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相对出下一句
4月10日,临近中午离开柳江古镇,前往附近的乐山市夹江县。
从柳江古镇到夹江县城不过六七十公里,按照导航走高速不过一个小时,偏偏不走高速,想沿青衣江走看看风景,不想遇到二十公里烂路,加固江堤加上扩路,把路面搞得坑坑洼洼,又赶上下雨,道路泥泞不堪,右后胎还扎了钉子,好在一进县城就有补胎的,十分钟搞定。
入住酒店,停好车,步行出门觅食。
穿过一片寂静无人的街区,来到了老城的中心。很多人印象中川菜都是麻辣的,其实不然,麻辣只是其代表,除了麻辣,川菜还有很多丰富细腻的味道。天下川菜,味在乐山。历史上眉山也是属于乐山地区的。所以到了四川要论吃,乐山眉山是首选。
到了乐山当然不能放过跷脚牛肉,第一天中午在冯四娘,第二天在胡稽,两家相隔不远,店面大小装修风格各异,但价格菜品味道一样的棒。
小店人很多,翻桌很快。简单的一份鸭血、一份白菜各5元,一顿饭10元解决。白菜是牛肉汤烫的,一大碗牛肉汤,足够下饭了。况且入座就送鲜美的牛肉汤。鸭血那丝滑的口感令人叫绝。正常版的一碗牛肉14元,一份白菜,也超不过20元。我们两人点了小锅牛肉和辣炒脆肠,外加鸭血和白菜,后来知道点多了,也不过八十元。
吃饱喝足在小城溜达,出门就被一背篓樱桃吸引,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四川本地樱桃,个很小,但味很足。若不是及时阻止,大姐就把那一大筐全卖给我们了。
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走,不经意间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农贸市场,鸡鸭鱼肉蔬菜瓜果样样齐全,令人意外的是居然还有很多海鲜摊位,交通的便利对于食客们来说是更容易满足口福了。
最有烟火气的是路边挑着扁担卖菜的老人们,自家种的青菜,一小堆一小堆,卖完就走。春笋和各种野菜最令人心动,更让人难以抵挡的是他们招呼你的声音和笑容,自然亲切地就像招呼自家娃一样,尽管不能完全听懂说话的内容,却总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终于看到了我心仪的小萝卜,买了一些。
兜兜转转,找到了余鸭子,夹江是甜皮鸭的发源地,这家的鸭子的确好吃,不肥不柴,一只八十元左右。他家的鸭脚板鸭翅膀也特别好吃,特别是不加辣的原味的,味道不重不咸,就是香。第二天我们又专门过来买了一些,还留了微信,以后可以网购快递。
对于吃货来讲,四川的县城总有让你惊艳的地方。
看下地图往江边走,渐渐地离开了繁华地段。四川西部的江河由于地势和流量的季节变化,大都不太安分,所以不少县城都是在江的一侧,中心区域都不紧邻江边,更不像是江南一带江河在城中,城市两岸包围着河。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江碧水自中流。
就是夹江的生动写照。在千佛岩古泾口上方青衣江边,因古泾口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故名“夹江县”。
我没有找到这两句诗的出处,猜测是后人集句而成。上句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约十年前,在南京过春节,开车去芜湖游玩,特意绕道去看天门山,完全没有李白诗中的意境。反倒是眼前的景象特别符合“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江碧水自中流。”的诗意。
沿江步道已经修好,步行大约3公里就能到东风堰、千佛岩景区了,可是今天已经走了不少路了,天又开始下雨,于是回城,找到电单车骑行回酒店。
第二天开车来到东风堰、千佛岩景区,路口一边是巨大的停车场,一边是新建的游客中心和古镇,沿江前行的道路竖着外部车辆禁止通行的牌子。路没有封住,凭经验驾车前行,路过没有人也没有车的电瓶车乘车点,三五里后到达村口,边上有一个停车场,两位慈祥的老太太,只收现金,拿出5元嫌旧还不要,说是要上交村里,只好找出一张10元新的,好在她们手里有零钞找得开。
沿着江边街道前行,两边有一些标明县级保护文物的老房子,更多的是村民新建的仿古建筑,全是商铺饭馆和农家乐,还有民宿。这里就是历史上的聚贤街,据说是哲人贤士聚会之所,它北靠青山,南濒绿水,几十户人家多为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
出村子,过了牌坊就到了售票处。还好,没有说这里只检票,让你退回到游客中心去买票。这样的事在国内其他地方碰到不是一两次了。收费可以,何必非要在三五里外新建游客中心和仿古小镇,还上马电瓶车,虽然这里离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不过几十公里,但游客都被吸引走了,来这里的游客反而更少。以目前的游客量,那些新建游客中心仿古小镇上马电瓶车的投资,猴年马月才能收回来。后来有朋友说这里最近才开始收费,也是,历史上这里是沿江的一条重要通道,近年来修建了千佛岩隧道穿山而过,才打通了新的通道。
千佛就密集分布在铁石关下栈道右边临江陡峭的崖壁上。这里的162窟石刻造像共2470多尊,所以称作“千佛岩”。这些摩崖造像略早于乐山大佛,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
与乐山大佛不同的是,千佛岩的这些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间自发镌造的,因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艺术形象也更加多姿多彩。造像中最大的弥勒像龛,佛高2.7米,造型优美,比例适度,姿态与乐山大佛相似。傍山一侧的石壁上,镌刻着“古泾口”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庄重古朴,是明代张庭的题刻。“古泾口”就是“泾口”,“泾口”之名始于秦。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灭蜀,接着“移秦民万家实之”,实(充实)蜀秦民主要来自陕西关中平原的泾水流域,他们虽已徙居蜀地,但仍然念念不忘故土,常常思念家乡“泾水”,并视青衣江水如泾河之水,因而以“泾口”之名来称其新居之地,只是后人加了个“古”字。这些佛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姿态各异,绚丽多彩,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其中不乏盛唐造像的精品。200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望龙坪前,是一座“铁石关隘”坊。牌坊南临百尺深渊,北依千仞绝壁,所在位置是古代的铁石关遗址。铁石关古栈道不仅是陆路要塞,且凭仗其险要地形,与江对岸的陡峭岩壁隔河对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扼守着一江清流。从望龙坪临江下望,急流江水之中,一座龙脑奇石兀自巍然不动。明代嘉定知州郭卫宸有诗赞曰:江头一块石,独立不能移。相彼波流者,谁将砥柱之。而渔纲竞急,以济舟难迟。镌造至今1300多年来,千佛岩佛像历经沧桑:明代以前两次塌方损毁了部分佛像,长期的风雨剥蚀使许多佛像表层脱落,“文革”时期开山打石竟使100余窟(1000余尊)精美的佛像荡然无存……对千佛岩佛像的保护也从未停止:宋明两代多次建造佛像保护亭;清代县令在千佛岩镌刻了“禁止上下一带开厂打石如违严究”的文物保护禁令,是千佛岩最早的文物保护官方告示。民国时期主持修建“穿山堰”的胡疆容县长,为了不损坏佛像,不畏艰险,开凿山洞,让堰水沿岩脚穿山而过。右边是青衣江,左边就是东风堰水渠。东风堰是四川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浙江丽水通济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及福建莆田木兰陂一起被列为我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清康熙元年(1662)青衣江水资源短缺,时任夹江县令王世魁于青衣江竹笼筑坝、开渠,引水灌溉,并将下游的八小、市街等灌渠纳入工程体系中。堰首引水口位于毘卢寺外,因寺得名毘卢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更名为龙头堰。1967年更名为东风堰。东风堰延用至今,已有350余年悠久历史,350余年来,古堰渠首曾多次上移,以抵消青衣江河床不断下切的影响,从而保持了灌区的可持续利用。今天的灌溉面积已由当初的467公顷发展到5113公顷,增加10余倍。灌区由官方和民间共同管理,渠系配套完善,分布合理,自流灌溉。农业灌溉面积达7万余亩。成为青衣江流域传统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的典范。
细雨濛濛,逝者如斯,虽然有些清冷,但新绿总提醒着我们春天的到来。漫步古栈道,欣赏石造像,面对这至今还在使用的水利灌溉工程,不禁感叹:除了都江堰,四川还有一个东风堰。东风堰干渠流经千佛岩石窟造像群,干渠、引水隧洞与千佛岩石窟造像动静相宜、相映成辉。夹江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川流不息、润泽民生。
点击查看:
四川犍为,一个来之前一直读错名字的地方
五彩新疆——独库公路
梦幻般的石渠
达州三记:渠县汉阙、将军故里、巴山峡谷
山路远崆峒
关 注 徐 老 游跟 着 老 徐 看 世 界
识别二维码 轻松加关注
喜欢别忘点在看
分享转发是最好的赞赏!