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奶油冰棒

请点击上方的杏坛采薇选关注,阅读更方便。
昨天发自行车那一篇文章时配了一张卖冰棒的老照片,忽然觉得卖冰棒倒是一件趣事可以写写。当然啦,我第一次看到卖冰棒人的时候差不多是八零年以后了,在那之前恐怕就是电影《黑三角》里边的广州街头卖冰棒的场景了。我们乡下之前挑着担子的货郎也是时不时能看到,但是那些货郎都是提心吊胆的,怕被当作投机倒把管制起来。当有冰棒卖的时候,说明已经是包产到户以后的事了。
那个时代,工业和服务业都很落后,一个县基本上能有的企业就是酒厂,化肥厂,纺织厂,针织厂,家具厂,和一些街道办的集体企业,比如旅社,澡堂,理发店,饭馆,其他就是偷偷摸摸的个体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像单田芳老师那样,偷偷摸摸做买卖混口饭吃。很多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城市知识青年返回城市没有办法就业,不得不老起脸皮挣钱过日子,卖冰棒,修皮鞋,修车等等行当,确实养活了一些人。
城里干这个的不算正经工作,国营的、集体的企业也经营这些,再加上亲朋好友都有可能遇到,磨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当街卖冰棒,不少人就骑自行车跑几十里外乡下去捞生活。那时候,乡村炎热季节,不时会传来清脆的“哒哒哒”“哒哒哒”“冰棒冰棒,奶油冰棒……”这样的声音。烈日下,一个男青年骑在一辆旧二八大杠自行车,后架上驮着一只白箱子,正慢悠悠地过来,一边前进,一边摇着手里的冰棒摇子,口里吆喝着。
卖冰棒的看到有人,就会利索地提起车子后座,右脚顺势扎牢支架,更起劲地搧打摇子,卖力吆喝。那卖冰棒的摇子可是件宝贝,由碗口粗的毛竹,锯平两边只留中间的竹节,边上掏一个小洞,系上一个大纽扣或者螺母,扭动手腕像用折扇一样扇动摇子,就可以发出“哒哒哒”脆响,似乎只有卖冰棒的才用这个。摇子被汗水浸泡和手掌把磨日久,早已光滑细腻,活赛文玩。我想到互联网上搜索一张图片给各位年轻的读者见识一下,可惜找不到。我根据记忆PS了一张图片,大体就是冰棒摇子的样子。
不过,这个能发声的协助卖冰棒的”摇子”,须到篾匠铺去买,不要小看这”摇子”的作用,它省去了卖冰棒人多少句”冰棒冰棒”的吆喝声,实在是卖冰棒人最得力的销售工具,只要响个不停,方圆数百米都可听见,不用扯着嗓子吆喝,人们也知道卖冰棒的来了。
根据一些回忆录记述,那时,水果冰棒进价二分四厘,卖三分一根,一根冰棒赚六厘钱,每次进冰棒还不能进得太多,也就一百或是两百根冰棒,在冰棒不损耗的情况下,一天可以赚到六毛钱到一块二毛钱。进多了,生怕冰棒卖不完融化掉,那时候还没有现代化的冰箱保存,要是遇到天阴下雨没人买不得不削价处理,那就糟了。对于个体户来说,真的亏不起。
我读初中时,每天上学路过一个做冰棒的作坊,看到他们制冰棒,也就是铁皮模具盒子,灌满调配好甜味素、香精、色素的水,放一个大冰柜冻上几十分钟,拿出模具盒,底朝上,敲打几下,冰棒脱落,收在保温棉被底下,等那些卖冰棒的人来批发。现在想想,这样的产品实在是太没有品质保障了,垃圾食品妥妥的。不过那个时代就没有几件可靠的东西,商店里边卖的食品也就是饼干、糖果、罐头、麦乳精之类,以现在的质量标准,那些都不能算食品。
前几年开始又流行怀旧版的老冰棒,我倒也没有生出买一个来品尝一下几十年前的味道,不过,可以预料的是,现在的质量比那时的不知道好多少倍,如今哪里还有人敢用糖精,井水,色素,竹篾子,普通包装纸……来生产食品啊!
That’sall. CU!
扩展阅读
随笔:单车往事  随笔:手帐  随笔:风水如是说  随笔:花钱无感之叹
随笔:花钱的负罪感  随笔:鞋子的烦恼,之二  随笔:鞋子的烦恼随笔:洗澡的烦恼  随笔:拜年的烦恼随笔:春联趣事,小鸡一万,一死光蛋。
本公号发布原创文章内容涉及教育、生活、写作、时评、摄影、美图、随笔……每周六周日推送学语文、写作文、精品作文、语文教学、应考类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约拍:艾阮 13865835816微信:a_ruan2019 交流:QQ546141833传播信息,请点分享和在看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