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忆 电 话
谁是电话首创人,一说第一个电话发明专利获得者,英国亚历山大?贝尔;一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认定的电话之父,美籍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仅管众说纷纭,各有其辞,改善世界通讯,拉近地球人间的距离确是不争的事实。
人们享用电话成为一种向往,拥有电话成为一种奢侈品。
我第一次触及电话是10岁爷爷病故,陪叔父夜行一二十里路去县城邮电所挂电话给在西安工作的哥嫂报丧。
那夜没有月亮,不见星光,天空像罩着层黑帐,伸手难见五指。叔父拉着我的手,走的飞快。敲开邮电所的门,已是夜半时分。说明来意,缴过押金,业务员摇了几圈电话手柄,告诉对方哥嫂的单位及姓名。然后让我们在窗外等候。
等着等着,我躺在条櫈上入梦,叔父靠着墙也扯拉起鼾声…等电话整整等了一宿!早上9时多才终于接通了哥哥单位的电话总机。虽然慢归慢,但却省了多花钱坐火车跑几百里路去趟西安。内心还在感谢社会发展和电话机的发明者。
新闻的生命在于事实与快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戍边,一封家书,一篇稿件常常路上要走十天半月,大雪封山还消声匿迹。做了媒体特约记者享受电话投稿的方便。虽偶遇风雪暴雨,电线刮断电杆折身电话变哑。总体讲电话真好捷达迅速,不误事。这边口唸,那方机器录音,很快就能到编辑的案台。许多好稿,获奖新闻都是通过电话发出去的啊。
那年,主政一家全国机电行业报,因相关技术要求,几家印刷厂都不愿接活。托朋求友联系到一家省级企业的分支机构,试印也己通过。在签约时对方别出心裁。提出为了保证质量需给负责印刷厂的女士家装一部电话。报社所有领导,几十个编采人员,无一人家有电话。但路已至此,揭牌的日子确定,嘉宾邀请函悉数发出。怎么办?人家是按着牛头喝水,不喝那由得了你!一部电话的行价一万多元!报社全体员工一月的工资。心痛啊!既是如此,还强装笑脸地给人家跑前后地拉线装好电话。
四十年前,在许多“大型二类”国企中层以上骨干人群,家配装“公话”是岗位职务的象征。需向主管上级申请待批指标。其配装的原则是先正头后副职,先经销后科技。政工后勤靠边看。当时作为一个宣传机构的领跑者竟也享受配装“公话”的我,至今为迷。尽管位列最后之最后,仍为荣耀,宣朋告友,”我家有电话了…”
国企改制,企业以零资产被私家收购,“公话”自然寿终正寝!但总是一段历史,一种兴高采烈!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放管服”政策的落实,电话开始走进普通人家。我在第一波就申请到了安装指标。特意挑选了紅色机型,带9的号码。装机那天全家人都在场,喜笑颜开!名正言顺的有了属于自己所有的一部家用电话。电话号码还印上了工作名片。
……
前多年,就有朋友笑我的小窝竟然还卧着一部电话。随后转来了一副帖子:手机真好,真厉害。智能机干掉了电视机、收音机、电话机、照像机…他劝我文化人需带头与时俱进,趁早拆除那落伍的电话机吧。儿女和我家首长接受了朋友的观点选边站。我的想法相悖。客观讲随着手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电话的功能同样在加速拓展。比如从单纯的通讯,增加了购物、指路、答疑、陪聊、听音乐、天气预报…
电话必竟是科技发明的成果,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和福音。
电话是工具,工具必有用。手机普通到智能,诺基亚、三星、提升到华为P40,一款一款的更新,电话依在。公差私出,境内境外,无论走多远到什么地方,电话问声好,报个平安。陪伴数十风月,喜怒哀乐情悠切。山在水在,日月同辉情难分。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电话这种机构倘若依存,我家的电话就在。擦拭维护,按月足额付费。因为,电话是家的一部分。
2021年元月3日
作者简介
王正华,男,1945年5月2O日出生。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镇人,大学文化,高级记者。曾在西藏戍边,剿匪、参战。现为陕西省报刊审读员、陕西省传播学会原秘书长。
从幼喜欢文字,热爱写作,曾任媒体记者、编辑、总编、总监等。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西藏日报、中国机电报、延河、西安工人文艺、湖北企业家、善天下、今传媒及人民、新浪、网易、宜君文苑、雪域岁月等网络平台,刊发各类作品千余件。
出版6O万字博文集《打捞记忆》《牵念》。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