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旬刊《大文坊》第三十八期(总200期)
目 录
卷 首:平静([美]戴尔·卡耐基 效轩 译)
诗歌坊:听雨(阿晴)
小说坊:三爷教子(宋承锋)
散文坊:也谈写文二三事(杨涛)
人物坊:三米之外看世界(吴荣莉)
书画坊:李明画作欣赏(辛江)
三米之外看世界
——也谈农民书法家马英武的撇捺人生
寒梅飞雪
我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经营日子,品味生活。故此,三米之外的世界,我几近空白,也无意涉足。近来,因认识了多多姐姐,一个纯净如山泉水,心态玲珑剔透的精致女子改变了我很多。于是,在她的引荐下,我认识了书法家马英武先生。
冰火两重天:水无两点难结冰,一撇一捺才是人
时间回溯到两千年那个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冬天,身为石门镇张湾村村长的马英武先生,锁定贫困户和敬老院,几进几出冒雪探望,实地解决村民安然过冬问题。在忙得不亦乐乎之际,突感异物堵喉,声音嘶哑,伴随剧痛。经过亲邻多次苦心规劝,马先生只好奔赴省城医院检查,竟为喉癌中晚期,犹如晴天霹雳炸响在亲人头顶。六个小时喉癌声带切除术后,又经历了恶心呕吐,贫血,脱发四次无以忍受的化疗。瘦骨嶙峋,面色苍黄,眼窝深陷,浓发稀疏,与原来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洒脱不羁相比,那种落差可以想象的。但马先生硬是“将那一笔撇了出去”,不在自怨自艾中沉沦,而将全部精力凝聚于书法艺术之上,点燃了生命的活力,再次开启奋斗的人生。在无数个白天黑夜,酷暑严冬,他都悉心琢磨着字体和寓意,用平淡的墨汁在宣纸上续写十八年的心愿和思维的精华。许是上天眷顾,宇宙中的那一方黑洞,独独为马先生开辟了一点点光亮的通道,让他再次以饱满的精力活跃书法团队之中。
马先生的书法不只是临帖,而是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字体,随意洒脱,率性而为,字体纵横遒劲,姿态飘逸脱俗。欣赏马先生的书法,犹如给劳累奔波的灵魂透进一脉清新,给疲惫的心灵打开一叶轩窗。透析马先生的字,能感觉到三米之外映射的一份不向命运屈服的活力在凛冽的寒冬勇敢地勃发,一缕生命的张力在寒风中怦然作响,一抹暖阳突破云层的遮蔽极力探出头颅的努力和亢奋。那种洒脱,率性,至真,至性,无以用语言来描绘。在洛南境内,“马体”书法,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释放和生活姿态喧哗的符号。马英武先生经历了冰火的磨砺,抛开一切世俗缠绕,随心而为,活成了真正的人!
“人”字两笔:一笔写自己,一笔写家人
马英武先生书法作品“平易近人”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2012年书法作品作为“十八大”献礼,被北京博物馆收藏。2013年应邀大陆赴台代表团书法交流,为台湾领导人写下“华台常春”四个榜书大字,在万人聚会上被授予“白马王子”的称号。2014年书法作品“居高而自远”荣获世界榜书联合会优秀奖;同年六月作品“凌云”再获“瑾润杯”榜书书法大赛优秀奖。2018年5月,获得首届“华山杯”全国榜书大展入展作品奖。另外他还是中共党员,洛南县人民代表(86年至89年),历任十二年村长,三年支部书记,六年监委会主任(95年至2O15年),从1970年习书写字至今,每年为村上、镇上、县上春节义写春联约二千幅,约计六万幅之多,参加本县内文化下乡义写百余次。参加商南、丹风、山阳、镇安、柞水、洛南、商县、河南、山西、山东、四川、上海、港澳台、北京书法交流上百余次。全国境内集体、个体书写条幅无法估计。报刊、电台多次报道。村镇、学校、厂矿企业、景区也题了不少门头牌匾。如今只要马英武走到那里,那里就会卷起一股旋风。因为如今所有的人都以“书法名家”看待马先生。他得到了中、省、市县书法家同仁及政界人士和广大普通百姓的一致好评和赞许。大江南北,川里川外,三教九流,喜欢马先字的人不计其数。由此可见,马先生自己的一笔精彩万丈,无悔无憾。
另一笔也是锦上添花,好花连株,如月缀星,日月辉映。走进马英武先生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德治家,以信立人,以勤成人,以爱暖人。”这十六字家训赫然悬挂于正厅之上,滋养着一家老小。妻子三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侍双亲,育儿女,尽心尽力,无怨无悔。每每三朋四友登门叨扰,从来都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阳光满面,其乐融融,“以爱暖人”!两个女儿均已大学毕业。大女儿比起马先生有过之而不及,酷爱书法,虽然年纪轻轻,书法作品已在省城颇负盛名;二女儿独独钟情唐寅书法,临帖功夫自是了得,刚刚而立之年,书法亦是受到各界人士赞誉。在中国“莲花杯”庆祝澳门回归四十周年中青年书法比赛中,姐妹俩荣获一等奖。马先生的撇捺人生浓缩的家训,是幸福、和谐、包容、尊重、付出和努力的映照。
撇捺人生:一笔写过去,一笔写现在
在马先生的字典里,没有最好,只要更好。就像“球王”贝利踢得最好的球永远是“下一个”。探索苦练书法,艺术永无止境。过去虽然春光无限,但现在更值得恣意挥洒。坚持阅读书法报刊,更新思维,刷新每天的视野,让时光隧道的那些五彩的炼金石沉淀成头脑活跃的信息量。虽不能刷洗岁月赋予自己的风尘,但保持不竭的活力。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精力,四十岁的思维,确实让年青一代感佩万分。一份执着的坚守,每天四个小时书法训练,无事从不间断。但凡受邀,如果不能读书练字,那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即使在参加全国榜书大赛颁奖活动的行程中,也未间断修炼书法。以床为案,静心练习,惜时如金。这个大数据时代决定,我们生活的大部分人已经被这个社会淘汰了。我们的生命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加速的滚滚洪流之中。未来的世界,吸引眼球的事情越来越多,数据更新的速度越来越迅速。但马先生以他不屈的奋斗和全新的视野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所有的转型当中,唯有不放弃学习,用全部的精力去坚守自己内心至爱,并为之不弃付出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马先生早已通透的参悟了个人的执着,用洒脱,用付出,用爱心,用情怀来谱写时代的音符。这是一个生活在凌晨两点的艺术家,面临的是黎明冲击时代名人随时鹊起的时刻,没有用过去的温床来温柔的应对今天的信息量,而是用实实在在的墨香的经历完成自我的体验。这是一个看中体验的时代,唯有体验才是生活的真谛。
“盛世乡愁”的时代价值体现对农村久远的回忆,稀疏的远离城市的那份软化的文明仪式。马英武先生似乎从这份对故乡的爱里觅到一份慰藉的思绪,从不爱参加社会组织的他欣然成为“盛世乡愁”爱故乡小组成员之一。那次在“盛世乡愁”书籍首发式活动现场,我才算是真正认识了马先生。那天凡是在场观看挥豪泼墨的人,都会用敬畏的神情观看马先生恣意挥毫而噤若寒蝉,也包括我。虽然仰慕马先生的墨宝,但也不敢冒冒然求字。在多多姐姐的介绍下,马先生非常客气的表示,一定为我写一幅字,内容由他定!原因是我在洛南女子诗社成立的授牌仪式节目主持时的从容淡定,灵动发挥,给马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颇感意外,马先生真是传说中说的“以才华看人,以品行赠字”的人。虽然我没有啥才华,但善良真诚也算质地醇厚。更加感佩马公为人。
只见马先生饱蘸浓墨,一笔落下,酷似山间幽兰一般的字体跃然纸上;提笔清欢,再次按下一缕清风直扑鼻翼而来。感叹之余,一株梅枝傲然而出,笔法轻重恰到好处,更令我惊叹的是那最后的“骨”字,节节骨头铮铮显露,似乎寒风中的傲雪斗霜的梅花,笑对今天的这份冰凉世态。似乎是笔下划过一道闪电,瞬间留下了黑色的字魂。惊叹之余,方才惊醒,马先生已经为我写好“兰风梅骨”字样。真是感谢万分!
马英武先生笔墨的可贵之处在于率情率性、天真烂漫的真实性情的流露,其人其字,带给我们最可贵的是一种创新、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构筑。披沙拣金,力透纸背的书法,也不乏其人,但像马先生这样用心用意真诚待人的书法家已是为数不多了。在现今数据为上的时代,繁华的追逐已是主流,艺术成为人们满足欲望的一块烫金的砖头。艺术作品是时代精神,个人风骨是艺术的底气。“有境界自成高格”。马先生热情爽直,率真随性,只要投缘对品之人,他都会乐于赠笔墨于人。每次给朋友写字,他都临场发挥,将对方秉性、情趣、爱好集中一体,自拟内容,竟是极富文采,诗意画意及其契合对方心意。马先生是活在当下之人。
人字有两笔:一笔写对手,一笔写朋友
作为洛南这一偏僻山城,书画名家倒是为数不少。画家杨浦欣,深受陕西兰竹画法领军人物杨林兴先生的书画熏陶,深得其父兰竹技法真传,其多幅作品被中国墨宝艺术网、厦门张雄艺术网、人民艺术收藏网、人民艺术家协会收藏。他的作品里,形式美和意境美得到了高度的结合。书画评论家李建平在文章里写道“斋有浦欣的墨画,如同有了一剂清凉散,身心在这个浮躁的俗世有了笃定和归属。”书法雕刻家闫英杰,写篆书“瘦梅舞雪,春风拂柳”,喜好篆刻艺术,商山印社社长,是商洛篆刻先锋人物,又名“闫一刀”。作家刘剑锋写到:“凭着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喜爱和超出一般人的悟性以及勤奋,其篆书和篆刻艺术成为洛南乃至商洛书画界一道特别的风景。”他的书房取名“墨石斋”,无论是用毛笔,还是刻刀,他都是用心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而且现在也算走的有声有色。书画家刘会军,儒雅大气,永远的谦谦君子,永远的干净透亮。人如其画,似乎幽居山林的智者,每幅山水画里都透着道家思想的空灵,儒家思维的仁爱;那兰花,要么半坡扶摇盛开,要么岩层努力绽放;那牡丹,风雨中摇曳灿烂;那菊花,风霜下泼洒自然。朵朵花儿幽香飘飘,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品如其字,圆润通达,横竖有致,撇捺有型,精神饱满,棱角分明,却百看不厌,吸引各层人品赏。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能从他的字画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心情,或感受,或品性,都多多少少有心灵的碰触擦燃的火花在闪现。书画家贾华侨,平行高洁,境界高尚,德高望重,书画之界的领导者,是仓颉书画院的院长,几十年如一日,为洛南的书画学子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是大家心目中最有领导能力的画家。马先生与他们均是推心置腹的好友。常与贾华侨、闫英杰、杨浦欣探讨书法精髓,精进技艺。与刘会军更是息息相通,书法印章一竿子家伙什都放在刘会军老师处。
李嘉诚说:“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也会变得平庸。马英武先生虽为一届农民,却终将对手活成朋友,撇开利益只谈艺;方寸之间,以诚相待终是友。
撇捺两笔:一笔写坦诚,一笔写大气
有天傍晚时分,马英武先生邀多多姐姐参加一品菜宴会。我被多多姐姐“保密拉套”。到现场一看,妈呀,都是书法界的大腕啊!立时浑身就很是拘束,内心不由自卑起来。谁让平时那么无知,不学无术呢?这下,露怯了吧?那也只好硬着头皮坐下来。看大家都很随和,很平静,宴会上很坦然,罩着明亮的灯光,觉得很是温馨。我慢慢也就不那么紧张了。后来方知是马英武先生邀请的朋友品菜聚会,我倒是误打误撞亲身体验了一次和大家们一起畅聊的机会。
宴席上印象最深的是洛南特产砂锅豆腐。老板徐志军说,这是咱洛南境内自己生产的砂锅,洛河水打造的豆腐,经过师傅的手进行精心调制的,特请各位品尝。那豆腐软嫩淡黄,菜烂熟,味清香适口,平淡素雅,朴实无华。在平淡中给人们一种自然原始的味道。就像做文章,论文字,交朋友,看的不仅仅的表面,而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求。席间,马先生谈起了“书法被盗”事件。说是那次马先生几位同窗承包“鑫帝大酒店”,开张之际,马先生所书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大字被盗。同窗告知马英武先生,经调查原为仰慕马先生书法的熟人所为,随哈哈一笑。此人行为虽不光彩,却也没造成啥大的影响。马老师随即补写一幅重新赠与同学。别人打趣他,他笑说:“盗字之人也是爱字之人,没其他恶意,没必要大张旗鼓再追回。若真实喜欢,就当赠送。”此话传为美谈。
席间谈起另一桩趣事,说是“丹凤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开幕式现场,马先生早早来到售书签名会场,请贾平凹先生为书签名。宴会期间,陕西省著名女作家东篱正预给贾平凹老师敬酒。却不知贾老师已答应和马先生合影。说时迟那时快,马先生听贾老师刚一答应,立即来到贾老师身边,于是就出现三人在一起的画面,显示的画面似乎是东篱老师给马先生敬酒,马先生在和贾老师合影。违背二人最初意愿,因彼此不相识,便埋怨了起来。怀揣各种不开心,便各自散了。回家以后,马先生颇感不安,毕竟东篱老师为女同志,那是一次误会,人家埋怨几句,自己陪个不是便好,何必惹人不快呢?于是懊恼万分。终是在“清风高谊—费秉勋与贾平凹师生情谊展”的聚会上急切切找到东篱老师,诚恳道歉,互陪不是。最终成为好朋友。东篱老师在她的朋友圈写到“马英武,确实名副其实,英武豪迈,兄弟他专门找到我,表示道歉!其情真挚,其态友善,我闻之言,亦惭愧之极。兄弟邀我合影,并握手高举,似台湾选举常用之手势。”一份情谊,两份感动!大丈夫不拘小节,大气洒脱,可见马先生受之无愧也!
在现今社会,无拘无束,赤子童心随心所欲,自然真实不逾距,坦诚谦和真性情,真诚善良不拘小节,更是难得。犹如马公为人。亦犹如这次畅谈。
性情人生:一撇一捺写人生,最是痴情话真人
纵览马先生朋友圈足迹,我发现,马英武先生对艺术的喜好,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视频显示在商山印社和朋友相聚,朋友们一遍用筷子敲着桌沿打节奏,一边摇头晃脑唱着曲,完全忘我的沉醉于音乐的情境,很是感人。据说,马英武先生原先已是有一副好歌喉的,常常吹拉弹唱也是能人的,也就是做了手术之后唱的少了,可对音乐的爱好却丝毫不减。还有马先生六十华诞之际,十几好友聚于华阳酒店,还有西北歌王吴栋,洛南剧团有名歌手史峰专门为马先生高歌助兴。朋友们各种动作大节奏,也是热闹非凡。马先生与画家几乎都是朋友,更别说研习书法了。那更是进入疯魔境地。有在石门,石坡,巡检义务写春联,有站着挥笔泼墨的,有蹲着狂草福寿的,有悬空书写对联的,还有伏案肆意泼墨的。
2019年1月25日,我有幸亲自观摩了马先生蹲于地上提笔书写不同福字的洒脱。马先生边写边说,提笔的轻重,按笔的圆扁,就像“海纳百川”,那“海”深不见底,真真一片大海的深沉;“春华秋实”犹如人的一生,“春”的盎然“秋”的厚重,都让人感佩万分,“鸿运千秋”“品茗论道”每一副字都会让你有种身临其境的质感,有种透过生命的想象和通透。给每个人写同样的字,也会有不同的运笔和姿态。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很震惊,这哪是写字啊,分明是用笔在挥洒生命的质地人生啊!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一个痴情于艺术的人,已经不会去选择是蹲着写字,还是趴着写字了。世界是多元的,个体是独立的。现在的社会塑造了视觉物像的感官,替代了想象的空间。就像更多的视频头像缩减了文字阅读的美感。我从未想象过一个农民书法家对艺术的那种沉醉和痴迷,对情感的那种执着和看重会达到马先生这种程度。仿佛就是一眨眼,人生已过半。前方是向往的将来,回首是昨天的记忆,而今天就在脚下。昨天已回不去,明天依然未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马英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活在今天,活在当下的人。
人生写好自己的一撇一捺实属不易。而能用笔恣意挥写自己人生,对所钟爱之事坚守执着,是站在三米之外透视世界的人。
一如马英武先生。
寒梅飞雪,本名吴荣莉,就职于洛南县教研室。阳光温和地抚慰平淡岁月的花香。有多篇作品刊发于《山泉》《洛书》《商洛文化》《陕西文学界》等期刊。诸多散文亦见诸众多网络平台。钟爱文学,痴迷于文字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