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干货 | 如何创设娃娃家

在幼儿期,孩子获得的经验是整体的,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角色的扮演,都能获得有关的感性经验,从而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家”对年幼的孩子来讲永远是一个甜蜜、温馨、温暖的地方,那里有爱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体验、理解这份爱的无私和伟大,更应该让孩子把这种感受通过游戏行为充分表现、表达出来。
那么如何创设娃娃家呢?
环境布置“三合理”
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娃娃家环境在空间的布置上要遵循三个“合理性”原则。
01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所谓“娃娃家”环境,实际上就是以各种仿真的家居用品为载体,模拟家庭环境所创设的一种游戏化教学区域,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我们在进行区域位置选择时,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了一个个有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合理性开放空间,促进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交往。
比如:娃娃家的位置选择一定要是光线柔和,两面靠墙,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小空间。同时,小班的孩子特别容易被色彩艳丽的游戏环境所吸引,进而激发游戏的愿望,因此我们创造的环境还要求实用、美观,让幼儿有美的感受。
只有美的东西才能让幼儿产生自发的爱护心理,并牢牢地吸引他们去游戏。这样的娃娃家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感到安全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快乐。
02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娃娃家”活动空间有限,作为教师要积极发挥聪明才智,既要把各个区角都创设出来,又不能看起来拥挤、杂乱无章。笔者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环境的空间布置将活动区划分为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和卫生间。幼儿在娃娃家里模仿家人的行为,从而迈开他们角色游戏的第一步。
在娃娃家中,我们用漂亮的花布经过裁剪制作床罩、被子,替娃娃缝制漂亮的衣服,并在宝宝的卧室铺上地毯,投放温暖而舒适的坐垫、可爱的床头柜、电话等等,无不制造出家庭的氛围。
同时,我们的娃娃家格局基本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卧室与餐厅隔离开了。还有,在娃娃家卧室和洗浴室的功能区划分时,笔者就利用一个衣柜做隔断,在现有的资源上合理巧妙地布局,形成了“一区多玩”的区域格局,孩子们可以在娃娃家给宝宝做饭、哄宝宝睡觉、给宝宝洗澡等。
这样,就能将娃娃家环境教学的“本体目标”有效渗透到幼儿的做、玩游戏中去,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操作、探索,主动地提高生活技能,获得经验。幼儿在游戏中几乎身临其境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03
材料利用的合理性
包括利用空间的合理性和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在幼儿园这一大的环境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引导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我们利用包括幼儿园的墙壁、地面乃至各种空间资源,为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提供有效的场地,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开学初,墙面上设计有一面爱心亲子墙,将幼儿与家人的合影张贴在爱心墙上,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看到熟悉的父母照片,势必能缓解因与家人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另外,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以形象逼真的玩具为主,以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为娃娃家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娃娃、奶瓶、围裙、电话,还准备了煤气灶、饮水机、热水器、洗手池等等生活设施,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他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
幼儿会在娃娃家烧饭、烧菜、喂娃娃喝奶、洗澡、洗衣服、从饮水机里倒水,体现了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
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往往只是模仿一些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游戏的过程直接依赖于玩具,看到什么玩具才想到玩什么游戏,而且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所以,在幼儿园小班娃娃家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形象化的玩具,并合理的利用玩具,有利于游戏的开展。
整体布局
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孩子们来到这里仿佛真的像回家了一样,他们在这里游戏体验,在这里社会交往,在这里收获快乐与成长。
局部环境
《温馨有爱的亲子照片墙》 开学初期,小班老师为了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便收集了亲子照,在娃娃家进行了装饰,看!精美的相框、有爱的爱心墙可都是宝贝、家长和老师的智慧所在哟。
这是我们的梳妆台,梳妆镜、小梳子,漂亮发带、擦脸油应有尽有,孩子们在这里装扮着、嬉笑着。
神秘的纱帘背后可是藏着我们许多的小故事哟。孩子们在这里诉说着悄悄话、倾听着彼此的小秘密。
材料投放“四统一”
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破译”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所以,丰富的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娃娃家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教师“间接教”的活动,因此,娃娃家材料的投放,就成了教师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
做好娃娃家材料投放,关键要做到“四性统一”。 所谓“四性统一”是游戏材料的安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01投放材料要具备安全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初期的幼儿真实与虚拟不分,他们时常会出现吃橡皮泥做的汤圆、咬塑料做的苹果等行为,对任何东西都十分好奇,都想去闻闻、咬咬、碰碰,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出意外。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玩具是否对幼儿具有潜在的危险,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操作,避免小而尖锐的玩具。
02
投放材料要具备趣味性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呈动感,但操作方式相对简单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因为这比较符合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而且小班幼儿只满足于操作过程,他们常常沉浸于敲敲、打打、拼拼、搭搭的操作过程中,目标意识淡薄,不在乎活动的结果,只是单纯的操作。
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老师在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力求色彩鲜艳、形象美观,这样在感官上对幼儿就有了一种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去认识和感知。
03
投放材料要具备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多体现出的是动手操作,而很少有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行为,因为小班初期的幼儿与环境互动都是附着在动作之上的,动作促进了幼儿思维和发展。
因此,区域材料应充分体现操作性,务必让幼儿动手摆一摆、试一试,使幼儿在摆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操作同一种材料时,往往出现有的幼儿快,有的幼儿慢,有的幼儿有效体验了成功感,又跑到其他区域活动中去玩了,而有的幼儿却倍受挫折,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无从下手的情况。
04
投放材料要具备层次性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得到发展,我们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注意了体现层次性。由于年龄特点的不同,因此材料的分层也不宜太多、太杂,两到三个层次就可以了。
如“喂娃娃”的材料,其中有勺子、筷子和喂的东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小颗粒的东西(赤豆、黄豆、米)喂娃娃;一般的幼儿可以用勺子舀大颗粒的东西(玻璃弹珠、木珠)喂娃娃;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试着用筷子夹软的东西(棉花球、海面球)喂娃娃。
又如娃娃家的“打电话”游戏中,一般的幼儿可以按拎话筒、拨号、讲话、放话筒的程序操作,并扮演角色独立打电话,自言自语;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扮演角色与同伴打电话,并加入对话内容、情景描述。
在满足幼儿游戏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每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舒适温馨的餐桌、美味可口的饭菜,孩子们在这里愉快地游戏。有了服务他人的意识,也巩固提升了进餐礼仪。
“嘘,小娃娃睡着啦,我们轻一点儿。”看!小娃娃正在熟睡,这可是我们小班的小朋友的功劳哟!在这里,孩子们发扬了照顾他人的精神。
琳琅满目的材料柜!这是我们小朋友自己整理的哟,孩子们按照标志取放玩具,又按照功能进行分类整理,这可是我们小班就有的技能啦。
在娃娃家里,我们能看到3~4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
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END
朱继文工作室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我有一杯好茶,你有时间吗?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