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电影大国
作者 ▏平叔
现在最难下决心的是进影院看电影,总觉得找不到看电影的理由和激情。
多久没进过电影院了?
我想了好久,最后一次大概是《集结号》。电影前半部分还好,因为银幕上打得激烈,就一直看着,到了后来居然睡着了。结果被人好一顿埋怨,说是浪费了银两。
于是我再也不敢轻易纵容自己去看电影。
其实我原本看电影是极狂热的,曾经不止一次看过四场连放的通宵电影,也曾为了买上一张电影票而排长队,也因没买上电影票而在影院门口苦苦钓票。
最难忘的是小时候看电影,那时的一张电影票只卖一毛几分钱,此外还有大量电影是免费看的,比如大院里每周都会放一两场露天电影。对我们来说,看露天电影的次数要远远大于上电影院,所以在我的观念中,看电影不一定非得去电影院。
好多好多年以前,我还是要去电影院的,但每次进去之前都很慎重,花70元买一张的电影票有点像在买彩票。如果这电影拍得还算过得去,花这70大票也还想得通,假如碰上的是《黄金甲》这样的,就觉得很窝心,觉得给人骗了,于是在心里盘算,这70元吃能多少红烧肉回锅肉啊!
不晓得咋回事,每当有人邀我看电影时,我总是喜欢把电影票跟红烧肉做个换算。 八十年代初,买1斤五花肉大约是八毛钱(再早是七毛七),看一场电影约等于1斤肉的四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五花肉是做红烧肉的材料,那时如果一场电影看得让你不怎么高兴,还可以买8两肉带回家。最严重的后果是你连续看了5场烂电影,这顿红烧肉才算彻底洗白。
但那时电影稀缺,好像每一部电影都可以看。所以真的没有什么太烂的电影,像《春苗》、《决裂》什么的肯定比现今的大片强。所以一般电影可以照看,红烧肉可以照吃,两不耽误。 现在肉价节节攀升,而电影票价似乎较前些年下跌,盒马1斤五花肉的价格大概是40元,与太平洋影城的《唐人街3》票价(39)差不多,几乎等值。
我没想过要去看《唐人街3》,我怕进去又睡着了,活活把一斤红烧肉戳脱了实在是不划算。
哎呀,我把精神食粮和物质烧肉来作换算,是不是思想境界很低?
说老实话,我是一直不太关心那些所谓的票房纪录的,因为我从来没投资过任何一部电影。倒不是不想投,主要是裤兜里的那几个钱都是用来买五花肉的,我怕一旦投资失败,连红烧肉都没得吃。
所以,我一向认为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真实的标竿应该是观众人数而不是票房。电影票卖两毛钱一张的时候,一个1500人的电影院坐满了也不过300块钱的票房,放到现在,一个电影院里哪怕只坐七八个人就可以超过了这个数。
如果你是一个真心追求艺术的导演,你是希望有1500人看你的电影,还是满足于七八个人看你的电影? 按观众人数来计,我相信当年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比现在的大片强,什么《地雷战》、《地道战》,什么《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随便拖出一部都能把张艺谋冯小刚给灭了,更别说那些无事包金的烂电影了。 之所以烂片太多,除了老审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太把电影当回事了。你把他一当回事,他就觉得自己在玩高雅。而任何东西一高雅就离“保护”不远了,就跟现在我们现在说要保护熊猫,保护京剧、歌剧、话剧……是一个道理。
大家晓得,啥子东西一说要保护,基本就是面临生存困难了。
我们常把“电影大国”四个字挂嘴上。在我看来真正的电影大国不在于你一年拍了多少部电影,有了多少自称的电影大师,而在于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人能看电影。
可以说,一个用高票价把绝大多数观众拒之门外的国家,是绝对成不了电影大国的。
相信我,不得豁你。 我觉得,要让电影这玩艺真正回到老百姓中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把所有的电影院给拆了,全去看露天的。也嫑考虑啥子票房了,先把大家伙给哄劝回来再说。 你要是觉得把电影院拆了有点可惜,觉得在电影院看电影才符合大国身份,那就应该主动把票价先降下来再说。
而且票价最好和五花肉价格挂钩,做到肉涨你涨,肉跌你跌。票价严格控制在肉价的十分之一。按现在的猪肉行情,电影票不要超过五块钱。
依我们目前的国情,不超过5块钱只是国家规定,具体到电影院还要有优惠,最好是能在大门口摆一大锅红烧肉,哪个进电影院就给哪个舀上一碗,边吃边看,其乐融融,肉香弥漫在影院大厅上空,岂不快哉!
这样,观众就算是看了一部烂片,心里这笔帐也是算得过去,永远不会有埋怨有扯皮,永远不会影响国人看电影的热情。
如此坚持一两年,你再看看——
想看电影了进电影院,想谈恋爱了进电影院,肠胃缺油水了进电影院……也不管这部电影看过没有,反正大家有事无事都进电影院坐起。
这样一来,观众人数肯定是大幅度上升,拍电影的数量也会大大提升,影视界是一派繁荣,你想不成为全球电影大国都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