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谷玲玲诗10首 【228期】

前沿诗人
谷玲玲
作者简介
谷玲玲,女,江苏溧水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发表于《中国企业报》《海燕》《鸭绿江》《青春》《作家天地》《辽河》等报刊杂志,著有小说集《暗香盈袖》、长篇小说《此去经年》等。
朗诵者简介
李玉君,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营口诗词学会秘书长,营口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随笔、小说、诗歌等作品散见于《海燕》《阳光》《辽河》《营口日报》等报刊杂志。本人酷爱朗诵,愿用声音为好诗歌再添上一双翱翔的翅膀。
谷玲玲诗歌10首

1城 墙
这座城墙在你眼中是无形的
因为我允你特权
它高高耸立,外人不得入内
风云无声,在城堡上空涤荡
言语,时事……许许多多的不经意
来来去去地变幻
终于有一天,你讶异看见
“这里原来有一座城墙?没在意啊!”
“是,它一直都在。”
问的人,漫不经心
回答的人,波澜不惊
2诗的骨头
用手挤一挤,诗里有没有骨头
有没有一点硬的东西
骨头会说话,骨头会唱歌,骨头会疼痛
知道疼说明肌体还算健康,还有救
循序渐进的病往往没啥痛感
比如癌,发觉时已是晚期
文字没有痛感,思想有痛感
诗歌原本没有骨头,但诗人要有骨头
3 城市孤岛
一个格子一个格子,远望去
整齐划一,分辨不出水泥高楼里
家与家之间的不同
大雾弥漫,似海水覆盖
在广袤城市里一个人呼喊
声嘶力竭也无人听见
机器轰鸣,噪音掩埋真相
二十四小时营业店里人来人往
城市漂浮在茫茫水面
生活其中的人面目模糊
只有影子冰冷穿行
天天见面,完全陌生
4 侠客行
我的梦是在讽刺我吗
梦中的我侠肝义胆,四处打抱不平
轻功了得,可飞檐走壁来去无影
爱憎分明,一柄长剑随身携带
现实的我胆小如鼠,优柔寡断
遇见不公正的事不敢挺身而出
几句良心话只敢小声嘀咕还怕人听见
路边施舍时听人说对方是个骗子
便心生悔意,觉得不该多事
情义江湖只在金大侠的小说里
老徐的武侠世界越走越远
侠客的背影在西风里逐渐消散
仗剑天涯的豪情被一个个铜板绊倒
半死的灵魂挣不脱一张巨大的网
我的剑,在梦里一跃而起
5 懂 得
绿蚂蚱一生只活过三个季节
让它怎能理解万里雪飘的大美
各执一词,仿若各持真理
鸡同鸭讲,争成两败俱伤
不能因一粒砂子迷了眼
而否定整个世界
只有麻雀整天叽叽歪歪
飞翔的苍鹰从没工夫闲聊
不同频率的人相处
懂得,是一件翻山越岭也
——无法抵达的事
6 南 国
南国的春天温暖潮湿
巨大的花园仅容一个人停留
植物分泌出旺盛的荷尔蒙
许多树和花都叫不出名字
以为相思只是一种传说
躲在诗和酒里不发一言
一棵不起眼的树疯长着叶子
我不知道它在秋天会结出红豆
写给你所有的诗里总共就一个意思
其余文字皆是铺陈
截取赋、比、兴的前半部分修辞
远兜近转
最终,我还是没敢直接说出
7 吠
小时候,家门口有一条恶犬
我和同学经过时它总对我们狂吠
每次我们都小心地慢慢走开
——不能快跑,跑了它追的更猛
有一次,同学终于忍无可忍
鼓起勇气捡一根树枝驱赶
恶犬精神一振,吠的更凶
同学不甘示弱,难道人还怕狗?
结果同学被咬伤,打了好多天疫苗
老师:狗是动物,你们跟它较什么真!
我们:难道任由它天天对我们吠?
老师:它是狗,谁不知道呢
离远点,躲着就行,别作无谓牺牲
时隔多年,老师的话我竟差点忘了
8 回 声
奔腾的浪,卷起千万堆雪
海平静的时候像一张温柔的床
过尽千帆,终究未见你来
这荒芜的热闹,始终与我无关
肉身死去,腐烂,掏空
只留一个空心的壳
时空转换。安静地笑
细软沙滩的温度留在相框
没有心的硬壳被捧在掌心
放在耳边听——"我能懂,
“你心里有海浪的回声!”
9 铜钱草
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清水
铜钱草的根裸露
气息在水中游走
头顶撑起一片干净绿色
一面面小小的旗帜
是铜钱草玲珑剔透的心
明明不染一丝尘埃
却被命名为“铜钱”
徒惹人们耻笑
皆因人们眼中看到的是金钱
铜钱草就这样被动贴上标签
有时候,别人说你是什么
未必是你真实本身
10冬天的大树
枯萎的叶子在冷风中落尽
大树裸露出黑色筋骨
细小枝条探向高空
身子足够挺立,是以安然
鸟巢藏不住身,鸟儿住着也不惊惶
姿态清冷,却非冷漠
弯曲的河流呼应树根的脉络
——暗流涌动
一场白雪铺天盖地而来
地下的力量始终静默

中国新媒体文学
诗歌评鉴
好好活着,就能懂
——评谷玲玲的诗《懂得》
惟庄
当今,哲理诗见得太少了,鲜有人触及它,不舍得花时间深入钻研。忽然有一首诗在眼前一晃而过,而且颇具多姿多彩的成色,尚有几分理性在,促使人思考,又深感具备了诗歌的深意,深意中涤荡着诗情,关涉于娱乐之外的新的领域。就此,岂止能放弃,更要拾掇起来,认真品味一下,做出另一个不寻常的阅读。谷玲玲写的《懂得》这首诗,未有抒情内敛的意象化,没有景物描写,却蕴含着逻辑思维的哲理性,读懂它,须剖析其内在特质,便会发现她的文本大体可归为哲理诗的范畴。
恰如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告诉我们,“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诗歌创作,决计归类为语言的精华,无论在什么时候,何时何地,一旦插上了语言的翅膀,赋予了思考能力,仿若诗歌创作的另一种命题,实际上,也是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
读谷玲玲的诗,不能说无连贯性,也不能够认定跳跃性太大。最起码,哲理诗本身不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情意虽在,但是必须理解其中的哲学理念,好让人审视它隐逸着的深邃的意思。如“绿蚂蚱一生只活过三个季节/让它怎能理解万里雪飘的大美”的一节,明辨了一个基本道理。生命之短,不在乎它的寿命期有多么漫长,却要懂得洋洋洒洒飞扬着的美感质地,给予了更多人、更多物象美丽撕裂的形象,充满了美丽的宣泄。所以,只要生命持续不断,把持好本位主义的色调不分离,好好的活着,坚持下去会做得更好,当然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懂得活着的意义。
转一个段落,总结一把为何而活,活在当下,就懂得真理何在。这“各执一词,仿若各持真理/鸡同鸭讲,争成两败俱伤”一节中,不同种类的生命体持不同想法,它们都保持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论体系,自己活着的原因,各有各的道理,谁都不服谁。最后,你来我往,所争辩的结果,自然而然的没一个统一的答案。随之,形成“两败俱伤”的惨状,再无需分辨孰是孰非,其义自见,便完全可以理解这种结局了。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局部决定不了全部,倘若遮蔽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当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刻,就只有闭眼说瞎话的份儿了。所表达的意思是说,“一粒沙子”不可能否定“整个世界”,胸怀坦荡,开阔视野,放眼全局,方能领略整个世界的精彩。在“不能因一粒砂子迷了眼/而否定整个世界”一节里,是告诫人们眼界不能迷糊,认识事物的方法很多,但绝不能因小我而忽略了整个大我,从而,无所顾忌地否定看不见的世界。假使人生在世不称意之时,活着就好,活着,慢慢会懂得一切事理。
往后,细化到了具象中的实际问题。好像濡染了哲学思辨的意义,各走各的路,各说各的话,在“只有麻雀整天叽叽歪歪/飞翔的苍鹰从没工夫闲聊”论述中,这“麻雀”不停止地饶舌,喋喋不休,低语一般叫人厌烦。它活着的方式,就是一张嘴巴的启程开合,不计较他人有别的什么想法。可是,这“苍鹰”具有着飞翔的本事,向往翱翔的博大天空,遭遇到了麻雀,当然是,爱理不理了,懒得跟它一唱一和。它活着的意义,是高大威猛,迎击风雨中的苍穹。至此,谁都会懂得苍鹰那一个威武的身姿,原来如此凌驾于麻雀。
活着,就懂得一些物事。正如谷玲玲最后写的“不同频率的人相处/懂得,是一件翻山越岭也/——无法抵达的事”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物与不同的人,他们都兴奋地活着,懂得生存状态的现实感,懂得自身的生命力。
评鉴诗人简介
惟庄,原名何伟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某机关单位。出版诗集《新启蒙诗选》《一次步行的起始》《半分甜度》及散文集《碎步之轻》《月亮湾下》《似鱼儿游动》《追忆那一个古老现场》等。荣获第二届上海诗歌节创作一等奖、江西省谷雨诗歌奖等文学奖项。
通向孤岛的道路
——评谷玲玲诗歌《城市孤岛》
张国安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住进钢筋水泥的丛林。他们像一只只鸽子身处越搭越高的鸽子笼,一道冰冷的防盗门将人与人之间隔开,还不忘加上一把密码锁,只能透过猫儿眼警惕地打量这个人间。于是,人与人之间擦肩而过,形同陌路,城市犹如孤岛。
汉乐府中有大量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唐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是现实的倒影,诗人谷玲玲继承诗歌“缘事而发” “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将目光投向身处的城市,远离虚无和高蹈,写下令人警醒的诗篇《城市孤岛》。
“一个格子一个格子,远望去/整齐划一,分辨不出水泥高楼里/家与家之间的不同”, 开篇诗人选择以远观的视角,总写孤岛的架构,“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孤岛是一个个体的,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具象也是抽象的概念,在诗人笔下它是一个在“一个格子”,也是“一个格子”连着“一个格子”。注意远远观望,并不是袖手旁观,更不是冷眼观看,诗人将满腔热诚藏在心中,冷静只是表象,“远望”实则是一次渴望“走进”的过程,“分辨不出水泥高楼里/家与家之间的不同”道出诗人走进“孤岛”之后发出心灵的呼唤。
“大雾弥漫,似海水覆盖/在广袤城市里一个人呼喊/声嘶力竭也无人听见/机器轰鸣,噪音掩埋真相/二十四小时营业店里人来人往”。第二段以白描手法勾勒“大雾弥漫,似海水覆盖的广袤城市” ,其中“一个人呼喊/声嘶力竭也无人听见”即是实写,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写照,充满无法走进“孤岛”的孤独无依感,“机器轰鸣,噪音掩埋真相/二十四小时营业店里人来人往”,只能听见“机器轰鸣”和“掩埋真相”的“噪音”,这些“工业化”的产物也包括“二十四小时营业店里”来来往往的人,人来人往本该是一幅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和谐画卷,但是在诗人冷峻的笔下显得那么冷漠与凄凉,来来往往不假,各行其是更是真。
“城市漂浮在茫茫水面/生活其中的人面目模糊/只有影子冰冷穿行/天天见面,完全陌生”。第三段逐渐清晰的“城市”又模糊起来,像极了这些“生活其中的人”,他们(她们) 面目模糊,“只有影子冰冷穿行”。结局振聋发聩,“天天见面,完全陌生”将小诗提升到一个博大的境界。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告诫。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是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天天见面,完全陌生”,虽然没有“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那样一针见血,直戳要害,但是同样一语中的,道出生活的真相。而这个真相是我们司空见惯,却又熟视无睹的生活的本真。在目前这个大量虚无和凌空高蹈作品充斥诗坛的当下,诗人谷玲玲一句“天天见面,完全陌生”显得多么真诚和可贵。它彰显了一个赤诚诗人的良心——一颗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赤子之心。
评鉴诗人简介
张国安,笔名尘子、章印,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溧水区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丘陵文学尘香诗选刊》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潮》《青春》《芒种》《鸭绿江》《延河诗歌特刊》《辽河》《散文诗世界》《作家天地》《青年文学家》等,出版诗集《后知后觉》《丘陵歌》(主编)。曾荣获网络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诗意湖泊征文诗歌组二等奖等,作品入选《江苏诗歌地理》《2018年江苏新诗年选》等。

诗歌语境在铺陈的设计中留白
——评谷玲玲诗《南国》
冯岩
诗人谷玲玲的《南国》是一首设计别致的爱情诗,诗歌的精巧之处就是留白。世间的爱情从《诗经》里就有记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相思之苦的最高境界,延续千年,而诗人谷玲玲没有照搬一个字的古人笔调,而生成的诗意在超越中悠远流长。《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诗经里的相思爱慕之情有所掩盖,但是爱情之笔的浓重还是让过目的人能脱口而出。诗人谷玲玲避其经典中耳熟能详的“熟”,创造了画龙点睛的神笔,恰到好处地点到南国特有的相思物,题目设计就花费诗人一番心思,而诗歌的意境从一棵疯长的树说起,结出的果实落到诗人抛开的内核“红豆”,诗意延续的遐想为最后定音落下伏笔,铺垫的笔墨让读者惊诧技法的运用。
“南国的春天温暖潮湿/巨大的花园仅容一个人停留/植物分泌出旺盛的荷尔蒙/许多树和花都叫不出名字”。南国春天的湿润是万物生长的起始,而巨大的花园却只能容下一个人。相爱的世界里容不下更多的人,无论时空距离还是视野之内的空间。花园里的植物分泌出荷尔蒙,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象征着人类爱情的激素——荷尔蒙,这个抽象的词汇把情感具象化,植物有了人类的情感,恰当引出诗人落笔的余音。而在芸芸众生的花园里有几处花草我们能喊出名字,在大千世界里又有几人我们能喊出名字或记住名字。人与树形成了对比,诗人借树的情感抒发人的情怀,笔到之处,像削了尖的木桩,棱角让人过目不忘。
“以为相思只是一种传说/躲在诗和酒里不发一言/一棵不起眼的树疯长着叶子/我不知道它在秋天会结出红豆”。诗人谷玲玲把人物的情感洒在相思之苦的诗和酒里,不让情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免得被太阳灼伤。借喻一棵一语不发的树抒发一份“红豆”的相思情,在此,本诗有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真正意义。
诗人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谷玲玲只用红豆这种相思之物,在树的隐喻中层层剥离主题的内核,让一首诗有铺陈,有过度,有想象,更有史无前例的含蓄,点睛之笔让整首诗活灵活现地表达了情感的内涵。
“写给你所有的诗里总共就一个意思/其余文字皆是铺陈/截取赋、比、兴的前半部分修辞/远兜近转/最终,我还是没敢直接说出”。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谷玲玲把远兜近转,拐弯抹角诗人表达的情感,重重地压下来,而用的依然是铺陈。情感的伏笔只说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却没敢说出,诗歌的留白和诗人情感的矜持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掏心掏肺地等待落实成果的秋天等待红豆的红。
评鉴诗人简介
冯岩,高校教师,喜欢文字。有小说、诗歌、散文、翻译诗作品散见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奖。译著《种子是花开的过去》《时间称出的重量》;主编《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
新媒体文学书讯
《中国新媒体文学诗歌评鉴》合集拟2021年初左右出版,CIP数据书号,300字内简历和生活照一张,诗歌精品2首,平台精选一首写评论入书(20行左右/首,发表过的诗歌精品作品亦可)。诗歌评论千字+详细通联地址,有千字诗歌评论直接可带来;没有评论新媒体评论部安排撰写千字评论,订阅样刊2本。新媒体文学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2020年11月22日晚8点截稿。(13600474442同步微信)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
新媒体文学同题诗《一只鹭鸶面对溪流,假装睡着了》12月4日周五晚8.00–9.00群内收稿,精选优秀作品刊报纸副刊,请参与的诗人保证质量,避免错字。届时《新媒体文学》微平台刊出诗人们作品。(注:同题诗不超20行)
新媒体文平台诗群
新媒体文学平台开设诗群、诗社专栏,现代诗15-20人。每人20行内精品诗歌一首、简历200字内一份;组稿诗社社长或主编的生活照片一张,诗社介绍500字内。组稿诗社、诗群可在下方平台留言联系新媒体编辑部或联系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电话/微信)。
新媒体文学名家 前沿诗人
名家、前沿诗人诗歌10首,简历(300字)、照片(横板一张)。平台精选一首朗诵,并附加评论,作者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精选评论(千字)纸媒《中国新媒体诗歌评鉴》选稿。届时新媒体文学平台推送.审稿、收稿主编:孔坤明13600474442(电话/微信)。
新媒体文学赞赏说明
新媒体文学个人专辑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10%归朗诵者,20%归评论者,10%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作品不发放专辑稿费,合集不发放稿费)
●关注新媒体文学,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新媒体文学II 名家:王爱民诗10首【第18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宝籣诗11首 【186 期】
新媒体文学 II 名家:麦豆11首 【190 期】
新媒体文学II 前沿:陈红为诗10首 【第18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诗人:周文格10首 【203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陈鹏12首 【204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皓10首 【20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厉雄诗16首 【21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杨孝洪诗10首 【217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优伦诗10首 【220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窦玉萍诗10首 【221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贾虹月诗10首 【222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耀斌诗10首 【225期】
新媒体文学 II 前沿:李李诗10首 【227期】
《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诗集出版发行【208期】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