联首先映入视野: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那胸怀,那气度,犹如一座大山呈现在你的面前,重现着伟人的非凡与豪迈。
殿门台阶下烟雾缭绕,香火绵绵;登上高高的台基,一代宗师孔老先生就端坐在堂上,他方头大耳,胡须飘飘,一看就是个智者。他的东西两侧各坐着五位弟子,他们的依次排序是:言偃、仲由、宰予、冉耕、颜回、闵损、冉雍、卜商、冉求、端木赐,他的面前铺有蒲团,一群学生、家长和慕名而来的求知者正在那里祈祷跪拜,他们都是为一个美丽的憧憬和目标而来,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或孙子能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那样博学厚爱,做一代英才。老先生的旁边悬挂着一幅对联,上写: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足见孔老先生的历史地位是何等的尊贵。
我仰望祖师爷慈祥的面孔,看到了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战火硝烟,看到了先生颠沛流离,情志压抑和茫然的感伤。您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虽然身上披着殷商王朝贵族后裔的招牌,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和厚爱,您的先祖微仲是宋国的国君,自您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您的家族才开始姓孔,曾祖父孔防叔为了躲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鲁国,您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勇士,可惜与原配施氏连生九女未得一子,后续娶一妾得子名孟皮,因脚有残疾无缘立嗣。您父叔梁紇在72岁时续娶十八岁的颜姓女生下您,为得子您父亲曾在尼丘山求拜,所以才给您取名丘,字仲尼。,
您聪慧好学,二十岁时知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青年时代曾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官、由于学识和能力超凡,您很快得到提拔。五十一岁时就已升任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后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长官);五十六岁时为鲁国宰相代理,兼管外交。仅执政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大有起色,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您还通过外交手段,迫使齐国在以往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土归还了鲁国。但你锋芒太露,您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计送美女良马,让您的国君鲁元公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以此挑拨您和鲁元公之间的关系,最后使您不得不选择与家乡告别。
从鲁国出来,您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之间,虽然满腹经纶却始终未获重用。其间还曾多次被困遇险。最刻骨铭心的是在陈国。也就是您第三次去陈国讲学,恰遇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出兵援救,战乱中您不得不中断了周游,并被困于陈蔡之间龙湖的一座孤岛上,也就是现在的弦歌台,您在台上断粮七日,每天靠蒲草根内芯充饥,在及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您带领弟子们仍每天诵经不止,并以歌唱之,并最终战胜了困难。您为理想,为点燃思想文明的圣火而舍身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当代,也恩惠着后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子陈蔡绝粮的故事,也许是感激您为陈蔡两国培育了栋梁之才,或许是为了将功补过,后来陈蔡的后人就在您绝粮的高台上为您建了一座庙,专门供奉和敬仰您和您的弟子们。我作为陈蔡的后人曾为当初先祖的们对您的被困没有给予及时援助而感到羞愧。敬爱的孔老请您原谅他们好吗,为表示忏悔他们在您曾经绝粮的瀛台西南角已经为您新修了一座九曲桥,您和弟子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桥头坐坐,也可以闲暇时节去那里钓鱼。总之,我代表陈蔡的先人算是向您道歉了,您能原谅吗。
您提倡用“礼”和“德”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使人类第一次找到了自我约束、管控自己的能力,并把这一能力主张提升到了哲学的思想理论高度,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精神的曙光,并向着文明的方向迅跑。您的治国方略和管理方式比那些所谓的政治军事家们靠武力镇压征服的方式要强千倍万倍。但您恰恰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政治和战争从来都是不讲理的,不仅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不然地球那边的人怎么会跑到地球这边搞什么亚洲再平衡呢,那分明在演绎狼和羊的故事。在那个战事频发,列强称霸的春秋时代,您的思想方略不被统治阶级重视采纳就成了非常正常的事,对您排斥、贬低、羞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虽然事实证明您是正确的。但因为您的方略效果没有战争来得快捷和透彻,所以并不能被那些急功近利的政客采纳接受。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您是一个伟大的智者,您的治国方略思想早已被后人实施和认可,并显示出了及其强大的生命力,仅凭这一点您也是值得兴奋和骄傲的。
您周游列国,虽然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王的款待,但历经十四年仍不得重用,您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您的思想超越了现实,您的学识能力威胁到了他们的国王地位,因此他们不得不嫉妒您,排斥您,围困您,为免后患,他们有人甚至想致您于死地。但自古英雄都无私无畏,您不怕;历史上凡是像您这样“不识时务”又有理想抱负的人都没有多少好的结局,从司马迁到屈原,再由李白、韩愈、刘禹锡、李商隐、范仲淹、欧阳修、陆游、苏轼到王安石,都是不合时宜的牺牲品,屈原因为不合时宜而被贬江南,虽有《离骚》流传百世但最终仍不得不投汨罗江自尽;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也是因小人陷害而遍体磷伤,类似您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您不必烦恼,这都是封建的集权专治制度造成的。
我在圣人的生平履历中探险,情绪却一直在陈池蔡河间那个孤岛上徘徊纠结,历史上的明君圣人怎么总在历史的长河里湿衣翻船,是小人的谗言还是历史的昏暗?但历史总是客观公正并滚滚向前的,不论你怎样维护其阶级统治,所有的政权形式都只能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的汪洋大海里,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最终是很难成就大业的,即使有了大业也是很难守住的。所以不论国君或百姓都要时刻牢记古训,要亲君子远小人,别被云烟雾霾遮住了眼睛,不然的话就会殃国害民,后患无穷。丛观历史舞台,从开天辟地的伏羲女娲起,历经炎黄帝尧舜禹夏商周,再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次朝代更新权利交接无不是刀兵相见,血腥杀戮,但多数都是父子相残,兄弟相煎,这都是封建君主的禅让制和世袭制引出的恶果,所以窝里斗是政权交接的无奈选择。时至今日窝里斗仍然在延续,正是因为有了窝里斗才给了小人以可乘之机,才有了圣人的陈蔡绝粮和弦歌台的豪迈唱响。什么时间能一致对外呢,只要亲君子远小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我敢断言,那些持强凌弱西方列强就不愁在南海东海栽机沉船。
告别了圣人的殿堂,我来到了位于大殿东西两侧的厢房,东边的厢房展现的是孔子当年讲学的情形,西边的厢房展示的是陈国当时的四位学生,他们分别是:颛孙师、巫马施、公良孺、陈亢,他们在老师的培养教育熏陶下,和众多弟子们一样多有建树,他们或尊规守礼,或德孝双修,完全继承了孔子的遗嘱,成了孔子思想的传宗人和接代人,为孔子思想的传播普及和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多人还成了国家之栋梁,我想如果圣人有灵的话一定会在另一个世界表彰奖励他们的。
孔子于公元前484年重返鲁国;前479年,因病不愈而亡,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其守坟6年。孔子一生虽然在政治上没有获得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已充分显示了他的胆略和魄力,与历史上其他杰出政治家相比他的才俊能力并不逊色。
孔子一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教书育人上,他打破教育垄断,开创私学。其弟子多达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他修《诗经》、《尚书》;定《礼记》、《乐》;序《周易》,作《春秋》,最终成为中国儒教学派的创始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等思想主张不仅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同时也影响到世界上其它的国家和地区,其历史覆盖和影响深达两千年之久,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现在的经典:《论语》。
弦歌台最后一个看点是孔子书院,就在大殿的后边,由于历史悠久,孔庙多次被毁和重建,经书早已不翼而飞了,书院的门楼也是刚建的。因为没有藏书,所以也就没有了开放的必要,书楼房门紧闭,我只能扫兴而归。但书院里新立的孔子铜像却煜煜生辉,这时候我仿佛又听到了那阵阵悦耳的读书声,听到了孔子在饥饿难忍的困境下的高声诵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那诵唱宛若一条小溪在我心间潺潺涌动,于是我又看到了那个吃着蒲根仰望楚国,颠沛流离魂归故里的孔丘先生。自古文人多劫难,识时务者为俊杰,由此我想到了伟大诗人屈原,我想当初如果让孔子和屈原领导治理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文明昌盛的,但可惜的是屈原和孔子一样怀揣抱负却备受冷落,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只有一个:你太聪明了,没人能管得了你谁敢用你呀,历史的老人啊你什么时间能给正直善良,锐意进取的文人找一条合适的出路呢,什么时间能让像屈原、孔子这类思想浩瀚的人扬眉吐气一回呢,如果真能这样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先惩罚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吧,特别是像秦桧那样的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
青山遮不住,光辉照千秋,愿孔子与神州同在,愿瀛台祥光溢彩,恩及后代。
作 者 简 介
刘继兴,(笔名即兴)男,汉族,1956年生,河南淮阳县人。周口市作协会员,离任前在淮阳县委办公室任职。自1983年以来,先后在《基建工程兵报》、《周口日报》、《龙湖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萌芽》、《新绿》《周口宣传战线》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随笔20余篇,主要作品有《毛叔》、《海生》、《好人》、《三婶和她的石榴树》、《厕所的故事》、《又见炊烟》、《寻觅妖妈坟》、《那里盛产哈密瓜》、《献给秋天的歌》、《望月》、《枯木》、《春到槐花沟》等。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扫描或长按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