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作家风采录{23}天水十作家散文选2

西府作家风采录{24}天水十作家散文选2
白尚礼散文《泥土的味道》,曹子介散文《油菜牵魂回故里》,郭明祥散文《天水贾家公馆》,邓书俊散文《如画的花桥村》,冯春霞散文《令人向往的诸葛古镇》
&&&&&&&&&&&&&&&&&&&&&
泥土的味道
白尚礼
每次回老家,走在乡间熟悉的小路上,闻着田野里散发的泥土清香,我被故乡清新的空气,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厚浓烈的乡情所感染,所陶醉。
如果是在每年四五月份回家,恰好能遇到一场牛毛细雨下过,整个空气中滋生一股新鲜的泥土味道,定会让你觉得神清气爽,舒逸盎然。此时,把自己彻底释放在空旷的田野中,张开双臂,敞开胸怀,大口大口地呼吸,骨头里都会渗进无数的清爽。这些还不算,再让带着温馨浪漫的雨珠儿给你一个意外的吻,整个身子飘飘然然起来,你伊然是个活脱脱的精神富翁。
记得有位作家曾写过一篇《乡村的泥土》,他写道:“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苍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我反复吟读这句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一次次被它深厚得涵义所打动和感染。一个人如果没有和农村打过交道,没有和农村有过切肤感受,他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认识,这么深刻的乡村生活见底。。
乡村,是一个人一生挥之不去的牵挂。一个庄稼人,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就会和泥土成为贴心的朋友,与它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甚至无形中会被泥土所感化,或多或少会带有泥土质朴和憨厚的脾性。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谁。一团泥土,就是一篇百读不厌的文章。我们的父辈读过,我们的兄弟姐妹读过,甚至我们的后辈儿孙还要继续接着读下去。
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诞生,继而在泥土里滚爬摸打,相依相偎。成年后,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又在与泥土相依相恋中逐渐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被泥土融化了。
从小到大,我们生活在泥土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变成一块活脱脱的泥土。泥土能够把我们的眼睛搽亮,把我们的心灵净化,让你变得明眸善睐,让你充满生活的灵气和激情,给你长大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面对着泥土,睁开你的双眼,你会惊讶,满眼都是碧绿的世界,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青的小草,漫山遍野的野花,随便一脚踢出去,黄澄澄的泥土会带给你不断的惊喜。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来故乡是泥土的化身,泥土是故乡的眼睛、灵魂和整个身躯。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泥土是有思想的,也是有丰富感情的。我们生活在泥土的世界里,我们感受着泥土的呼吸,倾听着泥土的声音,高兴着泥土的高兴,快乐着泥土的快乐,疼痛着泥土的疼痛。然后,我们在泥土的世界里渐渐老去,最后回归泥土的怀抱,把自己彻彻底底交付给挚情挚爱的泥土,最后变成一抔褐色的,紫黄色的,金黄的泥土,或者是柏油色的,五彩斑斓的泥土,完美的与泥土融为一体,紧紧无法分开。
在田野里,一个农人在精心的打理着自己的土地。在他的身后,整齐的田地在阳光下吐纳呼吸,放松着身骨在嗅着大地的味道。在他的前方,一头老黄牛紧贴着地皮,低着头用力,扶犁的父辈弓着腰,与黄牛配合的那么默契,一犁犁泥土在他们中间,舒坦成松软的海绵。小歇间,老黄牛便匍匐在土地上,大口大口地吸氧,父辈们将赤裸的双脚插进松土里,感受着土地带来的舒心快感。顺手捧起一捧泥土,放在鼻子底下深深一嗅,如饮一杯黄酒,甘醇甜美,令你心旷神怡,沁入心脾。
热爱泥土,就是热爱我们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写意。在我儿时,常常看着大人们匍匐在泥土里,甚至把自己的脑袋重重的埋进泥土,我总会不解得看着他们,难以想象那种动作的意义和内涵。后来,我也试着把自己的脑袋埋进泥土中,或者静静的伫立在田埂边,看着父亲与牛和土地打交道,我会一句不搭一句的问父亲:“您能告诉我泥土的味道吗?”父亲说:“你可以趴在泥土中闻闻看。“对啊,每个人对泥土都有着不同的感知,你能说清泥土的味道吗?或许,谁都很难品全它的味道,这就是泥土留给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弄明白的事实。
有时我会想,这么浅显的问题,我问了一遍又一遍,固执的让人难以理解,偏激的让人感到厌恶。是否,这就算我对泥土神圣的玷污呢?是啊,泥土就在我们脚下,自己闻闻不就知道它味道了吗?有时,看着父亲和牛亲昵,我想也许老黄牛最有权威回答,它吃草的时候,嘴巴一直紧贴着地皮。它休息的时候,整个身子卧在泥土中,匍匐着大地休息,哪能不知道泥土的味道。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轻轻捧起一捧,屏住呼吸深情地让鼻子与泥土保持最亲近的距离,一股旺盛生命的芳香,夹杂着祖先的血汗和身躯化为泥土的味道,更有花草,水汽和各种庄稼的天然香气的混合。我伸出舌头更深的感知,竟是酸涩苦咸,五味陈杂。或许,泥土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吧,自己也说不出个把道理,就是不知我的品味,能否在老黄牛那里,勉强算个及格呢?
在故乡的世界里顽皮,不知不觉就把自己丢了。等到发现自己已经置身在人流如潮的都市,懵懂的思想禁锢在柏油和钢筋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庸人自扰的时候,泥土就成了我这生无时无刻的牵挂。如今,生活在方格子中,时常会不断回想起故乡的样子。自己的根在乡村,心也时刻飘忽在乡村的世界里,那股泥土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的感觉,始终让人粗糙得真实,又原始得很自然。有时候,忘着窗外随风飘舞的落叶,思绪会习惯性的追逐着,好像心里也是漫天飞舞的落叶,萧萧瑟瑟思念之心油然而生了。或许,这就是依依乡情吧。
一个人,一辈子有着对故乡的留恋,对泥土的眷恋,离开了熟悉的土地,就会永远找回不到根,找不到以前的那种记忆和感动,于是便只剩下回忆在心中。其实,自己知道,一个始终钟爱泥土,离不开泥土,骨子里沾满泥土颗粒的人,只有穷其一生,把自己与泥土糅合在一起,才会感知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泥土的气息,泥土的味道,就是自己生活的味道,生命回归本位的味道。
作者简介:白尚礼,甘肃天水人。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以散文为主,诗歌、小说为辅。作品散见百余种报刊。有作品被数十种选本收录、选编。获各类文学奖项多次。出版散文集《岁月无声》《泥土的声音》和《泥土的声音》,文史集《铁堂峡》,主(参)编《天水诗歌双年展(2014—2015)》等多种书籍。
&&&&&&&&&&&&&&&&&&
油菜牵魂回故里
曹子介
刚进五月,武山油菜花的图片和视频刷爆了朋友圈。我认真欣赏着每一张图片,尤其是看到油菜花锦缎般的美图美景时,心情澎湃,激起了我重回故里的欲望。
客居武山二十余年,在我心目中,武山已经成为我的故乡,深深的烙印在心海。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庄稼草木,那里的文化地脉,以及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成为我生命中一部厚重的经典档案。
前几天,在决定要去武山看油菜花时,天气阴冷,阵雨接二连三,高山地区还飘着雪花。恰逢一个周日,便携家人一同前往,说来也怪,天气突然放晴,艳阳高照,雨后的天空格外蓝,像清洗过一样,难得的好天气,好像是专门为我准备的。
早上,从天水城区出发,顺着天定高速西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到了武山,在友人剪风的带领下,从武山县城沿城沿公路向南行进。行车不到10分钟,我们便来到被誉为古宁远八景之一的老君山脚下。
放眼远望,老君山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林海涌波,有太清胜境、石峡飞瀑、棋盘仙迹、鸡冠叠翠、朝阳古洞、锅底烟云、幽谷神泉等优美神话传说,是一个旅游避暑的好去处。迫于观赏油菜花心情急切,我们下车稍作停顿,继续沿庙峪沟向南。这条当年半路半水半坑的沙土路,原先只通到龙台镇,如今已经水泥硬化,直通到沿安乡,成为有名的城沿公路。
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数年不见,路两旁的柳树、洋槐已有碗口粗,整齐划一。窗外,山峦叠嶂、绿水潺湲。远处,油菜花金黄,隔着窗子,就能嗅到油菜花香。随着车子平稳疾驰,我亢奋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来到龙台镇马年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使我打了一个激灵。极目远望,“黄花烂漫满田头,画里春光眼底收”,漫山满野的金黄,漫山遍野的翠绿,错落有致,金黄若毯、翠绿如缎、公里似银带,村子红瓦白墙,文化广场整洁宽敞。人工精心播种的“大福武山”四个翠绿色大字镶嵌在金黄的油菜花间,异常醒目。那些奔涌而来的景色,像万马奔腾的烟云,装满了我的视觉,刺激着我的神经。“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唐人齐己描写的菜花,在这里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赶紧掏出手机,调好焦距,拍摄下美丽的瞬间。随着人工修建的观景台围栏,边走边摄,每一个角度,就有一种独特的享受;每一处风景,就是一片新天地。观景台上,人头攒动,视野辽阔,油菜花花海一览无余。远远地,就被油菜花花香牵住了鼻子。移步花海,蜂蝶翻飞,嘤嘤嗡嗡,好像在唱一首初夏的赞歌。小心翼翼地倚在地埂,任金色浸泡,任花香弥漫,金黄与醇香把我的视觉和嗅觉撞击得晕头转向。我是油菜花?还是油菜花是我?连我自己一时也难以分清。青山萦翠,碧海流云。好一幅盛大的立体油彩画!漫步在油菜花间,不知不觉中,看景人成了景中人。
依偎在温暖的阳光下,蓝宝石一样的天,不染杂尘,几朵白云在蓝天与山峦间徘徊,仿佛一伸手就可触及蓝天的肌肤。在龙台,在马年,除了油菜花和麦子,就剩下绿水青山和富氧了。
以前,我曾听说过婺源油菜花的磅薄气势,也知道汉中油菜花的浩渺无垠,但那些只是耳闻,真正目睹如此庞大的油菜花花海,我还是第一次。这几年,武山全力打造集生态长廊、天然氧吧、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镇域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尤其以龙台镇万亩油菜花海为依托,全面启动“金色花海,相约龙台”油菜花花海旅游观光活动,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带动了经济发展。
望着浩瀚的黄花绿地,聆听涧水激起浪花的脆响,享受空气中清冽甘醇的阵香,真是惬意极了。我们从观景台下来,行不多时,我们来到龙台金水湾渔场,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雅,水质清澈甘醇,虹鳟、金鳟等鱼结帮成对、鱼翔浅底,给人一种恍入江南的错觉。
离冷水渔场不远,一座佛门古刹依山势屹立在群山半腰,红墙绿瓦,风铃串串。剪风说,这就是慈云寺。
慈云寺山势雄伟,层峦叠嶂,草木葱郁,烟云缭绕,幽谷翠鸣,隐喻神秘的气息远离尘嚣、与世无争。据《武山县志》记载,慈云寺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处在丝绸古道南线支道上,与拉梢寺、木梯寺一起成为丝路上中西佛教文化交汇的的中转站,也是古丝绸之路越秦岭,穿礼县,过岷县,出陇山,上陇西的必经之地。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慈云寺原先叫早阳寺,传说李闯王兵败后只身逃到武山地界。一天,天气晴朗,闯王来到附近观赏山景,突然发现后边追来的官兵,他急忙隐藏在密林里。当官兵追到时,天空降下一朵云彩,落在早阳洼,把周围的山梁罩得严严实实。官兵在大山沟里搜了好长时间,不仅没见着闯王的影子,就连他们自己也差点迷路。追兵走后,闯王从深山密林里出来,这才发现眼前有一座小寺院,山门匾额上刻着“早阳寺”三个字。闯王心想:我说怎么会有云彩遮山,原来是此地神灵保佑了我。于是,他给寺内献了一百两银子的香资,并把“早阳寺”改名为“慈云寺”了。
三处胜景,各具特色,一日三游,乐此不疲。
从武山归来,我辗转难眠,翻看着每一张精美的照片,思绪,却一直在飘,飘向那些使人难以忘怀的,遗落在故乡的梦。
作者简介:曹子介,甘肃天水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在《星星·诗歌原创》、《飞天文艺微刊》、《中国诗歌大观》、《草叶诗人》、《西部新农村报道》、《天水文学》、《兰州日报》、《天水日报》、《定西日报》、《陇东报》、《天水晚报》、《秦州文艺》、《关山文艺》《武山文艺》等报刊杂志、网刊发表。
&&&&&&&&&&&&&&&&&&&&&
天水贾家公馆
郭明祥
在秦州古城,历代名人府邸、大户宅院等古民居院落众多,迄今仅备案的就达140余处。它们伫立于闹市繁华之中,宅院幽深,雅静百年,与现代化都市楼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古秦州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和憧憬。
在北宅子的旁边,与原陇南书院接壤处,有一处狭长幽静的巷道,巷道尽头豁然开朗,“砚房背后”66号院的贾家公馆便矗立期间。据载,其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早先为乡贤贾乐玺宅院,后为其孙曾任民国时期教育厅长的贾赞绪私人公馆,至今已有百年的悠久历史。
仲春某个清晨,我耳闻其名前往66号院,沿着深幽的小巷,沿途触摸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高大土墙,行进百米有余,一对红色垂花雕檐大门便映入眼帘。登上六层台阶,穿过左右两厢房,迎面呈现中门两扇,按讲究中门仅迎接达官贵人时才打开,庶民百姓只从左右两侧偏门进入宅院。
贾家公馆分前院、中院和后院,其后是一处后花园。各院均建有四座大厅房,全是卯梁架构的土木建筑,古朴典雅,恢宏大气。走进四合院,院院相连,特别是后花园四季花开,在冬日是赏腊梅的好去处。古宅历经百年风雨,土墙青瓦,古朴典雅,结构严谨,进得一院,庭院宽敞明亮,地面卵石鳞鳞,宛如乡野河畔田园风光,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放眼望去,两厢居室,窗明几亮,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院落左右,各四间厢房,四柱宽檐,门窗梁柱渐呈暗红色,木纹雕刻式门窗,双扇皆雕刻四季花卉,缕空条纹式花窗,有隔扇、斗拱、榧子。层顶部单坡斜檐,纹式瓦当,唯有大厅马鞍架式层顶,两坡脊水,挑檐兽脊,屋内穹顶,粗檩横跨,三角人字型横梁,卯槽相连,宽檐大屋,前后四根粗壮的立柱,支撑似鱼磷式的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瓦行。
庭院用鹅卵石铺就花纹式样,簇拥着东西两个小花坛。坛内栽植松柏,四季常青,整座庭院,中轴线贯通,布局紧凑,唯一不同的,便是每个大厅的台阶数。第三大厅有三道门槛,仔细观察,除大门和后院大厅,有寓意五福临门的五层台阶外,其余两个大厅房,分别为二层台阶和三层台阶。
听门房师傅讲,当年后院庭房住长辈,顺沿中院住儿子辈,前院住孙子辈。从风水角度讲,整座宅院座北朝南,北高南底,有顺风顺水之说。每一处建筑工艺,精致典雅,是一座至今保护完整的清代私人民宅。其建筑和布局风格,与南北两座大宅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观各厅房台阶,苔痕青青,好似诉说着老宅百年的风雨沧桑巨变,于岁月无声处凭添了些许的古朴和厚重之感。
据了解,该宅院在解放后,曾分给城内无房居民住家。进入新世纪后,当地政府进行抢救性保护,先后将居民迁出安置,投资复古修缮,将古老的精美建筑留给后辈,造福儿孙。如今,古宅新貌,目睹她既沧桑又青春的容颜,历史文脉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下来,且不期而遇的缘份,让66号院成了天水文创园,一跃成为天水文化的新地标。
走进66号大院,这处据有天水厚重历史文化的古民居院落,大门墙壁上挂满了各类民间组织的金色铜牌匾,像是战斗英雄胸堂挂满的金光闪闪的勋章,也是对古宅最好的历史褒奖。谈起宅院,这里有一群活泼热情、朝气蓬勃、脑洞大开的创客们,隐居闹书,在葫芦居里喝着休闲的咖啡,在厢房会客品茗,畅想自己的创业梦想。
走进66号大院,假若你住在古色古香的厢房中,虽然感到古老深沉,但历史的厚重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特别是汇集的老物件、老手工艺品、高端前卫的3D打印技术,让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立体呈现,VR设备体验虚拟世界的无穷乐趣,古今对接,老树新花,互联网、旅游、金融、科技、农产品电商等,满院尽开现代文明之花,别有一番乐趣。
走进66号大院,好一个文化创意空间,它既是创客的孵化器,也是把创意转化为产品的助推器。诞生于天水的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如今“福禧”文创系列产品的问世,将伏羲文化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大潮,奋力走向世界,祈佑着我们吉庆安康、家和万事兴。在这里,打造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创产品,让游人感受深厚的天水历史文化,实现天水文化旅游的全民参与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穿过历史的烟云,让我们遥望昔日主人风华依旧在院内驻足,虽举目即遇高楼,依然清心静欲,信步闲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不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如今,大隐于市的一众天水民间高人,从山野村镇齐聚一堂,用艺术的芊芊之手,各展创意人生,岁月无痕,竞现风流。
在66号大院,梅霞剪纸、草编,泥人赵泥塑人物创作,李宗良等乡土泥塑画作,麦积山、莫高窟在这里复制,共同打造天水历史地域文化,好一番精致的景色。特别是古宅展陈宝间,文创灵感的空地,八个龟纹蛇形寿文字图案,笔画弯曲如蛇,字形椭圆如龟。在大厅内,陈列的瓷器、扇、字画、美酒等,无不蕴藏了神奇的文化密码和创意资源。
在66号大院,你会发现来自春天的美好馈赠,一本好书,一壶好茶,阳光正好的午后,偶尔被风吹起的书页,是属于小院角落的闲适时光。倘若你闲来无事,可去后花园种下一株小树,它既是心灵深处的寄托,更是放飞心情陶冶情操的美事一件。
在66号大院,高山流水遇知音,侧耳静听古韵悠悠,举一杯香茗,读一卷好书,突然灵感来袭,伏笔写作,乃人生一大快事。倘若你,在春天静下心来,细观绣球花开,草木拔尖疯长;夏天停下脚步,倾听鸟鸣蝉唱,艳阳高照古巷深深;秋天凉风习习,兀自享爱室外天然氧吧,落叶缤纷,赏淅沥秋雨滴滴落下;;冬雪过后,古宅满地白绒毯,偎倚古宅映雪的意境中,定会感觉到宅院的惬意温暖,人生如四季,乐乎其中也。
天水66号大院,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艺术绽放光芒,始终擎起天水文化创意产业大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开发、保护好这一处历史文化遗存,是对后辈儿孙最好的交待,也是对天水历史文化的最好传承和褒奖。
作者简介:郭明祥,宝鸡人,现居天水。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诗歌学会会员。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在《华夏文明导报》《飞天文艺微刊》《天水文学》《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秦州文艺》等报刊发表。
&&&&&&&&&&&&&&&&&&&&&
如画的花桥村
邓书俊
夏末初秋,大雨初霁,我们搭乘旅游大巴,在导游的陪同下,直奔康县最美乡村——花桥村。  花桥村位于陇南市康县境内,白望公路——茶马古道百里旅游生态风情线上,背倚巍巍青龙山,面朝倒流的长坝河,素有”甘肃的西双版纳”和”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花桥村,顾名思意因花和桥而得名。该村历史悠久,据村志记载:村中蒲姓是古老氏族后裔,远在汉代,因祖先骁勇善战,为保仇池家国立下汗马功劳,受命统治望子关,管辖望关长坝河流域及平洛河上游地区(现在的甘泉、伟崖、黄坪),魏晋南北朝时,祖先蒲能率族人协助氏王扬初打败秦前荷正,受封为将军,族人尊称黑胡子熊爷。现在的石猫狭蒲家、长坝杨山蒲家、蒲家坝蒲家以及武都安化的蒲家是其一祖。后仇池天国,蒲家在过去把守的望子关和黑马关附近隐居为民,并在生存环境和民族政策的影响下渐渐汉化。  抵达花桥村,一下车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满山遍野葱茏的树木花草,仿佛一座天然大氧吧。这里已没有了昔日古村落的影子,若不是一个个焕然一新的农家乐点缀在花草树木中,恍若进入了皇家生态园林。宽阔的街道,干净的水泥路面,一个个小石碾铺成的花园小径,给人一种古朴沧桑之感。园内百花争艳,姹紫嫣红。马莛花、杜鹃、月季、牡丹、三角梅……这些我们一般在花盆里养的名贵花木,在这里随处可见。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如同步入仙境,置身花的海洋。  进入村子,我们来到铁索桥上。如今,村子里有三座桥,一座是凌空飞翔的铁索桥,以木板为桥面,锈迹斑斑的铁索与栏杆被草绳密密缠绕,装饰一新,两边铁栏上垂挂的大红灯笼,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息。另两座桥是新修的水泥桥,仿木桥身。站在铁索桥上,桥身轻轻摇晃,脚下流水潺潺,飘飘然、昏昏然,犹如虚无缥缈的太空幻境。  过水泥桥,沿着河边小路而行,这里绿树成荫,清风习习,凉爽宜人。岸边,有几位垂钓者,钓杆高高撑起,静静地坐在树荫下。河水清澈洁净,绿绿的,一对黑天鹅在河面上戏水。有胆大者可以踩着河中的石头桥,就到了对面的”湖心岛”。站在岛上,绿影婆娑,芳草连天,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不是江南胜是江南。  原路返回,不经意间,就到了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下。相传这棵菩提树,已有1500年的历史。那粗壮的树杆上伤痕累累、凸凹不平,粗糙的树皮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令人肃然起敬。听导游说,树下有一户蒲姓人家,这棵树得到了这户人家的长期浇灌和施肥,茁壮成长。有一年,村里雷雨交加,洪水爆发,这颗菩提树庇护了这户蒲姓人家,自己却遭受了五雷轰顶,遍体鳞伤,树枝全空,空着的树洞可以看到另一边。之后,通过村子里人们的精心呵护,菩提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外强腹空,枝繁叶茂。从此,这棵树便有了灵性,成了群众心中的一颗神树、许愿树,具有了佛家的普渡之怀,一直保佑着村里人们的平安和吉祥。  不觉间已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这里的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不管你走到哪一家农家客栈,主人都会热情地让座倒茶。我们在菩提山庄农家乐点了山野菜,浆水鱼鱼,品尝了农家小吃,解渴又解乏。真是吃饱了还想吃,来了就不想走了。主人笑着说,有一位从兰州来的客人,已经住了两个多月了,至今还没回去。我想若是当年陶翁见了眼前的这一切,肯定又会留下来作起田园诗来了。  美丽如画的花桥村,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的具有现代风格的”旅游品牌”,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村上修建了游客接待区、休闲养生区、民俗体验区、湿地生态区、亲水游乐区、乐活采摘区等13个休闲区域。农家客栈,茶屋,水车,水磨坊,油坊酒坊,手工挂面坊,农耕文化展馆,还植入了蔬果采摘、面粉加工、挂面等体验元素,丰富并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美丽乡村游推动了农民的经济发展,兴起的农家乐让农民脱贫致富。这里的核桃、茶叶、天麻、木耳、香菇、猴头、魔芋、竹苓、杜仲、竹笋、蚕丝源源不断的运出去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运进来了,市场活跃了,农民手里有了钱,新房子建起来了,家里窗明几净,沙发、茶几、电视、冰箱一应俱全。  最让花桥村人高兴的事,201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保,怀着博大慈爱之心看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乡民,并与村民们共进晚餐。这件事,让花桥村人永远难忘,不管你走进那一户人家,都会看到总理慈祥笑容的照片,都会听到和总理在一起的故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导游规定的集合时间了。就在我们几个站在停车场等司机开门的时候,停车场的老板指着她门前的凳子,招呼我们就坐。老板是一位中年妇女,为人热情。我问老板娘,生意如何?她说,好着,今天星期六,单小车就停了一百多辆。我看到这里到处都是蓊郁的森林,又问,你们这里人不种庄稼吗?老板娘指着青龙山上那些茂密的树木说,原来这山上全部是耕地,这些树是后来人们栽上去的。通过交谈,我得知老板娘有两个儿子,都正在上大学。从老板娘笑靥如花的脸上,我看到了花桥村人的幸福生活,心里也感到很幸福。
  作者简介:邓书俊,女,天水武山人,甘肃省作协会员。有百十篇作品在《农民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甘肃农民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新农村报道》、《天水广播电视报》、《梨乡潮》、《甘肃邮电报》、《民主协商报》、《大唐民间艺术》、《陇右周刊》、《定西日报》、<陇东报>、《武山文艺》、《今日绥芬河报》、《东方散文杂志》等报刊发表。
&&&&&&&&&&&&&&&&&&&&&
令人向往的诸葛古镇
冯春霞
阳春三月,应朋友之邀,随团一日游从天水出发前往汉中观赏油菜花,沿途 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 山花摇曳,露出迷人的笑脸,似乎在欢迎你的到来,桃树、梨树,一片片,一簇簇,花团锦簇,如锦如缎,粉的,白的,粉而不黛,淡而脱俗,闻着淡淡的芳香, 随着心情也放飞。
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在灿烂的阳光下,盎然的春意里,导游不甘寂寞,用她那优美的女中音即兴随意按身份证号点游客的名字,让他们高歌一曲助兴。一路欢歌笑语,一路调侃飘逸,不知不觉到了陕西勉县的诸葛古镇。当我从停车场的大巴车上下来,来到诸葛古镇,眼前一亮。古镇在繁忙里笑逐颜开,游客摩肩按踵,兴高采烈。
诸葛古镇位于汉中市勉县,是陕西省重点文化项目之一。以三国诸葛文化为核心,以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汉江等历史文化为载体;以“诸葛生平文化,武侯祠文化,中国居民文化”,为主线;以一条水街,一条旱街为主要游览路线,形成“建筑彰地域,布局筑灵魂,景观展平生,演绎讲故事”的古镇格局;突出展现文化多元化,建筑多元化,体验多元化;读过的《三国演义》,玩过的”三国杀”,里面耳熟能详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古镇全新演绎,让人身临其境。
八卦广场,三顾茅庐,隆中等三国文化背景能够成全你所有的三国英雄情结,来这里感受一段历史,聆听一段故事,“体验汉家文化,演绎三国风烟”,既是一次旅行,又是一次穿越,悠哉悠哉,美哉乐哉!条小河在镇中蜿蜒,带着远古的清澈欢腾而下,仿佛楚河汉界,两岸隔水相望,旗幡飘扬。潺缓清绵,莹红澜绿,水面灵动着盛世欢歌。小桥流水,雅韵悠悠,游人的笑靥随着湖水的涟漪微微波动,思绪飞扬,浮想联翩。各具特色的商铺沿水街、早街精巧布局,蜀汉风情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古镇的中央是一个人工湖,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建造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火烧赤壁”时用铁链连在一起的战船。三国的硝烟早已平复,但是一队身穿三国时期军服,手持大刀长矛的“将士”沿街而过,眼前这景却让我们如同置身于群雄争霸的年代,那哭天喊地、杀声四起的场景连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依然清晰可见。此时不禁让人想起《三国演义》片尾曲中的歌词“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登上城楼的感觉不错,站在城墙的垛口处远望,能够俯瞰整个小镇子的布局。蜀字的旌旗迎风飘舞,可惜历史的烟云早已时过境迁。囿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停留的时间不过两个多小时。仅是粗略观赏而已,并未细细游览。在垛口处和诸葛亮的坐像前拍了几张照片,当作纪念。这种历史感浓郁的古镇,如果知识储备丰富,观赏起来会更有意义。
  面对诸葛亮正襟危坐的塑像,想到今人纪念和缅怀诸葛亮,多是推崇他的忠义和智慧。诸葛亮的政治谋略和个人魅力,受到了后世高度赞誉。加之小说《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多重美化,更是将诸葛亮的智慧推到了神坛的高度。
  诸葛亮作为一介平民布衣,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一代霸业,也算是千古名相。可惜,蜀汉的力量毕竟过于微弱,魏国的实力很是雄厚,奈何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也难以统一中原,空留遗憾在五丈原。然后纵观他的一生,亲民爱民,智慧超绝,故而文人墨客对其评价极高,历代王朝对其赞誉极盛,黎明百姓对其喜爱极广。陆游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诗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城楼下来重返古镇街道上,此时已过正午,肚子饿得咕咕叫,找到一家餐馆,里面出售”陕西热米面皮”和“老豆腐”,品赏这风味小吃的游客排起”一条长龙”等候,朋友文娟排了近半小时的队才轮上,买了4大碗热米面皮和4大碗老豆腐,我们同行的4位姐妹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这风味小吃。个个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说:“今天咋都这么能吃”,大家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道:“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小吃,当然能吃!”我们吃完,有些游客还在排队,饭桌旁还有许多人在等候。
  诸葛古镇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古镇,有着不少让人着迷的地方。更值得一提的是陕南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陕南的饮食很有特色,许多美味佳肴不仅好吃,而且品尝后让你味觉上留下的记忆,从舌尖儿上跳起来!
  徜徉古镇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诸葛先生的精神无所不在,三国风情文化无处不有。淳朴的民风和悠久的文化给游客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在古朴肃穆的历史遗迹中感受那份厚重与悠长,品味那份意蕴和魅力。
作者简介:冯春霞,女,甘肃天水人。小学高级教师,天水市骨干教师,天水市作协会员。曾在《湖南小学教师》、《天水文学》、《秦州文艺》、《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文。
**********************************
顾问:白 立 白 麟 李巨怀
总监:杨广虎李喜林编辑:窦宝九 张玉峰 鲁 翔编委:姚 伟 李宝萍王保强李江涛
任雪莉 安永强赵亚玲 王小波
吕小雅 刘 钢 玉铃儿 刘 涛
摄像:马立宣传:祁军平
美工:马宝学技术:窦宝九***************************************投稿邮箱:869197946@qq.com窦宝久bjzhangyufeng(微信)张玉峰405469522@qq.com 鲁翔***************************************
西府文学社会员为平台特邀撰稿人,请按时投稿。
Bb:包琳琳(wanderer)、白东生
Cc:蔡广林(散文)、蔡胜利(散文)、
Dd:段吉昌、窦宝九(诗歌)、杜亚军(散文)、董雅丽、
Ff:樊文博、冯咪乐、
Gg:郭月琴、
Hh:贺雪利、贺建玲(散文)、韩军岐、
Jj:焦芳琴、贾海睿、尖草(诗歌)
Ll:李江涛(诗歌)、李宝萍(诗歌)、李芙蓉、李彦、刘涛(诗歌)、李志强、李耿琴、李鹏、李小伟、刘钢(诗歌)、刘莉、刘治宏(女)、刘俊丽、吕小雅(散文)、吕晓兰(散文)、牛小荣、罗会娟、罗永侠、
Mm:马立(诗歌)、马丽(诗歌)、马永占(散文)、马宝学(散文)、马双林、米梅(诗歌童话)、木木、默晓(小说)、孟石岱、
Qq:乔栋(小说)、祈军平(小说)、秦胜利、
Rr 任雪莉(诗歌)、阮嘉莉、
Ss:史凤梅(诗歌)、史英杰、孙春燕、孙乖霞、舒文静、苏咏梅、
Tt:邰俊毅、
Ww:王保强(诗歌)、王小波(小说)、王保鱼、王尭、王艺红、王广元、汪雄飞、吴利强(散文)、吴天丽、魏云霞(散文)、魏爱云(散文)、魏淑琴、
Xx:徐涛(诗歌)、徐斌惠、薛娅(诗歌)、
Yy:姚伟(小说)、玉玲儿(诗歌)、闫瑾(诗歌)、杨润杰、尹永娜
Zz:张玉峰、张兰、张静宇(散文)、张帆、张江丽、张继劳、张银萍、张新宇、张丽晴、张小珍、赵亚玲(诗歌散文)、赵文周(散文)、赵海涛、赵灵娟、赵新海、
*********************************
微信群:西府文学社主群69人,作家群189人,艺术群123人,会员群91人,常务理事群14人,编辑部群6人,苏蕙文化研究理事群17人,联络员群12人,群主联盟群11人。
QQ群:西府作家群275人,西府文学沙龙群309人,编委会群12人。
************************************
加入西府文学社请与任雪莉、刘钢、鲁翔联系。会员作品收入《西府诗文选》,会员本人入编《西府文学榜》。
(作家卢文娟画作)
*************************************
天水苏蕙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子伟
天水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吉定
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蟠龙山村主任:魏忠祥
************************************
蒙牛“慢燃”奶昔火爆销售,联系:段亚军
电话15309171712、13098151362
************************************
CEL文案工作室承接撰写新闻、文学、主持词、演讲稿、小品、微电影、计划书、策划案以及各种商业性软文。联系电话15353349379
************************************
想花一两千元出书的文友请联系编辑鲁翔,国际书号,大32开,200页左右,视页码定价,自己校对好错别字和标点,WODS文档排版,发邮箱405469522@qq.com,一月内成书,欢迎文友联系。
****************************************
欢迎广告植入,联系13098151362(微信)
***************************************
王红星(毛体书法家、画家) 王红星,陕西陇县人,生于1962年10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爱国书画艺术家、华夏文明传播使者、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家、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中国传统文化使者,陇州之窗驻站书法家。
************************************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